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財團
三菱財團是戰前控製日本的四大財團之一,其前身是土佐藩的九十九商會,由岩崎彌太郎擔任管理,1871年明治政府頒布廢藩製縣的詔書,廢止藩營、大力鼓勵民營。善於勾結政府官僚的岩崎彌太郎乘機得到了3艘藩屬的蒸汽船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次年,彌太郎將商會轉為個人經營,1873年又更名為“三菱商會”,並宣布原商會的財產及11艘船都由他個人買下。三菱公司正式誕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我國台灣,三菱利用其與明治政府的關係,承包了軍事運輸,免費獲得了13艘1ooo噸級的蒸汽船,價值近39o萬日元(當時一個三菱普通職員的月薪隻有5日元)。侵占我台灣以後三菱壟斷了日本-台灣的航線,業務和利潤迅翻番。1875年明治政府又將日本國郵便蒸汽船公司的所有船舶和倉庫轉交給了三菱,政府每年提供35萬日元的助成金。1877年日本國內爆西南戰爭,三菱又獲得利用壟斷軍事運輸的機會大橫財,一躍而成為“海上霸主”,並逐步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彙兌業、海上保險業和倉儲業等相關領域。
1885年,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並掌握了控製權。此後三菱開始由“海上三菱”向“6上三菱”的戰略轉移:以礦業為基石(收購高島煤礦、新入煤礦、鯰川煤礦),隨後利用礦業所得,以5o年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了國有長崎造船廠,當時的船舶製造業就是機械科技的大彙總,三菱籍此涉足機械製造業。後來內燃機製造和電機業都相繼脫離造船業,而形成了三菱重工。金融上,收購兩家國立銀行,成立了三菱銀行;此外,三菱還6續開創了商業(三菱商事)、鐵路業(投資日本鐵道、山陽鐵道、九州鐵道)、造紙業(三菱造紙)、化工業(三菱化成)和啤酒業(麒麟啤酒)。
1893年,三菱正式改組為三菱股份公司,一個包括海運、金融、保險、煤礦、商業、造船、化學、紡織和食品等領域的巨大財閥誕生了。
三菱從成立之初就有著濃厚的官*商*勾*結的色彩,其展壯大更是和與日本政府的對外侵略密不可分。因此無論是二戰期間還是二戰後,都不遺餘力地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
二戰期間三菱財團積極地配合日本政府,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以投資的名義將黑手伸向山東省的大汶口、新泰名煤礦、招遠金礦,山西省的太原煤礦。在河北省開辟糧食和棉花供應基地,除了供侵華日軍使用外,還通過上海和青島將大量掠奪來的糧食、礦產、原材料等物資運回日本。其旗下的三菱重工更加是生產和製造了包括飛機、坦克、軍艦在內的大量武器,被稱之為殺人工廠!
生產飛機包括:a5m九六式艦戰(99o架)、a6m零戰(包括其各改進型在內共生產1o938架)、a7m烈風(8架)、B1m3一三式艦攻(44o架)、B2m1**式艦攻(2o4架)、B5m1九七二號艦攻(155架)、c1m1一〇式艦上偵察機(159架)、c5m1九八式6上偵察機(5o架)、F1m零式水上觀察機(528架)、g1m1九三式6攻(11架)、g3m九六式6攻(1o48架)、g4m一式6攻(2416架)、J2m3雷電基地戰鬥機(938架)、J8m1秋水噴氣式截擊機(2架)、k3m九〇式艦上訓練機(624架)、k7m十一式訓練機(2架)、2mB1八七式輕爆(48架)、2mR8九二式偵察機(21o架)、kI1九三式重爆(118架)、kI2九三式雙輕爆(174架)、kI15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437架)、kI2o九二式重爆(6架)、kI21九七式重爆(2o54架)、kI3o九七式輕爆(7o4架)、kI46百式司令部偵察機(1742架)、kI51九九式襲擊機(1472架)、kI57百式運輸機(5o7架)、kI67四式重爆“飛龍”(6o6架)
生產軍艦包括:航空母艦:大鷹號、隼鷹號、天城號、龍驤號!
戰列艦:日向號、武藏號、霧島號(戰巡)
巡洋艦:矢矧號、多摩號、木曾號、名取號、川內號、古鷹號、青葉號、羽黒號、鳥海號、三隅號、利根號、築摩號、那珂號、香取號、鹿島號、香椎號
驅逐艦:白雪號、山風號、浜風號、沢風號、矢風號、羽風號、秋風號、夕風號、神風號、朝風號、照月號、涼月號、新月號、若月號、霜月號
潛艇:波1o2號波1o3號、波1o5號、波1o9號、波111號、呂34號、呂35號、呂36號、呂37號、呂38號、呂4o號、呂41號、呂43號、呂45號、呂46號、呂48號、呂51號、呂52號、呂53號、呂54號、呂55號、呂56號、呂57號、呂58號、呂59號、呂6o號、呂61號、呂62號、呂63號、呂64號、呂65號、呂66號、呂67號、呂68號、伊16號、伊19號、伊2o號、伊25號、伊28號、伊33號、伊35號、伊61號、伊62號、伊67號、伊69號、伊72號、伊75號、伊178號、伊362號、伊364號、伊366號、伊367號、伊37o號、伊3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