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迪最終還是沒有拗過秀才,收了他這個徒弟。
這天,秀才一大早就起來沐浴更衣,然後叫來了全村的人,就在陳老頭那間破茅屋前,
當著眾人的麵跪了下來。一個三十來歲的人跪在了言迪這麼個二十出頭的愣小夥麵前,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也顧不得去擦額頭上的泥灰,接過邊上大牛遞過來的一杯熱茶“師傅在上,弟子陳壽才在此向您請安,願師傅不嫌棄徒兒愚笨,收下弟子,弟子必當遵從師生之道,敬師如敬父……”
“噗……”沒等秀才說完,言迪那剛喝到嘴裏的茶水便盡數噴到了秀才的臉上,什麼敬師如敬父,自己可比這個便宜徒弟要年輕多了,讓他對自己敬師如敬父,不知是折他壽還是折自己的壽呢。
被噴了熱茶,秀才倒也不生氣“謝師傅賜教。”
這回言迪是真的要無語了。
村裏很多人都不解這平時眼高於頂的酸秀才,怎麼會忽然要拜陳老頭救回來的小年輕為師,都不清楚這是唱的哪出戲。就連陳老頭也是鬱悶不已,這都是怎麼回事,救回了個“老夫子”?
不管怎樣,拜師的事就這樣在大家的滿腹疑問中完成了。
言迪是真的沒想到自己默寫出了這論語就使得秀才非要拜自己為師,自己拒絕後不久,在自己閑暇的默寫出了易經,這秀才居然用不收他就不起來要挾自己收他為徒,這真的是不知道用什麼來說這個事。
不過言迪心裏還是很佩服秀才的,見到這些精髓的文化,居然能不顧自己比他小立刻要跪下拜師之類的。當然言迪也知道,他拜的其實是孔老夫子和創了易經的周文王這二位賢者,自己這個北大中文係學生怎麼也可以算是個儒生吧,就當代師收徒吧,替本是在那個世界的二位聖賢收下這麼個徒弟,也當是緣分吧。不過他是肯定沒想到,自己就這麼的收下了未來被稱為東玄國最偉大的君主之人。
自從把易經六十四卦默寫了出來之後,言迪就覺得有必要好好的研究研究,畢竟自己當初就是和幾個易學大師們在北大天文台看那詭異的星辰變動莫名其妙的被雷劈到的這裏。或許,不需要成為什麼強者,光研究《易經》也能推衍出一條路來指引自己回家呢。他始終相信能來就肯定也有回家的路。
想著,言迪便找來幾枚銅錢,又找大牛,把他家以前喝烏龜湯後剩的那個烏龜殼給找來,用以前在學校裏易經社裏學的方法,開始占卜了。不過在中國有這樣的傳言,就是給別人測是準的,給自己測卻是不準的。不過言迪一直覺得那是普通的算命人,自己用的是易,絕對是能夠算出自己的。當年大賢周文王不就是測得出自己的人物嗎,人家可以,自己也肯定可以的。
使勁的搖晃著被煮過有點泛白的烏龜殼,言迪在心裏默念,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叮叮當當的將幾枚銅子倒在了桌子上,攤開一看“坎下兌上,居然是困卦。”坎為水,兌為澤,水在澤下,水下漏而澤上枯,所以有澤無水,窮困之象。
“困卦,莫非我為澤,卻無水嗎?”言迪在心裏疑問。這困卦,到底寓意了什麼。
言迪默默的記憶著腦子裏關於以前對於困卦的理解。此卦說明了窮困或困擾的道理,卦辭說明在窮困時,隻有那些有大德的大人才能幹一番大事,故有吉無災。所以,這困卦,也不一定一定是將人困死的。
自己現在就如此卦,被困在這神奇的世界,但是,隻要我有德,又何嚐不能幹一番大事業,甚至是脫離此卦呢。言迪覺得,或許此卦總體而言,強調的是自己首先要有誌氣,人窮誌不短,認識困境具有磨練毅力,激勵意誌的一麵,其次是要有骨氣,寧可豁出性命,也不能喪失理想,氣節。而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龍的傳人,言迪決定要從實際出發,用自己的行動衝破困境。
這樣想著,言迪倒是心裏看開了很多。他已經決定了,等年關一過,就和大牛一起去參軍,希望能在軍隊裏找到那些修煉者的的修煉方法,使自己能變成一個煉仙。
這天,言迪捧著自己默寫出來的易經,正在專注的研究著手指頭則在隨意的搖晃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忽然,從言迪的指尖射出一道金色的光帶,隨著言迪手勢無意識的一劃拉,這道光帶也隨著一劃。隻聽見“噗”的一聲,破茅屋的陳舊木頭柱子就被斜著切斷了。本身這屋子就已經不牢靠搖搖欲墜了,再被這麼一莫名其妙的切了根柱子,立即就宣布了這茅屋壽終正寢了。先是吱呀聲,接下來是“轟”的一聲巨響,屋子終於是堅持不住給倒了。
破屋的廢墟前圍了很多的人,大家也沒太多的詫異,這本來就是個有老有破的屋子,倒了也不奇怪。隻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屋子其實不是正常倒塌的。
這時,陳老頭也從地裏趕回來了,見到自己那唯一的財產居然就這麼倒塌,竟老淚縱橫。遙想當年自己還是村裏好獵手的時候,哪要管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啊。
“對了,言迪呢?”陳老頭忽然反應過來,今天言迪沒跟他們上山打獵的,“秀才,言迪在你那裏嗎?”見秀才就在邊上,陳老頭緊張的問,如果言迪在秀才那裏,肯定會和秀才以前回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