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經濟體製(2 / 2)

有人可能會說了,人家宋朝就不是農業稅為主,商品業那麼發達,一年收到那麼多的稅。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宋朝實行的是專賣製度,而且人家對收稅比較積極,所以商稅都收齊了,而不像明朝這些奇葩的收稅機構。

明朝後期有個“怪現象”,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活動控製的政策,任何國家試圖增加工商業稅收的時候,都必遭到他們在朝廷的代言人“東林黨”堅決一致的抵製和排斥,而且這樣的抵製活動基本無一例外都獲得了成功。“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幾乎成了他們無往而不勝的法寶。“農本商末”在他們的眼中就是要收稅去收農業稅,商業稅那就休想。當時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南方工商業發達,幾乎不用交什麼稅,北方的農民則忍受著高高的稅收,一到天災就食不果腹。最後造成西北農民起義了,還攻進了北京。

現在錢偉想的就是,既然你不讓我皇帝發財,你們偷偷摸摸的發財,那好吧,我們大家都來偷稅,看你們偷稅厲害還是我偷稅厲害。老子幾百年的知識不是白學的。

一年消耗鹽六億斤,將近兩億兩白銀,真正他們好在鹽的生產和運輸途中的不過幾千萬兩,其他的就全被鹽商,官員瓜分一空,給這個皇帝就一百二十萬兩,當我不知道你們這些彎彎繞繞。

兵部改革和京營下放千戶所訓練士兵的事情竟然沒有群臣上奏疏反對,這和自己想象的奏疏滿天飛的情況不同,看來張先生很給力啊。幫自己把這群人弄的服服帖帖的。也讓自己清淨一會兒。

突然一份奏疏引起了錢偉的注意。戚繼光請求給全軍發放新兵器。這個軍隊冷兵器方麵,這個錢偉還真沒注意。“大伴,差人叫戚將軍過來。”

“奴婢遵命。”

“臣戚繼光參見皇上。”

“免禮吧!戚將軍,我軍沒有給士兵發放盔甲麼”

“皇上,臣聽同僚們提起皇上說以前的熟鐵質量不好,所以請求皇上給全軍發放新兵器。”

“朕同意了,那就先從邊關換起吧,不過兵器照以前式樣打造,鎧甲我再考慮下。”反正花不了多少錢。戚請求的更換武器倒是提醒了自己,反正這段時間沒事幹,這戚繼光這不是又給自己找了些事情來做了,不錯,這天天閑的無聊啊。

“馮保。”隨朕去兵仗局。

來到兵仗局,終於有點近代兵工廠的味道了,大量的工匠正在操做著手中的機器不斷加工著滑膛槍。全國這麼多士兵要換裝夠他們忙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