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有愛心才能更好地生活(1 / 3)

第五章有愛心才能更好地生活

我們都活在充滿愛的環境裏,尤其對於孩子們來說,什麼樣的環境造就孩子什麼樣的性格。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小的心靈裏就會滋長心愛心的種子。一個具有愛心的孩子,是不會讓人討厭的,也是不會被社會所拋棄的。為了孩子的明天,父母們馬上行動起來,以身作責,讓孩子的心裏充滿愛,讓愛心在孩子的生活中開花結果。

一、熱愛自然才能熱愛生命

自然界是奇妙無比的,它能給我們提供無限廣闊的空間,讓孩子熱愛大自然,他才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才會對生命有進一步的認識。

1.讓孩子牢記保護環境即是保護人類自身

過去二百年,對環境的需求顯著增加,已超出免費供應的限度。人們逐漸認識到,他們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約束自己的需求,要麼為保持環境的相對清潔而付出代價。

環境汙染的問題已日益受到關注,今天的日本把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用在防止汙染的措施上,這個比率可能比其他任何發達國家都高,這個國家在創造保持環境清潔的技術方麵也居於前列,這種技術能夠很容易地成為日本的一個重要出口項目。由於日本人口高度密集和過去幾十年中經濟的驚人發展,所以他們所經曆過的汙染問題特別嚴重。發展既快又無環境管理費用的負擔,使他們得以在短期內成為富國。他們過去執行這種政策雖不一定錯,但現在就必須為調整被忽視的環境付出代價。可是現在他們已有了所必需的金錢和技術,而且通過事後的認識,人們也可以懂得事情原應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日本可能成為許多較不發達國家的模範:它過去的成功和錯誤都有助於向後來者提出一條更滿意的途徑。例如:日本人所犯的嚴重錯誤之一,是忽視來自重金屬廢物的潛在毒素,水銀中毒造成了水誤和新瀉縣海灣的重大悲劇,致使100多人死亡,並給鳥、魚、貓帶來了災害。

一般人認為,目前所麵臨的環境問題,乃是技術和技術人員造成的,因此,有人企圖通過停止經濟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來改善環境狀況。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技術的進步,雖然使人類製造出造成空氣汙染現象的汽車,但這隻是因為技術人員在設計汽車時,未考慮到公害的問題。當然,造成公害問題的技術會比不形成公害問題的技術更加簡單。而現有的技術也可以製造出公害發生率很低的汽車。但是,必須花費數年的歲月和大量的投資金額,才可製造出完全不會形成公害的汽車。雖然技術並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的公害問題,但是大部分的公害問題確實可以通過技術途徑,予以解決或減輕,並協助創造更理想的社會和文化的環境。

有時,在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之前,必須全麵終止產業活動,或者暫時停止產業活動或計劃。在現階段,公害已變成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西方的環境學家們在70年代後期短暫的幾年歇息後,再度重整旗鼓,這一次力量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強,而且有更多的民眾的支持。這種情況是很有理由的,有關致人死命的水汙染、空氣汙染、土地汙染的報告越來越多,同時也使更多的民眾由一般的擔憂升高到全然的恐懼。

人們所關注的環境災害有以下幾個方麵:

大範圍的水汙染;城市與大氣層上層漸增的空氣汙染;海洋生物鏈的生態失衡;有毒工業廢料的任意傾倒。

環境的破壞是全球性的。在過去,大自然的激變經常造成大災禍,即便在今天,像火山爆發、地震、海嘯一類的事件仍然會造成重大傷亡,但是當前環境最大的問題卻是來自人類的文明。除草劑、殺蟲劑與其它有毒物質,在不久前還受到大家歡呼致敬,認為是現代的奇跡,可以使農民種出足夠滿足全世界的穀物,但是,現在這些化學劑殺手已被視為禍害的根源。

工業化與機械化的運輸當然在某一層麵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準,但是也增加了空氣、土壤與水汙染的程度。

科技進步對環境造成最嚴重的危害之一,就是損及全世界的生態鏈。生態學是一門相當新的科學,是有關有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關係的生物學旁支,它主要的觀念是,每一生物都有一特定的適宜生存的地方,在此環境中該生物能得到最自在的發展成長。所有生物都依賴別的生物,依賴身邊的環境而生存,如果自然界秩序因為外在力量的幹預而改變,就可能引發災禍。

例如,在六億五千萬年前,以及四億五千萬年前,全世界的海洋曾發生海藻類大量死亡的情況。海藻類是低等植物,含有葉綠素,卻沒有脈管係統,是海洋生物的食物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由於海藻類的滅絕,許多硬殼海生物與其它海洋生物都隨之消失了。一位研究者曾說,雖然人們不能確切知道這種海藻大量死亡的原因,但很可能和當時出現環境變化有關。

海藻花了一億年左右的時間,才重新回到它們先前在全世界海洋的優勢地位。

現在麵對的情況是,不均衡與分裂狀態的發展可能像大量海藻死亡一樣造成大災害,所不同的是,如今該為此負責的是人類,而不是某種自然界的外在力量。輕率地使用工業化學製品,也許已經對生態係統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就生態鏈方麵來說,環境中似乎有兩大易受汙染的基本要素——飲用的水和呼吸用的空氣。

水的威脅。1983年,美國密歇根州湖泊附近的塞與瑙灣有成千上萬的鯉魚受到戴奧辛的汙染:密歇根的保健局發出警告,要消費者減少魚的食用量,不幸的是,那時正值猶太人的節日,而鯉魚又是節日晚餐中必用的一道主菜,於是有些猶太人就對此事表示密切關注。在這個例子中,或許他們不必過分擔憂,但是當水源汙染的情形越來越嚴重時,人們有理由給與更多關注。例如,殺蟲劑的使用與地下水與飲用水汙染有關;而棉農們使用的一種毒劑“坦米克”出現在許多地方的泉水裏。1980年長島在一個泉水中測出此物質已超過環保局製訂的標準時,便立法禁止使用了。

而河川汙染的嚴重程度也到了令人警戒的地步。如賓夕法尼亞州羅布可諾山脈山頂的居民發現,有毒的化學與工業廢料被不合法的埋在鄰近地區,賓州環境資源局從地下水中采集的水質標本中,發現有毒化學物質——包括致癌的物質在內——數量比政府的規定高出1000倍,這些物質中包括有甲苯、石碳酸、乙苯、水銀、鐵、鉛等。

而在民意測驗中,許多人認為即使為著經濟複蘇的目的,也不該犧牲幹淨的水質。最大的危機是,若繼續汙染水源而不盡快加以清除的話,很可能會爆發全球性大災難。

美國環境官員布朗曾說:“世界各地的人汙染水質的速度遠比保護水質的速度快,到最後,潔淨水的缺乏將導致國際衝突。”他還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有1/5都市居民與70%的鄉下居民飲用受汙染的水,此外每天有25000人因為與水汙染有關的疾病致死。

但是,比因水引起的國際衝突更可怕的威脅也許還在於大自然的環境承受度。當汙染太過分時,就越過了不可回歸點,到那時人們隻有麵對一場自然界的大變動,就像數億年前發生的海藻大量絕種的情況一樣。因此,水的供應情況是人類在未來生存的主要關鍵之一。為了明天,也為了後代的生存,請共同關注水源的保護!

空氣的威脅。由於生態係統環環相扣,因此很難判別出不同形式的汙染的後果。如,空氣汙染就經常直接影響到水汙染。盡管這些汙染可能有其各自的成因。

對空氣汙染的關注還在於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公害上,還有就是酸雨問題。

酸雨是指由二氟化硫與氧化亞氟所造成的空氣汙染,這些毒素大部分來自工業地區的工廠、發電廠與交通工具,毒氣在空中飄遊數十裏或數百裏,並在大氣層中不斷經過化學變化,然後以酸雨、酸雪或塵土的形式回到地麵上。酸雨對農作物、森林與淡水生物都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科學家呼籲對這種災害做專門研究,以終止這種禍害。

酸雨對人類也是一大威脅,除了酸性沉浮物,天空還降下鋁、銅、鉛、鋅等微粒,這些東西都是工廠煙囪冒出的黑煙。當汙染已經威脅到家庭,社會與整個城市時,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加人生態保護運動,要求還給地球清潔的空氣、水和土壤。

環境保護運動將會是長期性的,它需要人類的不斷努力。如果由於科學或技術,使地球有所影響的話,那招致影響的最大原因可能是:由於人類輕率地進行一些無法挽回的冷酷、悲慘的行動造成的。如由於大規模的核戰爭,或是促使新冰河時代提早來臨,而無法抗拒地球冷卻化。但相反地,促使地球的氣候變暖,又往往引起冰山急速融解,而此種可能性也極大。

此外,由於科學家利用自然變異而產生的濾過性病毒散置在地球上,極有可能引起可怕的流行性疾病,或是偶然從火星或金星上,傳播來危險的濾過性病源、病毒體等,也可能造成地球上不可抗拒的災害。

中國製定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目標與任務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上,國家保護整個生命支持係統、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態係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預防和控製環境破壞和汙染;積極治理和恢複已遭破壞而汙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環境生態方麵的國際合作活動。本世紀初使環境汙染基本上得到控製,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態惡化趨勢有所下降,逐步使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每個人的加入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