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患者陰道分泌物隨道癌瘤的發展而變化。在最早期僅白帶量略微增多,以後因腫瘤細胞增殖和死亡速度加快,白帶有臭味,性交刺激後少量出血,混在陰道分泌物中,呈粉紅色,腫瘤繼續發展,如宮頸癌為外生型,腫瘤向外突出生長,狀如菜花,質脆,常大量出血,陰道分泌物為全血性。內生型宮頸癌,癌組織向深部浸潤生長,陰道分泌物大多呈汙水狀,伴有惡息味。
③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上皮發生癌變,又叫做子宮體癌。80%以上為50歲以上年長婦女。表現為絕經後突然陰道流血,出血可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少數患者表現僅白帶增多,早期為漿液性或漿液血性,晚期合並感染時出現膿性或膿血性排液,並有臭味。
④輸卵管癌:
少見。多發生在年長者,約50%患者有陰道排液症狀,排出黃色水樣液體,有時呈血清樣液體,一般無臭味,量多少不定。所排的液體來自輸卵管上皮所產生的滲液及癌組織潰爛壞死產物,聚積於輸卵管腔內,當輸卵管收縮時,因輸卵管傘端閉鎖而向子宮腔陣陣排出。這種間歇性排液,是本病最具特性的症狀,陰道分泌物也可能呈血性。
⑤陰道惡性腫瘤:
原發性陰道惡性腫瘤比較少見,約占婦科惡性腫瘤的2%左右,陰道分泌物因腫瘤性質不同可為漿液性或粘液性的惡臭液體,合並感染則呈膿性分泌物,晚期腫瘤則表現出血。腫瘤以絨毛膜上皮癌好發生在陰道內,呈紫藍色結節狀,破潰後出血。
出現血性白帶應及時就醫,雖然多數是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宮頸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宮頸糜爛、老年性陰道炎、放置宮內節育器(上環)後可出現血性白帶,但也應警惕早期宮頸癌、陰道癌、子宮內膜癌等惡性腫瘤,一旦發現血性白帶,千萬不可馬虎,應及時去找醫生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治療。
(7)陰道分泌物異常臭味:
①宮頸癌:宮頸癌的病人從身邊走過時,有經驗的婦科醫生不用檢查,大致即可診斷出此病,這是因為癌腫細胞增生快,死亡也快,壞死的癌組組發出特殊臭味,一般聞過一次,終生難忘。細心的婦女,應當仔細觀察自己,有異常盡早去看醫生,腫瘤隻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後還是不錯的,麻痹大意,把病拖成晚期,\\\"神仙\\\"也難一把抓了。
②陰道異物
幼女穿開襠褲,玩耍時誤將小玩具塞入陰道,家長未發現,日久感染,陰道流出臭味分泌物。成人行陰道手術時,為了止血,陰道暫時填塞的紗布,手術完畢忘了取出,日久感染,流出臭味分泌物。因此家長對女孩的照料還要多操些心,婦科手術後的患者也要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情況,有異常時及時處理。
第2章 陰道異常出血
1.陰道異常出血的含義
婦女規律性地周期性陰道出血,稱為月經。自青春期起,在內分泌素調節下,子宮內膜周期性增生增厚、萎縮、壞死而剝脫,其中的螺旋小動脈也破裂、出血,表現為月經來潮。平均28天為一個月經周期。正常月經出血一般持續3-7天,一次月經出血量為30-50ml一般月經周期為28天±2天,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很大,有人周期短,每20天左右行經1次,也有人長,每30-40多天1次,個別人3-12個月1次,不論周期長短,隻要個人保持固定的周期性就算月經正常。其實月經受大腦皮層、丘腦、垂體、卵巢這樣一個神經內分泌軸控製和調節的,所以和精神刺激、飲食營養、水土氣候都有直接關係。一旦這些因素解除,或經過一段時間適應了新環境,月經就恢複正常了。
陰道異常出血指非月經期出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月經期陰道出血量是平常月經血量的2倍以上;或出血持續時間超過平常月經天數,持續10-14天以上;或不定時,表現為時斷時續,時多時少。陰道異常出血不是專指陰道本身出血,宮頸和子宮出血均表現為陰道出血。患病年齡從吃奶的嬰幼兒到絕經的老婦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均可發生。
陰道異常出血的原因:
(1)與妊娠有關:流產、早產、異位妊娠、葡萄胎、絨毛膜癌、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子宮縮複不良。
(2)生殖器官損傷、炎症、腫瘤:處女膜裂傷、陰道損傷、上宮內節育器後出血、慢性子宮肌炎、急性盆腔炎、子宮肌瘤、宮頸息肉、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3)內分泌方麵:新生兒陰道出血、月經間期陰道出血、幼女月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濫用性激素而致月經不調、卵巢內生長含內分泌功能的腫瘤如顆粒細胞瘤等。
(4)全身性疾病:血液病如出血性紫癜,心力衰竭,肝功能損傷等。
2.陰道異常出血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流產:
生育年齡婦女,有停經史,停經不超過28周,因某種誘因或不明顯原因突然下腹部陣陣疼痛伴有陰道少許出血,此時可能為先兆流產;如果經各種安胎措施無效,將發展為難免流產,表現為陰道出血多於一般月經量,陣發性腹痛加重;當部分妊娠組織排出,即為不全流產。此時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壁血竇開放,常常有大量陰道出血,甚至發生失血性休克;若胎盤和胎兒等妊娠組織完全排出後,子宮收縮良好,陰道出血減少或停止,即為完全性流產。
因此,每個婦女應記清楚自己的末次月經,尤其生育年齡婦女,可把末次月經日期記在日曆上,下一次該來月經如逾期不至,首先應考慮是否懷孕了,如果閉經40-50天,又出現一些惡心偏食等早孕反應,可以到藥房買\\\"驗孕試條\\\"自己測試一下,心裏就有底了。此時如果突然陰道出血,同時還有下腹陣陣疼痛,應想到可能發生流產先兆,應立即去醫院診治,通過婦科檢查和B超,即可明確診斷。如果是宮內孕有少許陰道出血及腹疼為先兆流產,應絕對臥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用安胎藥物治療。
(2)早產:
妊娠28周至37周之間,因各種原因所致出現子宮陣縮,孕婦感到陣陣腹痛、下墜,同時陰道少量出血或血性分泌物,為先兆早產;若保胎治療無效,子宮口逐漸開大、胎膜破裂,則發展為早產,此時胎兒未發育成熟,娩出後,早產兒生活能力低,易死亡。
(3)異位妊娠:
又叫宮外孕,即孕卵在子宮腔以外著床、發育。可發生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子宮角妊娠(又稱輸卵管間質妊娠)、子宮頸妊娠、還有腹腔妊娠。最常見的是在輸卵管內妊娠,占90%以上,輸卵管本來就很細、壁很薄,當孕卵種植在輸卵管粘膜中,胚囊生長膨大,不斷侵蝕輸卵管的肌層和漿膜層,很快穿通管壁,造成輸卵管妊娠破裂,一般患者在停經6-8周,感覺下腹疼痛及陰道少量出血,此時如果沒有重視及時求醫,當妊娠的輸卵管破裂時,穿破血管,可致腹腔內大出血,病人突然劇烈腹痛,繼而休克,因為外出血不多,即陰道出血不多,認識不足,搶救不及時,可致死亡。因此每一位已婚婦女都要記住自己每次來月經的日子及下次應該來月經的時間,一旦月經超期不來就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進行必要的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確定是否懷孕,是宮內孕還是宮外孕。如果診斷為宮外孕,應早做處理,避免自然破裂造成腹腔內大出血危及生命。
(4)葡萄胎:
又叫水泡狀胎塊,是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終末絨毛變成水泡,水泡間相連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葡萄胎是良性疾病,有時具有惡性傾向,可發展成為惡性滋養細胞腫瘤。
一般生育年齡婦女,有停經史,早孕反應較重,惡心嘔吐頻繁,甚至在妊娠早期即出現高血壓、下肢浮腫、蛋白尿等妊高征現象,一般於停經2個多月開始陰道出血,血量時多時少,可繼發貧血、感染,常伴有腹部脹痛,患者的子宮大小常超過正常妊娠月份。當子宮大小超過一般人懷孕4個月大小時仍無胎動感,也聽不到胎心音,摸不到胎體,有時隨著陰道出血及宮縮可排出水泡樣組織應考慮可能患了葡萄胎。葡萄胎孕婦進行腹部B超檢查,見不到胎心搏動,X光攝片無胎兒骨骼成形。因此凡停經後早孕反應過分劇烈、有惡心、嘔吐、頭暈、下肢浮腫、血壓升高、子宮長大過快與妊娠月份不符,應想到葡萄胎的可能性。可到醫院檢查和化驗,一旦確診後應積極處理,施行刮宮術,徹底清理子宮腔內容物,防止轉化為絨毛膜癌。術後還得堅持避孕2年,在2年內要連續追蹤觀察妊娠試驗,如果妊娠試驗由陰轉陽,表示體內有活的滋養葉細胞,可能已轉化為絨癌,需要進一步治療,足月產後或流產後如有不正常陰道出血,也應提高警惕,早到醫院檢查,除外絨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