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誌大膽大(1 / 2)

那個時代是個變革的時代,很多人瞧著新鮮,但更多的卻是不適應。

不過,“變法”的確改變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宋國出現財政赤字達到一千萬貫以上,已經瀕臨破產,是王安石讓大宋財政起死回生,他采用的一個方法,至今仍然有效。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讓錢去生錢吧”。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是高度統一的,就連脾氣也是差不多很統一,可是,這麼倆個都是固執的人在一起共事,怎麼想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當趙頊和王安石都固執起來,就會把對方的話當成“放屁!”

有一次,因為“真理”問題,趙頊和王安石又發生激烈的衝突。

“陛下呀,要知道真理永遠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臣正好就是少數人之一。”王安石洋洋得意的說道。

趙頊臉都被氣紫了,他沉思半響才說道:“要是這樣子的話,少數人就有點太多了,看起來,真理一定要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必須是唯一的。”

“臣是大宋宰相,正好是唯一的。”王安石寸步不讓。

“不!從今天起,相公就不是宰相了。”趙頊的臉色變得平靜下來。

王安石一下愣住了。

趙頊看到發呆的王安石,用教訓的口吻說道:“宰相並不是唯一的,朕隻是想讓相公明白,真理現在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就是朕!朕是皇帝,朕才是唯一的。”

王安石臨走時怒氣衝衝的說了一句:“臣明白了,真理是被掌握在最有權力的那個人手裏的!”

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這倆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最後沒被對方的“屁”崩死,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王安石一共做過倆次趙頊的宰相,又倆次被罷免。不過,王安石在當了倆次宰相的時間內,實現了他的理想——“變法”。

當然了,神宗天子趙頊在用了王安石當了倆次宰相之後,也差不多就實現了他的理想,為什麼說差不多呢,因為還差那麼一點點。

那麼,神宗天子趙頊最大的理想是什麼呢?

趙頊的理想就是“消滅西夏”。

消滅西夏需要大量的錢,王安石的變法,讓趙頊有了大量的錢。

所以,趙頊就有了實現他的理想的本錢,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消滅西夏是完全聽取和遵照西北名將王韶的意見進行的,加起來才隻有倆步。

第一步,就是收複河湟。

因此,大宋發動了對吐蕃的“熙河之役”這場戰爭。

這場戰爭的組織者是宋神宗趙頊和宰相王安石,策劃者就是前線指揮官“三奇副使”王韶。

“熙河之役”的戰爭結果就是收複熙、河、洮、岷、疊、宕六州,活捉蕃王木征,拓邊二千餘裏,光複故唐舊地二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徹底解除了大宋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