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勢力(1 / 2)

崇禎度在極度鬱悶中過完了崇禎十四年的新年,此刻的崇禎可以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本想成為中興之君的他,現在已經深深的陷在了這內憂外患之中,但他不知道的是,崇禎十四年對他來說更加多災多難。

(作者語:其實作者對崇禎還是比較同情的,不說別的,崇禎在位十七年間,天下間的旱災,蝗災,地震等等各種災難不計其數,而且大部分還都是大麵積的受災。個人認為就算是李世民,康熙等明君來處理這些災難也是要很費力氣的,何況還有這內憂外患呢?再加上崇禎也算不上是明君,隻能說是勤勞,)

崇禎十四年春,張獻忠自四川而下湖廣,向荊襄重鎮襄陽挺進,明軍追趕途中,連戰連敗,損兵折將。李自成攻克河南,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從五十餘人迅速發展到數十萬人。攻克河南之時,更是處死了皇室宗親福王朱常洵。皇太極發大兵圍攻錦州,勢在必克,清兵逼城列營圍困,明錦州守將祖大壽告急。

春節過後,陳子路和李信就開始了精兵之策,隻保留了八千精兵,其餘盡數編為偏軍。偏軍主要都是當地百姓和一些能說會道之人,一路傳唱著李信教的“義王來了不納糧”“早早開門拜義王,管教大小都歡悅。”靠近江準之地的偏軍,更是組織多人向江準之地傳唱,連江南、兩廣之地都多有耳聞,陳子路李信仁義之名傳遍大江南北。

陳子路、李信過完元宵節後,兵分二路,各領四千人馬轉戰各地。分手之際,陳子路:“大哥,你我從結識以來,從未有片刻分離,今日一別,不知何日相見?”說著,眼淚差點流了下來。陳子路在這世上無父無母,李信待他亦兄亦父,早已經把這份感情轉移到了李信身上。

李信:“賢弟,好男兒當誌在四方。你我兄弟隻是暫時分開而已,又非生離死別。此番分兵,有偏軍從中聯係,互相引以為援。明軍若攻一路,另一路則插其後,斷其歸路,若不來攻。你我仍是轉戰這四省之地,待要基一穩,你我兄弟當會兵一處,轉戰江準,以圖江南。我兄弟何愁沒有來日,那時你我指點江山,豈非快哉!”

李信說得豪氣幹雲,實在不象是他這麼個書生說出的話,這書生豪氣如李信這般的人怕天下罕有。陳子路被李信這番話說得動容。陳子路腦子發熱:“大哥,小弟平日從不喝酒,今日你我陣前相別,當痛飲一碗,他日再見之時,再痛醉一番,以作記念。來人,取酒來。”

李信:“好,大丈夫當得如此!”

滿上一碗酒,二人一飲而盡。陳子路把碗狠狠砸在地上,說道:“大哥,小弟先行一步,他日你我相會,再來痛飲。”說完,頭也不回,大軍開拔。

崇禎得報宗室遇難,感時事多艱,災異疊見,痛自刻責,下達了罪己詔,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泣不成聲,滿朝大臣無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