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勤勞儉樸的性格使孩子一生受益(1 / 3)

第六章勤勞儉樸的性格使孩子一生受益

勤勞儉樸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勤勞是財富的源泉,儉樸是塑造人格的方式,勤儉的性格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無論社會怎麼發展,隻有勤勞的人才會擁有收獲的喜悅,隻有儉樸人的人才會懂得財富的價值。父母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上一條光明正大之路,請從小培養他勤儉的好性格。

一、讓孩子償試做家務

勤勞是做人的本分,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了對他(她)的勞動方麵的鍛煉。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性格健康的人,那麼就從小就讓孩子從學做家務開始,養成勤勞的好性格吧。

1.讓孩子在做家務中感受自信心與挫折感

教孩子做家事最主要的原則是不厭其煩,永遠承認其努力的成果。雖然孩子的熱心參與,可能往往越幫越忙,例如因洗碗而打破碗,父母必須能容忍這些混亂,並且將每一件事情分解成小步驟來滿足孩子的意願。

(1)分類工夫

協助孩子正視每一項工作和組成它的步驟意願,並且作適當的分類。

(2)多接納少要求

父母經常因要求孩子分擔家事而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其原因大半來自於不當的要求或過高的期望。因而,視孩子的能力定適切的目標,才能收到效果。

(3)打破各種男女禁忌的藩籬

以往的教育總存著重男輕女或男女有別的保守觀念。在教孩子做家事時,最好不要因孩子的性別而劃分學習範圍,父母如果過於執著於塑造適合孩子性別的角色行為,會阻撓孩子完整而富於適應彈性的人格發展,而影響孩子將來在多樣化的社會中生存。兩性之間的對立,往往起於父母不當的性別期望。

(4)培養孩子主動作家事的策略與步驟,可考慮下列方式:

①強化歸屬感;賦予認同感

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裏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父母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肯定自己的能力,並且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②因應個別差異

分配家事時,對孩子的年齡、個性、功課壓力、興趣等都應加以考慮,使孩子可以接受及充分發揮。

③親子同心,齊力斷金

允許孩子與父母一起做家事,從合力完成家事過程中,將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了解父母的辛勞。

④調劑身心、提高效率

讓孩子輕鬆自在地生活,學作生活中的主人,不以學業成就衡量每一個孩子是父母應建立的共識。讓孩子做一點簡單輕鬆的家事,不但可以調劑身心,尚可提高讀書效率,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2.五歲前培養學習興趣,七歲後開始技能學習

孩子一出生,便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這是培養他們興趣的好時機。但有的父母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教他們背誦古詩、識別地圖,有的帶孩子上這個學習班、那個訓練班,把孩子搞得疲憊不堪,孩子原本感興趣的東西變成了要完成的任務,時間一久,他們就會變得厭惡學習,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

心理學家們認為,孩子在五歲前主要是學習興趣的培養,七歲後才適宜培養技能學習。如果把這個次序顛倒了,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

還有的父母與上述情況恰好相反。他們隻是滿足孩子吃好玩好的願望,而很少注意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啟發他們的求知欲。特別是一些事業心較強的父母,他們無暇照顧孩子,長期忽略與孩子的溝通。孩子在沒有溝通的環境中成長,會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

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孩子也較容易出現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現象。

3.如何指導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1)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

家長要支持、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正確認識孩子參回家務勞動不是為了減輕成人的勞動,而是為了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培養責任感、義務感、獨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質。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幹,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做。當然,成人要給以具體指導、幫助,督促孩子按時把事情做好,千萬不可包辦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

孩子年齡小,勞動目的性不強,往往把勞動與遊戲相混淆。家長可通過遊戲來提高孩子勞動的興趣。如家長可跟孩子比賽誰擦桌子幹淨;誰洗手帕濺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勞動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太複雜,以自我服務為主;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使孩子過度疲勞,影響勞動效果,甚至產生厭惡勞動的情緒。

(3)家務勞動要有具體的分工

家庭成員對家務勞動要進行具體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還應提倡協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幹,家長的事幫著幹。

(4)適時地進行表揚

當孩子認真地做完一件家務事,要及時地給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讓全家人一起欣賞孩子的勞動成果,使他產生自豪感,或親切的擁抱,誇一聲“真能幹”。千萬不要用金錢或物質刺激的辦法。

4.孩子不愛清潔怎麼辦

有些孩子總是拖著兩條鼻涕,小手髒乎乎的,衣服上沾著飯汁,一副邋遢相。大人們喜歡孩子愛清潔,小家夥們卻總是違背他們的意願,為什麼呢?原因還是要從家長身上找起:

如果父母給孩子揩鼻涕時用力太重,他的鼻子被捏痛了,孩子就會不願意擦鼻涕;而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的衣兜裏裝一條幹淨的手帕,鼻涕一流下來就幫他輕輕地擦去,不久,他自己就會這樣做了。

如果父母經常聽任孩子穿著不整潔的衣服,就會使他很不在意自己的衣服。但是,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衣服弄髒了一點兒,就立刻幫他擦幹淨,或是讓他自己去取一件幹淨的來換上,就會使孩子注意到衣著的整潔,漸漸習慣於愛護衣服。

如果父母在幫孩子洗臉、洗澡時總是不注意,水不是太熱,就是太涼,要麼就是把肥皂沫弄到他的眼睛裏,孩子當然會怕水;而如果水溫調得正合適,為他擦洗的動作又很輕柔,孩子自然會喜歡水,喜歡洗臉和洗澡。最好是讓孩子自己洗漱,並示範給他看,怎樣洗手、洗臉,怎樣打香皂,怎樣擦幹等等。

孩子愛好清潔的習慣並不難培養。不愛清潔的孩子,隻要您特別地注意幫他保持幹淨,過不了多久,愛清潔就成了他自己的一項需要。

5.治治你家的“小懶惰胚”

釗你的孩子懶嗎?你怎麼辦呢?

小郭:“我家的小子真是一個懶惰胚,沒治了。”

小金:“怎麼又背著你兒子說他壞話。”

小張:“小郭你憑什麼說你兒子懶,難到你在家讓他做飯洗衣服嗎?”

小郭:“哎,你們不知道,他老是愛睡懶覺,自己的玩具玩好了從來不收拾,連喝水都要奶奶倒給他。這樣下去又是小皇帝一個。”

小郭遇到的問題,在當今獨生子女的時代,顯得尤為突出。父母在改正和防止孩子懶惰的壞習慣時,應該做到:

(1)改變觀念。這一點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將教育孩子的重心隻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還要重視教會孩子做人,其中勞動觀的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而且它是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勞動成果、責任感等良好品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