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來訪(2 / 2)

當時自己逃亡時就曾想過投靠李自成,那時自己找不到,現在李自成找上門來了,這事應該怎麼辦?投靠他肯定是沒好結果,別人不說,李信的結果自己就知道,自己是知道李自成為人的,也知道他成不了事。但是如果不投靠李自成,這河南恐怕呆不下去了,又該怎麼辦?這幾百號人的前途都壓在了自己身上,覺得自己身上壓力太大。這事自己一人拿不了主意,李信肯定是願意投靠的,但他不知道以後的發展。自己要對李信又怎麼說呢?

想到這,陳子路開口說道:“大哥,我先問你一事,自古農民起義為何未有成功者?”

李信:“農民起義?”

陳子路不知不覺又出了個新名詞,解釋道:“農民起義就是百姓造反,現李自成,張獻忠等輩雖有些實力,但自古這百姓造反,秦時陳勝吳廣,漢末黃巾張角,至今多不勝數,從未有成事者,為何?”

陳子路見李信答不上來,緩了緩又道:“隻因此輩之人,目光短淺,隻圖眼前小利。本是窮苦百姓,一旦稍有成效,則圖一時榮華,且多是汙合之眾,又怎能成大事?”

李信點了點頭,陳子路一點心中豁然明白,當日陳子路說李自成非明主,原來指此而言。

陳子路又道:“李自成起兵起來,每陷城,則必有屠城;且縱兵為禍,肆虐百姓。當今天下,滿人窺視中原已久,皇太極更是一代人傑,其人文韜武略,又內修政治,外結蒙古,臣朝鮮。假使李自成能成大事,其又如何是皇太極之敵手?隻怕為滿人做嫁衣裳!”

李信聽得陳子路這番分析,頭上漢都要出來了,越想越覺得其言在理,說道:“賢弟,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到時隻怕到時你我俱成千古罪人。”

李信接著說:“依賢弟之意,這李闖是投靠不得,但李闖意圖河南,人多勢強,我等地處河南,該何去何從,不如……”

“不如先行起兵!”二人時時說出心中想法,不謀而合。

李信又道:“這事太過倉促,無奈之舉,不得不如此。但此事一來得罪李闖,二來也不容於朝廷,若是再能等上一年半載,哎,可惜可惜啊!這一山不容二虎,我等起兵之後,應立刻轉道江準、山東之地。這江準、山東之地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我等若去,必望風而從,且進可圖江南富庶之地。這也未嚐不是我等機會,若圖謀得當,當可圖一番事業。”

陳子路:“大哥此言一語中地,小弟佩服。明日那牛軍師若問,我等如何應對?”

李信:“這事大哥去辦,賢弟你隻管陪圓圓妹子出去玩耍。我自可推脫,你不在,我等無法作主,那牛軍師自然明白其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