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
司馬
白居
易江
州司
馬白
居易
JIANGZHOUSIMABAIJUYI陳
建國
著謹以此書紀念白居易授江州司馬1200周年(公元815—2015年)︽
琵琶
行圖
︾明·郭
詡圖書在版編目(CIP冤數據江
州司江州司馬白居易\/陳建國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馬社,2014.11白ISBN978-7-5493-2911-3居
易Ⅰ.①江…Ⅱ.①陳…Ⅲ.①白居易(772~846)—傳記Ⅳ.①K825.6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266822號責任編輯邱建國黃倩裝幀設計彭威排版製作鄧娟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郵政編碼33004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編輯部電話(0791)88595397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紅星印刷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35字數430千版次201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2911-3定價48.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4-613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出版說明一、本書認定並引用的白居易江州詩文,主要依據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本,同時參考羅聯添《白樂天年譜》、顧學頡《白公年譜》、王拾遺《白居易生活係年》、楊宗瑩《白居易研究》和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等刊本意見。
二、本書內容主要取材於白居易詩文和《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等史籍以及地方誌等相關文史資料。
三、本書采用的文體及語言介於傳與評傳之間,以傳為主,寓評於傳,夾敘夾議,傳評結合,有的章節還適當運用了小說的敘述語言和描寫手法。這是一種嚐試,目的是能更好地表述曆史人物的生活經曆、精神麵貌及其曆史背景。記述均以白居易詩文和有關史實為依據,無杜撰虛構。
四、本書注釋均放在需注釋的句子或詞語後的括號內,而不是按通例集中放在每一章後或每一頁的下方。這亦為一種嚐試,目的是幫助讀者及時掃除“攔路虎”,順利往下繼續閱讀。至於一些不需要這樣釋疑解難的讀者,則不必理會括號內的注釋,直接跳過去往下讀。
五、關於“筆者注”。為了幫助讀者領會書中有關內容,本書多處使用了“筆者注”。“筆者注”主要用於以下情況:1.注明所引詩文和典籍的出處;2.對一些典故及有關問題做出解釋;3.對某人生平、家世、001宦履等情況做介紹;4.筆者對自己在某一問題上看法的說明;5.其他。
江州六、關於書中人物所任官職的名稱、職責、品秩等問題。這是當司
馬前許多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閱讀古籍和曆史讀物時普遍遭遇到的白
居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到對書中人物的易
了解、內容的領會,使閱讀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挫傷。本書依據《唐六典》、《通典》和徐連達《中國曆代官製大詞典》等文獻典籍和職官專科辭典,對書中人物所任官職名稱、品秩、職責等問題一一做出簡要說明。為了使讀者能明白書中人物所任官銜的職責,本書還將其與現今職責大致相同的官職進行類比。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曆史與現實的差異,即使同一官職名,古今職責範圍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筆者在類比時,冠以“類”、“相當於”這樣的字眼加以注明,希望讀者閱讀時不要將兩者機械地比附。
002序一葉春白居易是我國唐代地位僅次於李白、杜甫的偉大詩人。他的作品不僅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也是世界文學的藝術珍品。有關白居易的中外論著很多,其中不乏大師、名家的論著。陳建國先生退休後執著於研究江州司馬白居易,用以充實休閑生活。這是有勇氣、有膽識、有智慧、實事求是的選擇。我對這種選擇十分欽佩。
白居易遠謫江州,使他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江州,白居易登廬山、遊江畔、訪古跡、聽民情、編詩集、蓋草堂,憂鬱政治,半仕半隱。
為了重點描述江州司馬白居易,並寫清楚其遭貶的前前後後,作者沿著白居易出生、出仕、遭貶、複出、晚景的軌跡,走訪、查看了眾多可尋舊跡,采集、選錄了一批文史資料,閱讀了大量白居易的作品,參閱了一批有關白詩的論著和評論。經過十三個寒暑,作者以嚴肅認真的學風、孜孜不倦的精神,用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與研究,終於寫出了一部有個性、有創見性的好書。
這部書用故事的形式描繪史實,用史實來規範故事的內容,文學性與曆史性相輝映,資料性與可讀性相結合。篇章結構合理,文筆通暢,內容和形式比較統一。這種把曆史資料與文學藝術融為一體的表現方法,不失為一種普及與提高文史知識的好嚐試。
在《江州司馬白居易》即將問世時,陳建國先生要我寫幾句話。
003我建議一定要請文學界、史學界的專家、學者椽筆為序,方能畫龍點江
州睛,道出真諦。我自愧學業荒疏,言不中的,欲辭未果。基於與建國君司
馬是四十多年的文友,隻好寫了以上一些話,還有拙詩一首,一並作為白
居《江州司馬白居易》的讀後感。
易心血篇章字字金,筆華雅俗歎精新。
歌詩作緯憑青史,言論為經誦諫臣。
蓬蓽重溫霜雪苦,仕林當習地天仁。
可嘉學問幾千裏,方得書香奉世人。
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葉春:原江西省文化廳廳長)004序二白高來陳建國先生出於對先賢白居易的尊崇、敬仰和熱愛,自2002年退休後,毅然決定從事白居易研究。他曆時十三年,完成了《江州司馬白居易》一書的創作,把這部近四十萬字的洋洋大作呈現在讀者麵前。在該書即將付梓之際,陳先生希望我能為該書作序。作為白居易的後裔和熱心研究者,我欣然接受了這個邀請。
兩年以前,陳先生與我在電話中有了初次的交流,當時就感受到了他對白居易研究的熱愛和執著;去年五月我去九江、廬山尋訪先祖白居易的足跡,陳先生自始至終陪同,他透漏了自己研究白居易的部分情況,已使我迫不及待地期望目睹他的研究成果問世;今年五月九日,我終於來到了他的書房。我看到靠牆擺放的四個書櫃,上上下下擺滿了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等各個時期出版的白居易全集、詩文集、箋校、譯注集和研究論著集,《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六典》、《唐會要》等典籍,《隋唐兩京考》、《隋唐兩京坊裏譜》、《中國曆代官製大詞典》等參考書籍,白居易故裏、故居及足跡所至之處的人文和地方誌書籍資料,以及更多的九江和廬山有關白居易的曆史、地理、人物、宗教(佛教、道教)、園林和文學藝術等書籍和地方誌資料。在陳先生辛勤筆耕的書案上,擺的是《江州司馬白居易》一大摞書稿。在大略瀏覽了這浩如煙海的白居易資料後,我不禁感歎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您對白居易的摯愛和廣泛深入研究,真是我學習的榜樣啊!”005十多年來,陳建國先生為了寫作《江州司馬白居易》,反複認真江
州地研讀了上述各個方麵的書籍和參考資料,記下了上百萬字的讀書司
馬筆記,並分兩次走完了白居易被貶江州所走過的路線。白居易在九白
居江、廬山的生活居住地及足跡所至,陳先生更不知親自考察、體驗了易
多少遍。
陳建國先生把本書定位在故事加評論的評傳體,受眾是普通讀者群,主要是青年讀者。本著對曆史負責、對曆史人物負責、對讀者負責的嚴肅態度,陳先生在寫作過程中,堅持不杜撰、不虛構、不妄言、不搞“戲說”。因為此書資料翔實、有根有據有出處,故專家學者也可以從書中獲得可靠有益的資料。為了幫助普通讀者,特別是對曆史資料不甚了了的青年讀者,作者還對有關地名加了古今對照引者注,對有關詩文進行了白話翻譯。而這一切,都是陳建國先生反複查證有關資料,花費巨大心血換來的。陳先生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令我深為敬佩。
《江州司馬白居易》是繼《白居易與下邽故裏》、《白居易秦中行吟》、《白居易與洛陽》、《白居易在洛陽》、《白居易與忠州》、《白居易與杭州》、《白居易與西湖》等書後,有關白居易在某一地區的行蹤、心跡、交遊和文學創作等方麵研究的又一部專著,填補了白居易研究中的一項空白。作者在前賢、時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白居易在江州的思想和創作等方麵進行了再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我認為這很值得學界重視和關注。
我非常讚同原江西省文化廳廳長葉春先生的看法:《江州司馬白居易》是“一部有個性、有創見性的好書”。希望讀者能喜歡它。
是為序。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六日於洛陽(白高來:河南洛陽白氏後裔,洛陽白居易研究會副會長,已先後出版八部白居易研究著作)006目
錄001出版說明003序一\/葉春005序二\/白高來001第一章驚天血案後的奇冤011第二章家世家風018第三章漫遊江南031第四章初試鋒芒037第五章三登科第056第六章縣尉任上的意外收獲068第七章“少府無妻春寂寞”080第八章憲宗特力拔擢的翰林學士091第九章拜授左拾遺105第十章恪盡職守的諫臣120第十一章另一種形式的奏章132第十二章接踵而來的打擊148第十三章心境非常鬱悒的半年157第十四章貶謫江州的真正原因177第十五章王涯其人001江
州司
馬白
居易
190第十六章淒風苦雨赴江州211第十七章“相迎勞動使君公”223第十八章司馬宅233第十九章第一次自編詩集247第二十章詩論名篇《與元九書》258第二十一章潯陽樓寄懷265第二十二章江州任上的第一個春天275第二十三章泛舟湓水,步遊江郭283第二十四章難忘的初戀293第二十五章大水觸發怨憤難抑的心緒299第二十六章與長兄形影相依潯陽城306第二十七章小池清心312第二十八章秋遊廬山329第二十九章千古絕唱《琵琶行》339第三十章酷寒迫人的冬天349第三十一章廬山草堂369第三十二章千裏修書薦劉軻379第三十三章樂天知命002386第三十四章“詩魔”(一)402第三十五章“詩魔”(二)410第三十六章“除卻青衫在,其餘便是僧”418第三十七章嚐試煉丹427第三十八章盼得行簡到江州436第三十九章詠妓詩引發出的話題447第四十章遲延的“量移”457第四十一章依依不舍離江州470第四十二章不盡的思念(一)478第四十三章不盡的思念(二)488附錄一白居易年譜簡編507附錄二白居易江州詩文編年詳目526附錄三主要參考及引用書目540附錄四唐長安外郭城圖(即西京外郭城示意圖)、明九江府郡城圖和清九江府德化縣縣城圖542後記003第一章驚天血案後的奇冤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三日(文中月日為農曆,後同———筆者注),京都長安。天還未亮,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樣,從自己居住的靖安坊(位於朱雀門街東第二街,永樂坊南、永崇坊西)家中出來,騎馬進宮上朝。兩個導騎各執標有“相府”字樣的大燈籠在前引路,武元衡居中,前後各有侍從。
隊伍剛出靖安坊東門,黑暗中突然有人喊:“滅燈!”導騎聞之大聲嗬斥,但被刺客射中肩膀落馬,兩盞燈籠隨即撲滅。刹那間,原先藏在道旁林蔭中的一夥人竄出,掄起棍棒向武元衡及其隨從打來。
武元衡的左腿被打斷,隨從人員被驅散。刺客緊拉著武元衡的馬向東南走出十多步後將武殺死,急割下其頭顱用布裹之,乘夜色未盡逃離。
等到有人發現並將眾人喊來時,燈火下隻見一身著朝服的無頭屍體倒斃在血泊中,頭頸部湧出的血噴射得很遠,現場還有凶殺時遺留下的毛發和骨髓,慘象目不忍睹。根據服飾及佩戴物,大家推斷死者身份為宰相,但不知是哪位宰相。這時,路上已有騎馬上朝的官員及行人。負責城市治安巡邏的兵卒一個接一個往下報告:“賊人殺死宰相了!”連呼十餘裏,一直傳到朝堂,百官驚恐,喧擾不安。不一會兒,一匹受驚的馬沿著主人過去上朝的路線來到朝門,人們辨認001坐騎,才知遇害者為武元衡。
江州在刺殺武元衡的同時,另有人在通化坊(位於朱雀門街西第一司
馬白街,善和坊南、通義坊東)截殺禦史中丞(禦史台副長官,階正五品居
易上,官職類今中央紀委常務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刑部侍郎(刑部副長官,階正四品下,類今國家司法部常務副部長)裴度。裴度剛走出所居的通化坊,刺客即朝其連刺三劍。由於光線昏暗,抑或是刺客心慌,第一劍僅砍斷度裴腳上的靴帶;緊接著第二劍,也隻刺破他朝服的外層;第三劍直刺其首,裴度頭部被砍傷,從馬上墜下,倒在路邊的水溝中。
也是裴度的命大,當時長安城風行戴揚州氈帽,恰好出事前一天有人送了一頂新款式的氈帽給他,他很喜歡,遂於第二天戴著上朝。由於氈帽頂部材料較厚,因而裴度頭部雖受傷但傷勢並不太重。
刺客以為裴度已喪命,急欲到水溝裏去割其首級。這時裴度的侍從王義眼疾手快,急勒韁繩將馬橫立在水溝邊,用自己的身體掩護裴度。刺客料想裴度或未死,向王義猛刺。王義跳下馬,從背後奮力將刺客緊緊抱住,並在街道中大聲呼喊。刺客不得脫身,抽劍砍斷王義的胳臂倉皇逃走。王義後因失血過多身亡。
天亮後,憲宗皇帝的儀仗來到紫宸門,有關職能部門的官員將武元衡、裴度遇刺一事上奏,憲宗聽後極為震驚,立即決定取消當天的朝會,自己改坐延英殿召見其他兩位宰相。憲宗一直非常器重武元衡,曾對群臣說:“元衡真宰相器也。”武元衡遇害當天,憲宗“惋慟者久之,為之再不食”(《舊唐書·武元衡傳》)。
由於武元衡、裴度遇刺,京都長安充滿了恐怖氣氛,百官在天未亮時大都不敢走出家門。有時憲宗登上金殿等候很久,朝班中的官員還未到齊。於是,憲宗頒詔:凡宰相出入,加派金吾騎士(金吾,即禁軍,負責京城治安的警衛),箭上弦,刀出鞘,嚴加保護,確保安全。
002官員們上朝經過的坊市門前加派崗哨,嚴密盤查行人。但刺客肆無第一
章忌憚,竟給左右金吾衛(禁軍指揮機關)、京兆府(京都長安所在地設驚
天置的府,類今首都北京市政府)及長安城內的長安、萬年兩赤縣(相血案
當於現在北京市內兩中心城區)的主要官員分別送去信函,警告說:後的
奇“不要急著搜捕我,否則,我將先殺死你!”其氣焰十分囂張,致使吏冤卒們不敢積極追捕,朝中百官更加人心惶惶。
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的政治謀殺案。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閏八月十二日,彰義節度使(彰義,方鎮名。唐置淮西節度使於蔡州,後改為彰義軍,故彰義節度使即淮西節度使。治所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吳少陽死,他的兒子吳元濟隱匿父喪,以吳少陽患病為由上報朝廷,自己統領淮西軍政事務。事情敗露後,吳元濟在蔡州公開反叛。憲宗早就想解決藩鎮目無王權、父子相襲的問題,現在吳元濟自己跳了出來,他立即削掉了吳元濟的官爵,發重兵討伐,並命宰相武元衡分管此事。武元衡和裴度在平叛問題上都是強硬的主戰派。
吳元濟遭官軍多次重創後,於元和十年四月初向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求援。王承宗、李師道一向擅地自專、擁兵自重,與吳元濟是一丘之貉。他們一方麵連連上表,請求憲宗赦免吳元濟,罷兵息戰;一方麵又對朝廷陽奉陰違,暗中聲援吳元濟。憲宗堅決拒絕赦免吳元濟的請求,命各道兵馬加緊討伐吳。
李師道家裏豢養著數十名刺客和奸佞之徒,平時用豐厚的資財收買他們,使之死心塌地效忠自己。其中一些人此時向李師道獻計:“戰爭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糧食的儲備。現在河陰轉運院(即河陰倉,當時負責承擔江淮地區米糧、錢幣、物資的轉運,以供京師及百官所需。地址在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桃花峪)積存著江淮地區的糧食,請批準我們秘密前往,放火把它燒掉,再招募東都(洛陽)喜歡打架鬧003事的頑劣青少年幾百人,讓他們搶劫市民財產,縱火焚燒宮廷。這江
州樣,朝廷便沒有時間和精力討伐蔡州,隻能忙著先解救自己心髒地司
馬白區的問題。這是救助蔡州的一項奇計。”李師道接受了這項建議。
居易四月十日晚,有盜匪數十人襲擊河陰轉運院,殺傷十多人,縱火燒掉錢三十萬緡(一千錢為一緡)、綢緞三十餘萬匹、稻穀三萬餘斛。
與此同時,各地都相繼發生盜匪搶劫案件。由此,人心恐懼,群臣多數請求停止討伐吳元濟,憲宗並不退讓。五月二十六日,由於憲宗的堅定決心,以及裴度舉薦的戰將李光顏驍勇善戰,官軍在時曲(今河南省漯河市南)又一次擊敗吳元濟,淮西軍被殺者數千人,大潰而逃。
王承宗、李師道見此驚恐萬分,擔心“唇亡齒寒”,很快殃及自己。李師道的門客又獻計道:“天子所以銳意討伐蔡州,是因為有武元衡的輔佐,請派我等前去將他暗殺掉。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就不敢再為討伐蔡州出謀劃策,還會爭著勸說皇上停止用兵。”李師道認為講得有理,發給足夠的費用,派他們實施行刺,並將裴度也列為這次暗殺的對象。於是,六月三日便發生了本章開頭出現的血淋淋的一幕。
時任太子左讚善大夫(官階正五品上,隸屬東宮,“掌侍從太子,翊讚左右”,其主要職責是“諷過失、讚禮儀”)的白居易,這天也早早騎馬來到朝堂前,和其他文武百官一樣等候入殿朝參。中官(宦官)奉旨向大家宣布因武元衡、裴度遇刺而取消當天朝會的決定,現場許多人聽了頓時大驚失色,戰栗不已,半天說不出話來,然後一個個騎上自己的馬急忙趕回家,沒有一個人對這起事件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