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張五在門外說道:皇上吃完了吧?可否容小民進來收拾?
我一邊將陸秀夫扶起來,一邊說道:大爺進來吧。張五進來後又要跪倒,我趕忙說道:如今情勢危機,事急從權,請大爺不必見我就下跪。
張五道:隻怕失了禮節衝撞了皇上。
我道:不妨,倒是禮節多了影響大事。
張五忙道:那小民就謹尊皇上旨意。
我問張五:大爺可知這村裏是否還有其他落水的宋軍士兵?
張五道:皇上請稍待,小民這就去打探。
接著張五就叫老伴進來收拾,自己急匆匆地出門了。
張五老伴一邊收拾,一邊向我和陸秀夫講了這個村子的情況。原來這個村叫張家村,位於崖門水道邊(我和陸秀夫估計就是被退潮帶到這裏的),總共二十幾戶人家,而且都姓張,祖先是中原難民。村裏人主要以海上打魚為生,因剛過完年而且漁季未到,大多數人都在家裏。張五兩口子隻有兩個女兒,都已成婚嫁到外村了。張五為人正直而且識得幾個字,在村裏還是挺有威望的。
張五老伴出去後,陸秀夫也向我介紹了白天的戰事。
我向陸秀夫問到:丞相認為我們下一步當如何行事?
陸秀夫回到:微臣遲鈍,隻想到逃奔安南或更遠的南洋。
忠心可嘉但能力有限啊!想到這裏我對他說:沒有準備直接逃往安南那如何立足呢?若再往南洋則複國何望啊!愛卿忠勇但謀劃非長啊!
陸秀夫驚想:皇上自和太祖相見後真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今後大宋複興有望了。隨即回到:微臣自知不堪重任,隻願跟隨皇上足以。
我說道:眼下華夏全境幾乎盡失,內陸肯定不能前往。但蒙人不習大海,不善海戰。近期我們必須利用大海來與之周旋。瓊州距此約千裏,四麵環海,北與雷州隔海相往,可暫往收攏失散軍民,以作後圖。
陸秀夫又驚又喜,跪倒磕頭:皇上英明,微臣萬分敬佩!
我再次扶起他說道:如今強敵環繞,情勢危急,萬不可再如此拘泥禮儀,請丞相切記切記!
說話間隻聽外邊張五的聲音:皇上!
我應道:大爺進來吧!
張五進來後我止住了他的下跪:大爺快說情況吧!
張五道:皇上,村裏確有幾名跳海生還的宋軍,還有一位公公,他們現在都在門外。
我忙道:那就讓他們進來吧!
張五出去後帶了幾個人進來跪倒磕頭:皇上萬歲!
其中一位麵孔白淨的中年人邊哭邊說:皇上,奴婢劉承恩伺候皇上多年,今日丞相與皇上投水後,奴婢們也紛紛投水,沒想到竟然能與皇上在陽間再會!奴婢真是、、、真是、、、、嗚嗚嗚嗚嗚嗚!(哇靠我可是頭一回見著太監啊!正所謂唇紅齒白玉樹臨風啊!二十一世紀奶油小生都比不了啊!)
原來陸秀夫背著我投海後,帝舟和周圍幾條船上的宮女太監侍衛全部跳下了海,許多宋軍士兵見大勢已去也跳海殉國。在張家村生還的除了太監劉承恩外,還有我的侍衛長陳濤源,另外還有一名侍衛二名士兵。
既然我們能到張家莊,那元軍也會很快到達。想到這裏我說到:請君實(陸秀夫表字)、張五、陳濤源、劉承恩留下,其餘人等外間待命。
大家坐下後我說道:朕與丞相是蒙太祖相救方才逃生。又把講給陸秀夫的故事重複了一遍,張五、陳濤源、劉承恩幾人不免又跪倒叩謝表忠了一番。
我告訴大家:我與丞相已經商定,要往瓊州收攏軍民,光複大宋。眼下要解決三件大事,第一是找船連夜出發前往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