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耶律皇族(1 / 2)

寇準,陝西華州人,當時是大宋宰相,有人稱他為“天資忠義,能斷大事;誌身殉國,秉道嫉邪。”

趙恒麵帶懼色,央求:“老西,你先鬆開手再說。”寇準的外號叫“寇老西”。

“我不能鬆,我一鬆開手,你就會跑到杭州籌建南宋,北宋就滅亡了。”寇準給趙恒打工多年,他自然對自己老板的性格了若指掌。

“你要朕怎麼做?”

“禦駕親征。”寇準說出了一個讓趙恒膽子都能嚇破的建議。

就這樣,趙恒被寇準拉著來到前線——澶州。

不能不說趙恒是個運氣特別好的人,當皇子的時候,大哥、二哥不是找死,就是找廢,他這個老三撿了個現成便宜。現在,趙恒做皇帝,帶兵頭次出征,他倆位皇爹都打不過的遼國騎兵,現在打不過趙恒了。

大遼國的蕭太後,可比趙恒有名不知道多少倍,蕭太後幹得最著名的一件壞事就是——害得楊家將滿門盡是忠烈,一家子全是寡婦。

戰爭一度處於膠著狀態,宋遼倆國最高領導人都對這種局麵感到不滿意了,於是,開始尋求解決的其它辦法。

除了戰爭,其它辦法就是和談。

經過宋遼倆國友好談判,雙方順利簽定了“澶淵之盟”這個著名的“和平條約”。

“澶淵之盟”主要內容如下:

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宋方每年向遼方提供“讚助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雙方在邊境設置榷場,開展國際貿易。

戰爭終於結束了,在回國途中,耶律隆緒高興的問蕭太後,“娘,好象我們占便宜了呀?”

“占便宜就對了。”

“為什麼占便宜就對了?兒子不明白。”

蕭太後慈愛得撫摸著耶律隆緒的頭,說道:“兒呀,你不明白就對了。”

耶律隆緒這次是真得不明白了。

看起來,耶律隆緒不是智商有點低,而是當娘的教育方法不對頭。

對了!“燕雲十六州”呢?長城呢?“澶淵之盟”怎麼提也不提一句呀?

宋真宗趙恒是一位沒有收複“燕雲十六州”勇氣和能力的人,這也是促使他決定和大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的根本原因。

宋真宗回到汴梁城之後,還做了一番解釋,他是這麼說的:“長城的所有權問題,是曆史遺留問題,留待後人去解決吧。”

趙恒回避了曆史遺留問題,他做什麼去了呢?會不會遷都杭州呢?

沒有,曆史上的趙恒還是一位評價相當不錯的皇帝。

趙恒不僅僅隻是一位懦弱的人,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經濟領域的一位專家,大宋在他的領導下,實現了“鹹平之治”。

更多的人可能不知道,趙恒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有一天他對著考取進士的學子們吟了一首他剛剛作的新詩。

正是: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