話說李寇歸川後,在漢中傳授自創刀法“魅影刀”給妹妹李佩雯,半個月後一行人辭別周宣夫婦回到成都。李寇進宮麵聖,將趙王的禮品呈與皇帝,漢主大喜。李寇乘機向皇帝進言封一路護駕有功的黎絡、邵虎、夏佐及封逸四人,李壽允諾,封黎絡為越騎校尉、邵虎為步兵校尉、夏佐為虎賁校尉、封逸為胡騎校尉,即日上任。大概是太高興了,不等李寇稟告,李壽聽說霸王認了一妹妹,問及此事,李寇實言相告,結果皇帝一時開心便封李佩雯為武揚郡主。
李寇大喜,連忙叩謝皇恩。隔日,李寇親率隊伍前去漢中宣讀聖旨。李佩雯萬萬沒想到,心中惶恐,連忙叩謝皇恩。幾個月後,漢涼交兵,武揚郡主隨上將軍周宣出戰涼冠軍將軍薛仁勇,一戰成名。從此,川蜀鹹稱“武郡主”,這是後話。
趙國在經曆梁犢興亂後,又遭遇來自西北的襲擊,西涼將軍張瓘於三交城打敗趙國將軍王擢;而冠軍將軍薛仁勇從金城往南進軍,一路打到仇池的都城下,連吐穀渾國的一大片土地都排進了涼國的版圖。
就在中原四處戰火之時,偏居西北的張氏政權迅速坐大,涼州刺史張駿雖未稱王,卻默許屬下稱涼王。隨著征戰西域得勝,眾外邦紛紛朝貢,國富兵強,國土西至敦煌,東接匈奴,南達仇池,北極西海,已有建國之本矣。
就在一年前,涼州刺史張駿封部將楊宣為征西大將軍,出兵征討龜茲、鄯善、焉耆等西域諸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西域諸國望風而降,僅僅一年光景,就讓西域諸國紛紛朝貢,拜為上邦。
·····
“征西大將軍到!”
姑臧朝堂上,張駿正與眾臣商議朝政,聞楊宣歸來,大喜。
“宣!”
征西大將軍楊宣出征一年,為西涼大業立下大功,張駿大喜過望,毫不吝嗇地對出征將士大肆封官賞賜。其中,時年僅十七歲的少年將軍薛霸因作戰勇猛、戰功赫赫,被封為冠軍將軍、英武侯,姑臧人將之比作衛青、霍去病,鹹稱“武侯”。
張駿立其兒子張重華為世子,年僅十六歲,儀表堂堂,出入大方,處事周到,舉手投足皆有帝王之度,大臣無不稱讚其能,深得張駿喜愛,常以政事考之,皆善。重華有一胞妹,名曰萌華,取靜默之意,故稱“靜默小姐”。此女年僅十四歲,卻出落得宛如秋菊,聰明伶俐、天真活潑,時人將之比作甄姬,其美出眾如此。亦深受張駿喜愛,每有盛宴,必遣之以為歌舞,在眾臣麵前炫耀其女,樂此不疲。
一日,靜默小姐像往常一樣偷溜出宮四處閑逛,隨行隻有貼身侍女,名喚靜竹。靜竹從小服侍小姐,常與小姐舞刀弄槍,年齡相仿。
二人在姑臧城四處亂逛,一路上看看這碰碰那的,一個月出來一次,當然要好好享受這份熱鬧。時姑臧城盛傳“百花仙女扶貧懲惡”,成為了老百姓閑茶飯後的談資。靜默小姐聽到旁邊擺攤的人在講仙女扶貧懲惡的事跡時,被他們誇大其詞的描述逗笑了,不過她不懂為什麼叫“百花仙女”呢?
原來據傳百花仙女一月現身一次,每次出現的裝束都不相同,或紫衣似石榴仙子,或紅衣如牡丹仙子,或白衣勝梨花仙子,總之沒有固定的裝扮,被救助的人不知如何稱呼,隻好稱為“百花仙女”。
沒想到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外號。小姐偷笑。
三個月前,小姐出來玩,無意撞到幾名無賴欺行霸市,仗著自己有點功夫教訓了這些人,事後又找到她哥張重華在“聚義樓”結識的楊篤幫忙,才讓這些個無賴徹底消失。百姓稱為女俠。
兩個月前,小姐出來閑逛又遇到不平事,一男子不肯養他的母親,還將之棄於大街乞討。小姐一聽,我個暴脾氣,一來氣就踹到男子的家裏去了,狠狠教訓了一頓。事後又找楊篤去妥善處理好,又留下好名聲,百姓尊為女神。
一個月前,這次遇到的事是救助傷殘的百姓。小姐自幼讀書,禮儀之道自不必說,也看過一些醫書,懂點皮毛,小病小患的醫治不在話下。在姑臧城南,有個村子,裏麵住的皆是斷手缺腳之類的人,姑臧人稱為“傷兵村”,據說是打戰後的傷殘軍人住的地方。因為身體有疾,生活便不如常人,因而村子的環境堪比豬窩,導致人患病也無可就醫的局麵。小姐在城裏救助了一個少年,天真善良的孩子就求她前去他們村子,說那裏還有好多人生病。小姐去到才知道那裏有多糟糕,惻隱之心油然而生,一些小的問題還能自己解決,但大多數都是她沒辦法醫治的。於是,她又是找了楊篤幫忙,結果傷兵村不僅擺脫了疾病,還得到官府的官糧救助。這也是靜默小姐的功勞,她向張重華講述傷兵村的情況,世子深感欠愧,就下令每月定期救助糧食。經過此事後,百姓拜為天神,紛紛傳頌,遂有仙女一說。
靜默小姐心中笑得美滋滋的,每次都是自己說了大話結果有人幫她解決,而功勞卻都成了自己的,真的是“有錢賺兼名聲好”,內心越想越甜,整個沉浸在受萬民敬仰,山呼仙女萬歲的想象中。
再說剛剛征戰歸來的冠軍將軍,薛霸,字仁勇,六歲時父親便戰死沙場,剩下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小家境貧寒,在窮苦中茁壯成長,年十五時,為了減少母親的負擔而參軍,不久因作戰勇猛受到楊宣的賞識,一戰升百夫長,再戰升牙門將。榮歸故裏後,薛母也享上了清福,大宅子有了,良田百畝有了,生活無憂。隔年,薛仁勇十六歲,隨楊宣出征西域,因每戰皆身先士卒,殺大將、奪帥旗,力敵萬人,被授予冠軍將軍、英武侯。如今十七歲的他,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趕回家拜見母親,回家後的十多日都在家陪伴母親,以盡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