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陰道分泌物異常
1.陰道分泌物異常的含義
陰道分泌物又叫白帶。白帶是由陰道、子宮頸管、子宮腔及輸卵管的分泌物加上各部的脫落細胞所組成。其作用是保持生殖道濕潤。
正常白帶一般為無色或乳白色、微粘、無異味。陰道分泌物的性質和數量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影響而發生周期性變化。一般在月經幹淨後陰道逐漸有少量白帶;月經中期,即相當於卵巢的排卵期,為了使精子能順利通過子宮頸上行到輸卵管與卵子會合而受孕,白帶變稀薄、量多,顏色清亮如蛋清;到了月經前期,白帶減少、變稠、呈乳白色。如果在任何時期白帶顏色變黃、粉、咖啡色、血色,量過多,有腥、臭等異味均為分泌物異常。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去看婦科醫生。
陰道分泌物異常的原因有很多。
從解剖學關係來看,陰道下端開口於外陰,其上端有子宮頸。即子宮頸管開口於陰道頂部,子宮頸管上方與子宮腔、輸卵管腔相連通。平時所見到的白帶,即為輸卵管、子宮腔、子宮頸管和陰道所分泌的液體和脫落細胞,一旦這一係列生殖道某個部位感染、發炎、或發生腫瘤,就可出現各種異常的陰道分泌物。
2.異常陰道分泌物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膿性白帶:
膿性白帶常粘稠、黃色、具有某種臭味。常見於下列情況:
①滴蟲性陰道炎
這是常見的一種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所引起。可通過性交直接傳染,或經公共浴池、浴盆、浴巾、遊泳池、坐便、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徑間接傳染。滴蟲性陰道類主要症狀是白帶為多量的稀薄、草綠色、泡沫狀白帶。外陰異常瘙癢,若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白帶呈膿性、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感、性交痛。如尿道口也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疼,有時還可出現血尿。
如果有的患者白帶黃綠色、有泡沫,陰道和外陰刺癢難忍,坐臥不安,這是滴蟲性陰道炎的典型症狀,到醫院化驗白帶,顯微鏡下可見活動的毛滴蟲,醫生開了藥後可以自己衝洗陰道(一般醫生給患者開衝洗藥液和陰道衝洗器,藥店也有售)後,將醫生開的滅滴靈藥片塞入陰道最深處,每晚1片,共七天,一般即可治療,不過下次月經後容易複發,這是因為治療時,陰道粘膜表麵的滴蟲被殺死了,深藏在粘膜縐褶裏的少量滴蟲仍活著,經過一次月經,陰道環境發生變化,適合滴蟲生長,它們又卷土重來,所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需要治療三個療程,即於每月月經後再開始下一療程,最終化驗白帶滴蟲陰性了才算治愈。在治療過程中還得注意內褲用開水消毒,被褥日光下暴曬。因為性接觸是一種主要傳染方式,所以丈夫也應同時治療,在未治療之前,過性生活應該用陰莖套,以防互相傳染。
②急、慢性宮頸炎:
急性子宮頸炎常和急性子宮內膜炎、急性陰道炎同時發生。白帶多、呈膿性。不過臨床以慢性宮頸炎更多見,主要因分娩、流產、手術時損傷宮頸後,病原體侵入引起。其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淺黃或深黃色粘液性、膿性。
子宮內膜炎時,需要臥床休息,要針對致病菌選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療,一般鏈球菌感染時,用青黴素治療;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感染,可用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羧苄青黴素治療;厭氧菌感染用頭孢黴素、甲硝唑治療。
③幼女性陰道炎
幼女陰道炎多與外陰炎並存。幼女體內缺乏雌激素,外陰及陰道發育差,陰道上皮抵抗力低,易被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大腸杆菌,滴蟲和念珠菌也可引起感染。傳染方式可通過患病的母親、保育員或幼兒園兒童的浴盆、便盆、汙染的手等途徑傳播。表現症狀除外陰紅腫、尿道口及陰道口粘膜充血、水腫、小陰唇可形成粘連,陰道分泌物為膿性。幼女表現哭鬧不安,常用手抓外陰。
④淋病
此病由淋病雙球菌感染所致。淋球菌感染的特點是侵襲泌尿、生殖道粘膜的上皮為主。成人通過性交直接傳染,幼女通過被汙染的衣物造成間接傳染。淋球菌感染時,有大量黃色膿性白帶,外陰部燒灼感,常合並泌尿係感染、前庭大腺炎、宮頸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症狀。
根據白帶性狀和不潔性接觸史,及醫院化驗白帶查出淋病雙球菌,不難診斷此病。在顯微鏡下可見多形該白細胞內有典型的腎形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確診無疑。
急性淋病應徹底治療,否則漸轉為慢性淋病,以後不斷反複發作,很煩人。一般主張大劑量抗生素1次徹底治療,可用水劑普魯卡因青黴G480萬μ,1次肌肉注射。凡對青黴過敏者,可用四環素0.5g,每日4次,連服7天,或紅黴素500mg每日4次,連服7天複查,以後每月複查1次,連續3次陰性,方能確定治愈。醫生提醒淋病患者:得了淋病千萬不要害羞,偷偷找江湖郎中用小藥,把病拖成慢性,後患無窮。
⑤急性盆腔炎:
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組織發炎時,在急性期,陰道常常也充血,並且有大量膿性分泌物排出。
⑥沙眼衣原體感染
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的生殖道感染,近年來在西方國家已成為比淋病發病率還高的性傳播性疾病。沙眼衣原體主要在受感染的上皮細胞內繁衍,不侵犯上皮下組織,臨床以宮頸內膜炎最多見,排出多量粘液膿性白帶。
⑦生殖道病毒感染
生殖道病毒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是單純庖疹病毒Ⅱ型。主要引起陰道炎和宮頸炎,形成庖疹,皰疹易破潰,致使陰道大量排液。
(2)豆渣樣、凝乳樣(乳酪狀)白帶:
提示念珠菌性陰道炎,又叫做黴菌性陰道炎。白帶稠厚像乳酪,伴有外陰搔癢,發病率僅次於滴蟲性陰道炎。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據統計,白帶增多的非孕婦約10%及懷孕婦女的1\\\/3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不是人人都有典型症狀,隻有當陰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適合念珠菌大量繁殖時才引起症狀。故此病多見於孕婦、糖尿病病人和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本症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白帶呈乳白色、稠厚如豆腐渣樣,伴有外陰、陰道瘙癢、灼疼。可見陰唇內側及陰道粘膜上附著白色膜狀物,擦除後露出紅腫粘膜麵。本病有時與滴蟲性陰道炎並發。
如懷疑為念球性陰道炎,應到醫院化驗白帶,查出白色念珠菌,即可確診,醫生開藥後,也可自己處理,方法同滴蟲性陰道炎,不過改用2%-4%碳酸氫鈉衝洗外陰及陰道,10-14次為一療程,殺菌藥改用製黴菌素10萬-20萬單位,每晚1次,10-14次為一療程,外陰可塗3%克黴唑軟膏。本病常與糖尿病並發,如久治不愈,應去醫院或自查血糖、尿糖
(3)黃水樣白帶:
多見於老年性陰道炎。此病見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粘膜變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引起炎症。主要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大量增多,呈黃水狀,嚴重者可有血樣膿性白帶,外陰瘙癢或灼熱感。檢查時可見陰道皺襞消失,上皮菲薄,陰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點,或可有表淺潰瘍。如潰瘍麵與對側粘連,陰道檢查時可被醫生手指分開,引起出血,粘連嚴重者可形成陰道不同程度的閉鎖。當炎性分泌物引流不暢時可形成子宮腔積膿。診斷一般不困難,但應檢查分泌物中有無滴蟲或念珠菌。如出現血性分泌物,還應除外生殖器惡性腫瘤。
其他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粘膜下肌瘤都可能表現陰道流黃水樣白帶,還混有某種臭味。輸卵管癌常常表現為陰道陣陣排液,這是它的特殊表現。
(4)腥臭味白帶:
多見於細菌性陰道炎,由類杆菌及鏈球菌等細菌混合感染,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本病患者10%~50%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主要是白帶有魚腥味,呈灰白色,陰道灼熱感,瘙癢不適。分泌物在陰道壁上易擦掉,陰道粘膜無充血、無紅腫。本病常與宮頸炎、盆腔炎同時發生。也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同時發生。
(5)醬湯樣白帶:
見於阿米巴性陰道炎。多由阿米巴病原體隨大便排出後直接感染外陰及陰道。其主要症狀為多量漿液性、血性、有腥臭味的白帶,白帶像高粱米湯或醬湯狀,或呈黃色粘液膿性,陰道可形成潰瘍,有的病例因陰道或宮頸結締組織反應明顯,呈腫瘤樣增生,肉眼觀察,易誤診為惡性腫瘤,故應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
(6)血性白帶:
①子宮頸息肉:
宮頸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可使子宮頸管局部粘膜增生形成息肉。子宮有自然排除異物的傾向,使增生的息肉狀物自基底向宮頸外口突出,息肉的蒂細長,單個或多個同時發生,直徑一般在1cm以下,紅色、舌形,質軟而脆,易出血,息肉蒂的根部多附著於宮頸外口,也有在頸管內,由於息肉表麵僅覆蓋一層柱狀上皮、息肉中心為結締組織和血管,極易出血,故陰道分泌物常呈粉色、咖啡色或全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