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人的個性與人的氣質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個性差異。下麵,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關於人的氣質的四種分類:
一是多血質。多血質的人輕率、活潑、好事,喜歡與人交往,麵對困難不會退縮,不會記恨。很容易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很容易忘記了和別人的約定。有麵對困難的勇氣,但看事情不妙,也會開溜。能夠調整自己的喜怒哀樂,隨時保持心理平衡和往前衝刺的狀態。一旦成功或受別人讚賞,就樂不可支。
二是粘液質。粘液質的人安靜、漫不經心、散漫、邋遢等。相對於黃膽汁質的人一受刺激就哇哇大叫,粘液質的人則非常遲鈍或冷淡。不過,雖然行動緩慢,這類人通常誠實且值得信任。由於個性平淡,工作緩慢,所以不太容易緊張,但反之,則有做事遲緩、不修邊幅、喜好享樂等毛病,可以說這類型的人多半有些利己主義傾向。
三是黑膽汁質。黑膽汁質的人比較趨向於穩重、沉鬱,經常隻看到人生的黑暗麵。他們多半避免迎來送往的交際活動,也不喜歡和外向活潑的多血質的人在一起。甚至看到別人歡天喜地樂不可支時,反而會不高興。這類人一遇到困難常常心理失去平衡,一旦心情不好,便久久無法恢複正常。
四是黃膽汁質。黃膽汁質的人對於情緒的刺激非常敏感,意誌容易動搖,沒有耐心,情緒忽冷忽熱。這類人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但想法常常改變,隻有三分鍾熱情。這類型的人不喜歡被壓抑,喜怒哀樂的表現非常明顯。不過,他們不象像黑膽汁質的人容易保持某種心情,不論悲傷或憤怒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說來,這類型的人既熱心又有愛心,做事很有爆發力。
從以上的分類可以明顯地看出,四種氣質各有其優缺點:多血質的人活潑開朗,但遇事留後路、情況不妙即開溜;粘液質的人平和衝淡,但做事緩慢,行動遲緩,有利己主義傾向;黑膽汁質的人穩重沉鬱,但孤僻,遇到挫折很難擺脫心情煩亂。黃膽汁質的人,有愛心、熱心、做事有闖勁,但極易受刺激。
顯然,健全的個性就應該揚這四種氣質之長,避這四種氣質之短。一方麵,這四種氣質先天遺傳的成分最重,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健全個性的形成隻能以人先天就有的氣質為基礎並作為主要方麵。兼采其它氣質的優點和長處,不斷完善和拓寬固有氣質內涵,使多血質的人多一些為他人服務的觀念,粘液質的人多一些敏捷,黑膽汁質的人多一些樂觀,黃膽汁質的人多一些寧靜、平和。這就是一種健全個性的培養。這種健全的個性仍然以人的固有氣質為基礎,兼備其它氣質的優點,不斷學習,克服自身先天的缺陷,使人的個性日漸成熟、豐滿。
即使社會發展到今天,人的各方麵也仍未得到充分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人所固有的氣質的某些消極方麵被不斷強化,走極端的人比比皆是。當今時代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商品社會,機會不會白白送上門;人的心理隨時會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挫折和失敗;瞬息萬變的信息要求我們能準確把握信息的諸方麵,有能力占有信息,利用信息,全球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我們有同國內外各種人士進行交流的機會和可能,這需要我們有豐富的閱曆和在各種環境中從容自如的應變力……複雜的社會需要健全的個性。到21世紀,隨著“地球村”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人的全麵發展有了比現在更多的可能。在未來的信息社會、商品經濟社會、高科技社會,沒有健全的個性,人的才華非但不能充分體現,反而會舉步維艱、不知所措。
社會越是文明,越是進步發達,人們越是要保持清醒,給自己的處世原則、發展方向進行準確地定位,要實現得心應手的如意人生,健全的個性更不可少。21世紀就在眼前,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我們很多人感到茫然;很多人在遊手好閑、得過且過;很多人在悲觀歎息;很多人在成天喊累,叫孤獨、無聊……這樣一些人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不是他們的天堂,而是地獄!
跨世紀的父母們,行動起來吧。如果你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世紀有一席之地,那就趕緊開始著手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吧,機不可失啊!
4.如何教養獨生子女
教養獨生子女,需要根據他(她)的性格特點來進行教育,具體要求如下:
(1)獨生子女應按時入托兒所、幼兒園,早些過上集體生活,接受正確良好的教育,避免和減少一些家庭過分嬌寵孩子的影響。
(2)獨生子女缺少小夥伴,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要鼓勵他們與其他兒童交往,在與其他孩子的遊戲活動中學會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謙讓,從自我的小圈子裏解脫,培養群體意識。
(3)教育孩子關心他人、關心家庭、關心父母長輩。
(4)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不好時,家長要耐心地教,別急於取代。
(5)教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和情感,讓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別人的讚同和接受,避免破壞性的衝動行為。讓他們體會失望的滋味也未嚐不可,孩子從中可以積累應付挫折的經驗。
(6)對孩子不能一味溺愛嬌慣,應對其嚴格要求,規範行為。做事要有原則,不姑息遷就孩子的不良表現。
當孩子做了錯事的時候,父母應該這樣做:
第一,孩子做錯事,有的屬於“過失行為”。
對於孩子因生活經驗不成熟而造成的過失性錯誤,家長不僅不應責罰,而且應教導孩子如何判斷,怎樣做。例如幼兒年齡小,經驗不足,看見媽媽揀芹菜時是去葉留莖的,有一天看見菠菜,就主動揀菜,卻把葉子掐下扔進了垃圾桶裏。對於這樣的錯誤,家長應該寬容,並傳授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第二,兒童求知欲強,好奇好動,總願意摸摸這,碰碰那,也難免闖禍,造成一些過失性錯誤行為。例如孩子想研究研究為什麼收音機裏沒有人卻能說話、唱歌?為什麼鬧鍾會滴答響?結果大拆大卸,把好好的收音機、鬧鍾弄壞了,這時父母不能輕率處理,要積極幫助孩子從錯誤或失敗中尋找創造的火花。如果給以簡單的否定或者粗暴的體罰,就會挫傷孩子的求知積極性。
以上一些過失錯誤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而逐漸消失,而對孩子一些故意的破壞性錯誤,家長則應采取十分認真而嚴肅的態度。無論是心理渲泄性錯誤,還是明知故犯性錯誤,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後,一般都具有恐懼和後悔的心理。做父母的不要再加重孩子的恐懼感,在詢問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冷靜,使他們從父母的言語、行動中感覺到由於自己做錯了事,在家庭生活中,在父母的心上已引起了從來未有過的重視和關切。這樣就抓住了孩子的後悔心理,能促使他進一步加深對錯誤的認識,產生極其痛恨自己錯誤行為的感情。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像對待生病孩子那樣熱情關照,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和勇氣去改正錯誤,切不可冷淡。冷淡會使孩子感到孤獨和自卑,不利於改正錯誤。要與他們共同商量改正錯誤的措施,不要主觀地規定幾條,命令孩子照著做,這樣把孩子擺在被動的地位,效果往往不好;應當與孩子商定切實可行的改正錯誤的具體措施。家長與孩子商量,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會從內心裏產生一種自覺改正錯誤的力量,並付諸行動。
5.您的孩子是哪種類型
據最新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氣質如何,是先天決定的,但也可以受到後天的影響。德國漢堡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紮比內·梅爾巴迪博士日前在一篇學術文章中,給父母提供了如下建議,父母可以根據這些忠告對不同性情的孩子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1)乖孩子
這種類型的孩子適應性強。讓他少睡一次午覺,或者帶他去人多的場合都不會有問題,他心情幾乎總是很好的,他不怕生人,但對陌生人的熱情也不高。因為這種孩子很少大聲表示抗議,所以有被父母強迫接受他們自己的生活節奏,提出過高要求的危險。可能的後果是,孩子在成人後缺乏自信,很可能會變成一個總是擔心不能滿足環境要求的人。
(2)靦腆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孩子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適應新事物。在小寶寶群裏,他開始的時候可能有點不合群;如果硬要把他同其他的孩子放在一起,他就會大哭。“混熟”了,就會高興起來。這類孩子有與他人不同的“節奏”,迫使他提前活躍起來,他就會失去信心,心裏不踏實。
(3)活潑的孩子
生命就是一種冒險——這種類型的兒童好像就是抱著這樣的態度來到人世上的。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爬桌子、上箱子,喝香波瓶裏的洗發水,在大街上追打小狗。活潑的兒童生命力旺盛,但並不一定很合群。他不願意老老實實地呆在父母身旁,而喜歡自己到處亂跑。
對於特別活躍的兒童,應該給他一點小小的教訓,使他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如果太溺愛,完全順著他的性子,那麼他成人以後可能會無所顧忌,不知天高地厚。
6.培訓孩子十四種永恒品質
古人說:“成才先立德”,而德是一個包容很大的品質範疇,有德之人即使不成才,也是一個好人,對家庭、對社會不會造成什麼危害。怎樣才算有德之人?
(1)快樂:開朗樂觀,幽默風趣,熱愛自然與生活。
(2)仁慈:心地善良,同情別人的不幸,樂於助人,富有愛心。
(3)正直:誠實,守信用,表裏如一,言必行,行必果。
(4)勤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做家務和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
(5)儉樸:愛惜公物和自己的學習用品,不挑吃挑穿,不浪費糧食和水、電。
(6)智慧:學習認真刻苦,積極思考,有鑽研精神。
(7)恒心:做事善始善終,不怕苦不怕累,不受外界幹擾。
(8)刻苦: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做事穩重踏實。
(9)勇敢:不怕困難,不畏強暴,有開拓精神和競爭意識。
(10)合群:與人關係融洽,平等相處,團結互助,重視友誼。
(11)孝順:尊老愛幼,聽從父母教導,關心家人。
(12)禮貌:語言文明,舉止得體,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13)忠誠:熱愛祖國、熱愛集體、遵紀守法。
(14)信仰:有遠大的理想和近期的奮鬥目標,做事沒有盲目性。
7.孩子性格與未來機遇的把握
不同個性的孩子對未來機遇的把握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因為不同個性的孩子由於受其血型性格特征的影響,在個性上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貌。機遇是千變萬化的,有的機遇容易讓這種個性的孩子抓住,有的機遇卻根本不適合他,反之,有其他個性的孩子碰到這種機遇剛好合適。因此,我們的父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性格與機遇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把握機遇的最佳條件。
為了說明問題起見,我們把機遇限定在商業機遇這一個層麵上,談談不同個性的孩子如何在未來及時抓住適合自己個性的商業機遇,準確擇業。
(1)獨來獨往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是非常陰沉的,不善於理解他人的心理,借錢給別人時,一定毫不客氣地催迫討回,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
這樣的孩子在未來不失為董事長,眩然一旦當上主管,屬下一定覺得很辛苦,因為他完全不理會對方的感覺,屬下亦難與他的想法一致,所以,他單獨一人創立公司較為合適,這是獲得成功的一條捷徑。總之,這類孩子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避免偏頗的想法,致力於人際關係的暢通,才能獲得勝利和成功。
(2)重視人情型
這類孩子具有好奇心,極易動感情,喜歡照顧別人,因此不太擅於賺錢。這種個性的孩子如果行動被限製,就會感到束縛而無法發揮能力,因此與其去做公務員,不如從事與大眾傳播有關的自由職業較適合。這種個性的孩子如果想賺大錢,必須尋找一個好的搭擋,否則會因為不善理財,而使大把的鈔票付諸流水。
(3)輸送帶型
這種個性的孩子極易被人利用,個性優柔寡斷,喜歡照顧他人,但會因此招來傷害。因此這樣的孩子將來並不適合從事銷售工作,雖具有忍耐力,但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易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的孩子適合從事較穩定的工作,或開一家以小孩子為對象的禮品店也不錯。總之,按部就班掙錢就行。
(4)獨斷與偏見型
這樣的孩子喜歡搬弄一些大道理,不易采納別人的意見,一心一意隻想貫徹自己的想法做法。這種個性的孩子適合做議員、律師和評論家。若他將來要創立公司,應多多采納意見,若能修正頑固自私的性格,成為成功的人物不成問題。
(5)健全經營者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意誌堅強,不管別人如何澆冷水,他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勇往直前。他具有觀察現實的眼光,很少有獨斷專行的事情發生。這樣的孩子將來創建公司後,將成為踏實穩健、兼具果敢力以及冷靜判斷力的經營者。
(6)組織成員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雖然心中很想有一番作為,但他的行動力卻無法與計劃很好地配合,原因在於行動之前先對事情進行了一番批判。這種孩子無論做任何事都喜歡加以批判和衡量得失,結果卻因考慮大多而使事情無法順利進行。由於習慣在固定的模式中思考,所以往往缺乏自由的思考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最適合的職業是警察、軍人或公司主管的助理。
(7)理想崇高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不易接近,性格陰沉,一味地封閉在自我的世界中,不易結交新的朋友,習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生活。另一方麵,內心深處卻有遠大的理想,富於熱情與使命。這樣的孩子很少有可能從事商業性的活動,較適合他的工作是從事精神性的工作,或直接從政,不過最需解決人際關係問題,與他人處理好關係。
(8)奢侈浮華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極無定性,要著手一件事卻往往無法長久持續下去。當然,他也有長處,那就是他有開朗風趣的一麵。再者,由於個性懶散,沒有耐性,喜歡變換工作,給人一種輕浮的印象,這種孩子將來較適合從事自由職業,作家、時裝設計、活動企劃等工作都於他相宜。
(9)老大氣概型
這種孩子凡是都要占上風,喜歡居於領導地位,對於社會規範會比別人更加徹底地遵守,可以說是頑固者的典型。
這種孩子喜歡與他人結交、重視情誼,具有龍頭老大氣概,喜歡照顧別人。這樣的孩子將來如果想做生意,可以較多的人情為基礎,廣結善緣,以招同好。但若想成功,首先必須建立勇於接納他人的心態。
(10)遊戲人間型
這種孩子似乎對什麼都感興趣,但是僅有三分鍾熱情,不久之後就會心灰意冷,使周圍的人很難把握這種孩子的心態和想法。這類孩子很容易成為不務正業的人,又因為不喜歡固定的工作,所以應選擇稍微與眾不同的職業。
(11)平凡樸實型
這種個性的孩子,外表看似平凡,並無任何凸顯的個性,可以說是樸實的典型,然而並不表示他對事業或工作全無自覺之心,相反,不管遇到什麼工作,他都會做得盡善盡美。對於賺錢之事,他不會太執著,即便貧窮也會樂在其中。若要出人頭地,首先應了解自己的理想是什麼,然後擬定明確的步驟,積極地向前邁進。
(12)一無可取型
這種個性的孩子大致表現平平,對自己也沒有過高的期望,由於欠缺較特殊的專長,幾乎可以說一無所取,加上偶爾的遲鈍,任性,常讓人迫不及待地想遠離他。對這樣的孩子也不必過於悲觀,隻要接受專門的能力開發訓練,定可產生新的能力,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四、父母應注意教子誤區
由於望子成才心切,許多父母便會走進教子誤區。其實,隻要你真正認識自己的孩子,辯別出孩子何為“反常”就會走出誤區的陰影。
1.孩子為何行為“反常”
“我的孩子學習成績怎麼老是上不去?我的孩子性格驕橫刁蠻怎麼辦?”在廣東省婦女兒童中心舉辦“關注兒童心理健康”谘詢活動日這天,一大早家長們從各地趕來,帶著孩子的種種“反常”行為向專家討教教子“藥方”。
其實,兒童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人際關係障礙是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表現。來自華南師範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廣東教育學院、華僑醫院等十多位兒童心理、教育專家,耐心細致地傾聽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給予指導意見,為家長兒童解除“心病”。
華僑醫院心理科主任肖計劃副教授稱,谘詢比例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其實,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種種問題與家長的家教方式有莫大的關係。缺乏與孩子遊戲、溝通的藝術,不尊重孩子,認為訓斥、打罵都是疼愛孩子,過分限製孩子活動、交往範圍,過分包辦等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在谘詢中明顯暴露出家長錯誤教養觀和教養方式的個案約占谘詢總數的40%。
2.教子十大誤區
在教子過程中常見的有如下十大誤區:
(1)誇獎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髒衣服放到提籃裏了?嘿,你幹的太好了!”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尊,父母們有時會把孩子變成受表揚成癮的人。靠表揚鼓勁的孩子不會為了自己滿意而追求實現各種目標。他會因很平常的雜事而期待別人的溢美之辭,否則,他便可能會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內的義務。
過份批評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隻指出孩子是如何失敗的,失敗就會成為他的心理陰影。稱讚和批評的比重應該是三比一。如果批評的比例太高了,你的誇獎就可能是不真誠的或過度誇張的;如果誇獎的比例太低了,那麼,你可能是太苛刻了。
要檢查一下表揚的真實性。通常一句簡單的“謝謝”就已足夠了。還要考慮考慮的年齡。一個6歲的孩子學著擦窗子,即使擦得還有汙點,也應當受到表揚。而對於一個幹活邋遢的10歲的孩子,則不應該這樣,因為他可以幹得更好。
(2)把孩子當小大人一樣看待
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從錄像帶商店帶回《終結者II》,“太充滿暴力了”,家長反對說。
“別的小孩都看過了”,孩子爭辯說,“我們舉手表決,好,二對一,我們贏了”。小孩子缺少大人那樣的判斷力和經驗。孩子處於兒童時期家庭越民主,孩子就會變得越霸道和越驕慣。
不要覺得每一規矩都需要討論。剛剛學步的小孩子更注重行動而不是說教,“因為我說要這麼做”就是足夠的解釋了。當孩子逐漸長大,開始對規矩產生疑問時,這時就可以向他們解釋。但是要讓他們清楚最後還是你說了算。
(3)發脾氣
大孩子在打架,小孩子在吵鬧,突然你比誰聲音都大地喝一聲,你的孩子們馬上被嚇住了,但你已經失去了控製。可以稍停一下。到別的屋裏,讓你的愛人來解決問題,或者請一個朋友來。一旦你已冷靜下來後,放下架子,看著你的孩子的眼睛,然後嚴厲地對他們說話。要把喝斥留待緊急情況下再用,如警告一個小孩子不要靠近火爐。
通常你可以避免火氣大發。如果孩子們在傍晚變得煩躁不安,可以事先安排一些安靜的活動,準備一些有益健康的零食。
(4)對什麼都保持一致
你的孩子因受到罰站的懲罰而變得老老實實,你不敢變換你的策略,因為專家們說過要保持一致。
不要把保持一致同一成不變混淆起來。在一個時期很成功的方法在將來就可能失敗。下麵是一些可以嚐試的方法:
①讓孩子走開,可以讓孩子到一個指定的椅子或房間裏待著,以製止他的搗蛋行為。時間要隨年齡而變化,1——2歲的孩子2分鍾,4歲的孩子4分鍾。
②取消他的特權。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責任,而禁止他看電視、打電話或不讓他出去玩。
③不理睬他的搗蛋行為。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孩子的哭鬧、嘔氣、吵鬧行為就會自動停止。
要善於嚐試一些靈活的規定,但要明確一些基本的規矩。一個11歲的孩子上學穿什麼衣服是可以討論的,但要曠課則是不行的。當孩子知道一些規矩是可以靈活的,對那些不能靈活的規矩他就很合作。
不要忘記承認自己的錯誤。說對不起並不代表做事不一貫,它是一種相互尊敬。這能教育孩子學會在做了錯事之後主動道歉。
(5)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樣看待
你不能讓一個小孩子罰站,也不能讓一個13歲的孩子走開一個人呆著。孩子的個性,也對你的管教方法產生影響,對脾氣溫順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對脾氣倔強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異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製以保證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對於學齡前兒童,則還要教育他們愛護公物,友好對人。可以問“別人把你的蠟筆弄得一團糟,你感覺如何?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妝盒弄得亂糟糟時她的感覺”。上學的孩子已經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6)不做任何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看不到他的錯誤行為的後果,他就不會接受教訓,懲罰沒有什麼問題,隻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
懲罰要同他的違反家規聯係起來。如果你的女兒因誤了公共汽車必須讓你送她上學,那天晚上就可以讓她做一些額外的家務以補償你失去的時間。
要讓懲罰同他的錯誤大小聯係起來。如果你的兒子星期五晚上回來晚了,那讓他星期六晚上呆在家裏老老實實是合適的,但“六個星期不許找朋友玩”則太過份了。
打孩子也許能暫時中止他的錯誤行為,但長期的肉體懲罰則適得其反。一個常挨巴掌的孩子不會學會自我控製,他隻能學會害怕,以為一個大一點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當的。
(7)扮演心理治療專家
你的小姑娘狠踢她哥哥的玩具,大聲叫喊她恨他。不要甜甜地問:“寶貝,怎麼了?告訴我你怎麼了?”這種過份心理式的問話是有害的。父母不願因嘮叨而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所以他們讓孩子哭鬧著走開。即使在一些特殊的在外的場合,防止孩子扯頭發、毀壞玩具、扔食物的規矩也應該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說話堅決,孩子就會聽話。在解釋之前要製止他們的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如果你的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在打你,你要抓住他的手腕說:“你不能打媽媽,現在就住手。”然後再問:“為什麼不高興?”
(8)錯誤地使用獎勵
“別再把浴缸裏的水往地板上潑,餐後我就讓你吃一個冰淇淋”,你對你正幹壞事的孩子說。問題是,如果你不給他東西,他就不會停止。一個用來製止他錯誤行為的獎勵無異於賄賂。更表明你的規矩本身沒有內在價值。隻能在孩子幹完事之後再予獎勵,以表彰其好行為。當你發現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當成是賄賂,而是當成一種讚賞的表示。
還要幫助孩子明白一種自身的獎勵:一種滿足的享受。可以說:“你努力幹,把你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一定會很自豪地讓朋友們看到它。”
(9)公開地反對愛人
當父母在孩子能聽到時爭論關於管教孩子的規矩時,孩子就會感到茫然和不安。孩子就會學會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對另一方。
父母雙方管教孩子一定要態度一致。要在私下裏解決觀點不一致的問題。在一些基本的規定上,如做家務作業、幹家務、上床時間等問題上一定要觀點一致,還要加上禁止孩子打人、偷東西和撒謊的規定。父母可以分工管教孩子,爸爸管孩子做家務,媽媽管孩子上床睡覺,不要把管教孩子的事都壓在一個人身上,一旦他或她不在時,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
(10)假設孩子幹了壞事
你的上六年級的孩子抱怨同學欺侮了他,不要這樣說:“那你肯定做了什麼事惹他了吧?”
如果你一開始就認為你的孩子是錯的,這就是告訴他:“他本來就很壞。”
相反,要對事不對人。要避免“總”這個詞(“你總是亂扔廢物”)和“從來不”這個詞(“你從來不聽我的話”)。要針對某件事而指正他,如“你忘了把大衣掛起來了”。要讓他知道他是能按你的要求做的,即使他這次沒有做。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了麻煩,首先聽他的觀點,你的支持會使孩子平靜下來,理智地看待問題,當孩子知道你站在他一邊,他就會感覺得更好,做得更好。第二章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