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培養孩子的勇氣
序 培養孩子的勇氣
男孩子們都希望自己是英雄,能夠在危難之際救人於水火,這是男孩子的天性,但這種天性也需要培養。無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隻有敢於麵對生活中的挫折,能夠接受挑戰,不怕艱難困苦,不畏強暴,始終抱著開拓進取、戰勝困難的決心,才會在未來道路上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一章 讓孩子釋放勇敢的天性
孩子是弱者,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也有著一種令人吃驚的\\\"勇敢\\\"。要讓孩子把這種天性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並加以引導,就會讓孩子的性格勇敢起來,堅定起來。
1.不斷嚐試、勇於冒險
父母們經常以成人的眼光與標準衡量孩子的行為,要求孩子達到其成就水準,在不經意中,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與嚐試錯誤的勇氣。例如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而剝奪小孩玩沙的權利與機會;因為怕危險而禁止孩子玩一些具有冒險性的體育活動。
諸如此類事情,父母不斷地扼殺與限製,將使小孩好奇與嚐試的心理消失殆盡,代之而起的將是被動與缺乏信心。其實,隻要在安全的狀況下,父母應摒除成人的標準,敞開心胸讓孩子嚐試、摸索,滿足其好奇心,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滿足其探索求知的需求,更可以透過各種活動培養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1)獨立決定;承擔後果
父母應尊重每個孩子都是一獨立完整個體的事實。大人們應尊重孩子的意見與選擇,通過作各種決定的過程中,訓練其表達思考與思想的能力。
凡事由自己做主,能獨立思考與判斷,而不是被動聽話而毫無主見,凡事要求大人為他做決定。在此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由孩子自己承擔自己所作決定的後果。例如:孩子選擇晚睡,必須自行承擔明天因晚起床而遲到的後果;孩子選擇買心愛的玩具,必須承擔付出零用錢的後果。
(2)提出策略;相互商量
訓練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自己想辦法解決的能力,並提出因應的策略。父母可以耐心在旁提示、指點,但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或批評他想出來的辦法不好。
過度的批評,容易抹殺孩子的創造力,試著旁敲側擊,彼此共同商量一些方案與策略的優缺點。如此,慢慢的可消除其依賴,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由孩子依據分析的結果,下最後的決定。
(3)不斷鼓勵;讚賞有加
適度給予孩子讚賞及獎勵,對於其行為有正麵的意義。鼓勵是最佳的懲罰,積極與建設性的批評,其效果遠勝於消極或無意義的漫罵或指責。例如:孩子,你這次表現得很好,如果能再努力會更好;嗯,很不錯,我知道你會更好;你的房間整理得很好,如果能順手把桌子擦一下會更好哦!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或是天生就厭惡學習。但是不可諱言的,孩子厭惡學習常是後天造成的,例如:父母過高的標準與不當的期望,教師不當的管教與策略等。如果能去除這些有礙學習的不良因素,誰說學校不能成為孩子的快樂天堂呢?
(4)怎樣回答孩子的疑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也在增長。他們向父母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追根問底,不一而足。從\\\"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到\\\"人為什麼要吃飯\\\",問題所涉及內容之多,範圍之廣,常使知識稱不上淵博的父母應接不暇,甚至感到為難。應該怎樣回答孩子的提問呢?
3、4歲到6、7歲的孩子,正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強烈和智力發展迅速的時期,如果正確地對待孩子提問,對提高孩子的智慧,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甚至對孩子的一生都很有益處。反之,如果父母粗暴地阻止孩子的\\\"嗦\\\",就等於親手掐去孩子智慧的萌芽。
因此,父母首先要珍惜孩子的可貴的好奇心、求知欲,盡自己所知地耐心解答孩子的問題。如:孩子問:\\\"人為什麼要吃飯?\\\"那麼你就可以說,人走路跑步、做事都需要有\\\"勁兒\\\",吃了飯,飯在人身體裏就會變成\\\"體力\\\",如果不吃飯就沒法做任何事,如此等等。
其二,對孩子的問題不要敷衍了事,特別不宜用神、怪等不科學的內容灌注給孩子。孩子不能分辨真偽,往往信以為真,當他們一旦得知問題的真正答案,就會感到受欺騙,或許因此不再信任父母。
其三,當孩子提出某個看來很荒唐的問題時,他們是認真的,並非故意與父母尋開心。如果父母的態度冷淡或打擊諷刺,那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再也不願向父母請教了。
其四,當遇到使父母也語塞的問題時,或者難於向孩子解答,或者解答後孩子仍不理解時,應該明確告訴孩子:\\\"你等一等,我查查書。\\\"這樣做,並不會損害父母們的尊嚴,如果父母遵守諾言,在查書後又給予明確的解答,更能提高父母的威信。
父母在回答孩子的問題當中,也能補充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一舉兩得,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2.幼兒性別與\\\"勇敢\\\"的關係
通過觀察幼兒(大中小各一個班)跨越障礙物時的態度和表現,對幼兒性格特征中\\\"勇敢\\\"特征的差異與性別的關係進行研究後得出如下初步結論:
(1)勇敢這種性格特征在幼兒期存在個性差異,但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因此,那種認為女孩天生怯懦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2)男女角色化是影響幼兒勇敢特征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教師對女孩的\\\"安分\\\"教育是造成一些女孩不勇敢以至於在後來生活中形成懦弱、膽小性格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長、教師不要過早進行角色化教育,建議在第二性征出現以前,不要有意識地強化兒童的性別意識。家庭、社會、學校對兒童的評價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一視同仁。
(3)兒童的身體素質是兒童具有勇敢特征的物質基礎,盡量多地掌握各種生活知識和技能,是幼兒形成勇敢特征的心理基礎。所以,家長、教師應特別注意幼兒的身體健康,增強幼兒體魄,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手段豐富幼兒的知識,訓練幼兒的各種生活技能,使幼兒做好應付各種困難和危險的心理準備,逐漸形成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優良品質。
3.怎樣培養男孩的剛強性格
培養男孩子勇敢剛強的性格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孩子出生後要按照性別穿戴衣服,剪不同的發式。孩子稍大後,家長要買符合男孩子特點的玩具,如小足球、玩具汽車、玩具刀槍等,以及指導孩子參加符合男孩子的遊戲和活動。
家長還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麵前的表現,尤其是母親更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多數女性在見到突然竄出的老鼠或聽到突發的音響等,會失聲驚叫,孩子見到此景,也會嚇得魂不附體。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時,應注意鼓勵男孩子勇敢剛毅的表現,愛護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例如,男孩子喜歡登梯爬高,家長此時不要大聲嚇唬孩子:\\\"掉下來就沒命了!\\\"這樣會使孩子的膽量越來越小。家長應該讚賞孩子的勇敢精神,同時要給孩子講清隻有在大人的保護下才能爬高的道理。這樣既保護了男孩子活潑好動的氣質,又使孩子增加了安全意識。
在培養男孩子勇敢剛強的性格時,要避免出現把剛強變為粗暴,把\\\"男子漢\\\"氣質理解為男尊女卑意識的錯誤觀念。
第二章 讓孩子永離膽怯
孩子終歸是孩子,膽怯與膽小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鼓勵與引導,讓孩子成為\\\"膽大\\\"的人。
1.善待膽怯的孩子
膽怯俗稱膽兒小,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在獨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見,隻是成人更善於掩飾罷了。膽怯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而逐漸形成的,它能夠促使人類警醒,而重新審視某種問題或現象,是人類本能的一種防禦反應,目的是為了保護自我。膽怯也是一種個性特征,無所謂好與壞,切不可認為沒有絲毫的膽怯就是完美的個性。
不少父母在談到孩子膽怯時,常常憂心忡忡,一籌莫展,擔心孩子不敢大聲說話,將來怎麼闖天下,憂慮孩子難訴委屈,將來可能不會保護自己,懷疑孩子一時的退縮會無法麵對未來激烈的競爭。雖然做父母的顧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對膽怯的認識有失偏頗。家長需要的是把孩子當成孩子,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用孩子的標準來判斷衡量他們。孩子聲低並不一定代表膽怯自卑,聲高並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否則,何以解釋孩子一時的靦腆、害羞呢?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相當有限,一時的回避退縮在所難免。隻要膽怯沒有使孩子感到不快樂,沒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沒有使孩子裹足不前,沒有阻礙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如果孩子真的在很多時候,在很多事情上常表現得畏懼、退縮,不願主動去嚐試,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真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膽怯。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必不知所措,更不需要給孩子貼上膽怯的\\\"標簽\\\",因為\\\"貼標簽\\\"無濟於事。做父母的更不能大聲指責、嘲笑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麵臨困惑,這樣做隻是雪上加霜。惟一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走出膽怯。
膽怯的孩子,在家或幼兒園易受到外界的忽視或歧視,孩子會感到自卑,越是自卑越不敢抬頭大聲說話,以致惡性循環。我們可以耐地告訴孩子:\\\"沒關係,有我們幫助你,你會好起來的。\\\"孩子會從家長的話中感受到關愛和信任,這對孩子消除自卑非常重要。而耐心地聽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忌說一些損傷孩子自尊心的話,會益於孩子成長。
我們要消除孩子的膽怯,需多鼓勵孩子。開始,孩子隻要有一些進步,哪怕聲音不如家長期望的那麼大,都要給予熱情和真誠的鼓勵,孩子在我們的反複鼓勵中,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增強了大聲講話的信心,有助於消除講話時的緊張感。
多與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幫助也很重要。請老師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懷,多鼓勵孩子。膽子小的孩子在群體中易被忽視,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師的權威,最相信老師的評價。所以,盡量爭取老師的幫助就非常必要。
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與同齡人接觸。可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如請鄰居或同班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裏玩,或與孩子們一同走進大自然,積極創造一種輕鬆、歡快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孩子的個性可以盡情展露,也利於他高聲講話、笑鬧、蹦跳,無所顧忌。另外,還可以讓孩子給親朋好友打電話;詢問超市中物品擺放何處;外出旅遊時詢問坐車路線、問路等。
不要為孩子一時的膽怯而大加批評,否則,會強化孩子的膽怯心理。兒童的情緒易波動,高興時高聲說笑,生氣時低聲怯怯,這些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必要時給孩子低聲說話或保持沉默的權力。
利用角色遊戲讓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勢利導,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說教。天下沒有引導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引導的教育。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有利於克服膽怯行為。我們不必事事搶在孩子前麵,不必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們可以明白地告訴孩子他們應負責的範圍。我們不妨表現得很無助、很衰弱,非常需要孩子的照顧,逐漸讓孩子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把責任的接力棒傳到孩子的手中。有責任心的人能自覺克服膽怯行為。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讓孩子照顧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時他會很感興趣,完全忘記了膽怯。有的女孩子膽怯,可一旦成為母親,要肩負保護、照顧孩子的責任時,膽怯一掃而光。這不正說明責任可以戰勝膽怯嗎?
引發孩子的創意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體能、智能、社交、情緒和語言的發展上,卻忽略了啟發創作力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孩子有無限創意,豐富想像力,除了買玩具給孩子玩外,亦可以利用日常家居用品化腐朽為神奇,給孩子一個發揮創作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