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1 / 3)

第六卷 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序 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社會之所以進步與發展,是因為人類在不斷地自我完善,不斷地創新而獲得的。創新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先進,創新使人類發展越來越快。在今天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用新的東西來充實自己,才會有一個好的前景。作為父母,怎樣使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養成創新的性格,怎樣培養他們成為創新的下一代呢?

第一章 創新使孩子負於不敗之地

創新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源動力。隻有創新才能保住生命的活力,對於孩子來說,培養創新的性格更是不可缺少的。

江澤民同誌在考察北京大學時指出:\\\"創新是不斷進步的靈魂。\\\"\\\"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

要在未來知識經濟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就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時代的前進在呼喚創造性人才,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創造性人才。

人的本質在於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曆史實際上是一部創造史。正是人類永不停息的創造活動推動著曆史不斷進步。沒有第一件生產工具的創造,人類就不能同猿相揖別;沒有治鐵技術的創新,人類就不能進入農業文明時代,沒有第一台蒸汽機的發明,人類就不能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從本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以新能源、新材料、空間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遺傳工程等方麵的一係列嶄新的創造發明為基本標誌,其實質是一場知識革命,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發明使人類社會迅速地奔向信息社會。

縱觀人類曆史,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創造力發展的高度決定著曆史階級發展的高度。人類社會之所以呈加速度發展,當然是基於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的繼承和積累,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人類的創新能力的極大增長。當今的世界正迅速走向知識經濟,創造性的活動正在逐漸取代重複性的非創造活動。創造性的知識活動成為人們活動的主要形式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杆。可以說,當今世界的時代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科技的發展,知識的創新,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前途。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裏,不創新就落後,就死亡。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能保證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般來說,孩子們的思維很少受到限製,這也是發明創造的一個資源,但當他們長大了的時候,會逐漸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從而降低他們的創造力。那些觀念包括\\\"出錯是壞事\\\",\\\"別做蠢事\\\"。\\\"那不是我的領域\\\",\\\"實際一點\\\"和\\\"遵循常規\\\"。這些觀點對生活中的很多方麵都是有指導意義的。但在激發新創造時,卻約束了想象力的發揮。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創造,隨時都會麵臨失敗,失敗在創造的任何階段都可能出現,而如何對待失敗,如何認識失敗,如何減少失敗,如何轉敗為勝很關鍵。

大多數人對失敗持冷漠與回避的態度,尤其對前人的失敗或他人的失敗更覺得與己無關。但是如果把前人的、他人的每一個失敗彙集起來,作為後人進行創造的路標,那就會看到更多創造的希望,能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失敗所能給予人們的啟迪比成功更多。

利用創新思維,可出奇製勝,與眾不同。人們大多都有一種求新的欲望,如果你把握了這一點並盡力為此做點什麼,那麼創新便會伴隨你終身。

有些兒童創造能力顯露很早。例如數學家高斯3歲就會做算術題;莫紮特5歲開始作曲,曹植7歲能做詩;美國控製論創始人維納14歲進入哈佛大學,18歲取得博士學位;司馬光從小聰明過人,他砸水缸救人的故事廣為流傳。美國心理學家佩特羅斯總結出衡量早期創造能力的準則有以下六點:

①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觀點解決所探求問題的能力。

②把常規方法轉用在新情況的能力。

③確定完成任務順序和循序完成它們的能力。

④想象力、思路的新穎性和發明才能。

⑤善於發現新的用途和新的課題。

⑥善於應用已有的知識和以往的經驗。

為了激發兒童的求知欲,以及形成創新者所具備的個性如自信、獨立性、目標的始終如一以及好奇心、好學好問等等,家長可有意識地為兒童創造教育環境,使兒童的創造想象有所發展,注重對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如:讓兒童生活在心理上鬆弛的環境中,為他們獲得發揮創造力提供理想的先決條件;讓兒童少受經驗思維習慣和下意識動作的影響,讓他們把周圍環境當做新的東西來體驗和發現;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注意吸收他人的長處以及汲取集體的智慧;培養兒童身心專注地做事,在他們忙忙碌碌擺弄自己心愛的玩具時,不要去打擾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的能力,讓他們自編故事、圖畫、作文等等,小學生在解複雜的應用題時,一種算法解不通,需要立即轉換思路,另找其他關係,考慮新的算法等等;幫助兒童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並因勢利導,對其特殊興趣加以熏陶,不要壓抑幻想,並對之嘲笑諷刺和挖昔;也不要搞一言堂的家長作風,使兒童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異議。要鼓勵兒童大膽嚐試,不怕失敗。

我們正處於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知識不斷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要使知識能夠不斷創新,高新技術能夠迅速產業化,關鍵在於有一批富有創新思維、有強大的發明創造力的優秀人才。為此,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創造欲和創造能力的勞動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中國的父母們,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這部知識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將由你們來啟動!

第二章 你的孩子有創新意識嗎

年青的父母,您們應該用朝前的眼光來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將麵對無情的\\\"競爭\\\",否則隻能被淘汰!

1.你是否用新時代的意識來教育孩子

(1)競爭意識是孩子在未來社會的立足之本現代社會,誰都回避不了競爭這個現實。從小孩上幼兒園開始,便開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考核和考試。尤其是長大成人後的高考,人們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此,及早地樹立競爭意識是孩子在未來社會的立足之本。而競爭的根源是社會上客觀存在的差別,如城鄉差別,腦體差別;本科與專科,重點與一般學校的差別;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不同等。人們之所以考大學,並不是為了永遠在學校當學生,而是為了畢業後的物質待遇的提高。

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堅持\\\"三個麵向\\\",實施素質教育,全麵發展學生的教育,也重視個性發展。

兒童時期自我意識水平低,隻能意識到身體的外貌或行為的外部表現,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個性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的社會意義。但人的自我實現,是與自我意識有很大關係的。

自我意識的力量諸如自知之明、勇氣、自信、自尊、責任心、自我約束和自我控製等在自我實現中有強大的動力功能,這些都是競爭中所必備的條件。自我意識水平高的人,很少會覺得自己山窮水盡,而總認為自己有較大潛力,有發揮的餘地,這種意識和願望便能促使他不斷地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提高對周圍世界的敏感力。

(2)競爭不隻體現在求學中,求職中的競爭更是日趨激烈。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有的人形象高大完美,有的人渺小鄙薄,同樣是學識豐富,有的人成為學界泰鬥,文壇巨匠;有的人卻隻能做些\\\"雕蟲小技\\\",甚至碌碌無為。

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這不一定是指剛起步或事業未成的人。例如,微軟公司的創辦人蓋茨,雖然已經加入了美國億萬精英俱樂部,但數不清的金錢並沒有使他忘記努力開發新產品。而因為要加入激烈的市場競爭,蓋茨更是下定決心要成為\\\"頂尖的個人電腦建築師\\\"。他雖擁有了財富和權勢,但還是原本那個不擅社交的書呆子,成天吃比薩餅,喝可樂,一天仍舊上機15個小時。

而許多與蓋茨一同起家的百萬富翁,很多穿著T恤,留著胡須,穿著破爛牛仔褲。在微軟公司的辦公室,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都會見到有工程師在終端機前絞盡腦汁。

可見競爭不光是推動社會的發展的原動力,也同樣是推動個人不斷向自己目標推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