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語文教學談叢(1 / 3)

語文教學談叢——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

談到小學國文教授,很容易引起“沒有把握”的感想。這不同算術等科,有一定的學程,有方式的傳授,教了就明白,多練習了就純熟。這向來隨教師的意的;程度的淺深,教法的精粗,百問可得百答,各不相同。唯其如此,所得結果從沒有定狀。有些學生國文程度很好,但由於他們的天賦和努力,是偶然的,不可以律一切的,不能說就是教授的成功;即歸功於教師,教師未必敢自承。有些學生國文程度太壞,這當然是教師之咎;但教者亦曾竭盡心力,以求有效,歸咎非所原任;教者更可說,這一科本來是沒有把握的,我即承咎,也不能承其全部。國文教授天天在全國小學校裏進行,結果卻止見這兩種現象。別的且不說,總是正待哺育的學生們吃虧罷了。

國文教授的問題太多了。已往或現在的情狀應否改革,已不成問題,因為所謂“沒有把握”的辦法,就有改革的必要。其外,在已往或現在的情狀裏,什麼是病根?應從何道改革?是一個問題。教材純用語體還是兼用文言?又從哪裏去選擇教材?是一個問題。教授的方法應當怎樣,才能確有把握地收效果?又是一個問題。分析開來,讀法、話法、書法、作法又有種種的問題。現在不為分析的說明,但就意想所及,統合地述說如下。

一、已往或現在的情狀裏的病根何在?

我有一點細小的經驗,國文教授的開始不在學校而在家庭,不在學齡時代而在幼孩時代。一個學童的國文程度的好壞,與他的家庭、他的幼孩時代很有關係。父母本來是兒童的最初最重要又是無所不教的教師,當然也是兒童的國文教師——我願軼出本篇範圍,敬告為父母的,這是你們應當負荷的責任呀;現在有大多數人卸了肩,這是對不起他們的後繼者的。我看見許多家庭裏,不僅是貧苦而無暇顧及孩童的,對於孩童,不承認他的本有的地位,不了解他具有可以發展的能力;對他止有玩弄,止有責罵,而沒有談話。更有絕對不理孩童的,當給衣給食或斥責的時候,用著命令的語氣吩咐,就完了。在這種家庭裏的孩童,雖然同成人住在一起,差不多完全隔離。孩童所以能有種種能力,解釋者說由於學習,而學習又由於需要。嬰兒不會說話,因為要表出心意,隨時隨地學習,不到三歲,便能舉習見的器物的名稱,能說簡短的達情意的話。這一種成績真足以驚人,倘若每三年都有這麼長足的進步,或者就是超人了。可是哪裏會,他到了差足應用的時候,進步就遲緩了。在不理孩童的家庭裏的孩童,便異常不幸,他隻從成人那裏學到些習見的器物的名稱,和日常行動的不完全的表現語,此外就沒有情思,沒有話語,因為他沒有發引情思、練習話語的機會。才入國民學校的學童,十分之七八可歸入這一類。問他們一句簡單的話,他們便茫然如癡,休說要他們充分地回答。他們啟口說話時,大概是不明顯不完全的短語。他們日後的國文程度,平均在中等以下。我所見的如此,推想國內學校或者同有這種現象。其外十之二三(此數或猶說得過多),家庭裏會與他們以種種的訓練,他們便能說清楚顯明的話,能就所問的回答,能有豐妙的情思。調查國文成績時,這一類常屬於優良一麵。由此可知,情思的訓練和言語的練習與國文程度的高下有關係,家庭裏設備著引起情思的境遇,常與孩童談話,便可說是國文教授的正常的基礎。反過來,置孩童於不理,不為他們植重要的基礎,便阻遏了他們幾分之一關於國文程度的發展力——被阻遏的當然不止此。

學童受教育的曆程是不可劃分的,他們是在不絕地發展的路途之中。所以教育者什麼地方都要注意到“銜接”兩字。可是一方麵又要注意到弊病的免除,務使學童趨入正軌,不受損害。凡在正軌以內的,那末銜接著以前的狀況做去。不幸一般教授國文的卻銜接了不良家庭的辦法!他們也是置兒童於不理,非授課時間竟判若兩國,絕無笑語一堂的時機。所謂授課,便是授學童以教科書,教他們讀音,識形,講解,書寫。這四事做完,便謂責任已盡;不管他是機械不機械,切實不切實。教科書裏所講的是不是學童所能講的,愛講的?這一層更不暇顧慮。教科書之外,不複與學童以讀物。他們也要學童練習,看能否應用所學習的。可是止本自己的主觀,課學童以無從設想、莫名其義的文題。學童苟本平日上課時所聽聞,鸚鵡似地學語,便可得很好的獎評。倘若本童年的真心,勉強成文,那便招不通的斥責。初學年如此,高學年也如此。學童年級有遞升,國文的教法無遞進。很繁複的國文教授情形就是這樣了。

抉出病根,可得兩點,都是教師觀念錯誤之處:(一)不會了解兒童,不以兒童本位一義為教授的出發點;(二)不明白國文教授之真作用,徒視為形式的教科。由第一種謬誤觀念,引起非正當的教授態度;仿佛兒童本不定需要國文,乃是成人要教他們以國文。於是選材,練習,都歸成人作主,學童全居被動地位。由第二種謬誤觀念,便輕視文字的內容和表出的方法;仿佛學習國文的目的,至能讀、能識、能講、能寫而止。於是盡不妨以非兒童所能感受、所能了解了的內容和表出法授與兒童,止須他是一個形式。兒童既居於被動地位,所學的又不過是一個形式,即教者有特殊的方法,能夠達到他的目的,終認為國文教授的失敗。何況在這等狀況之下,兒童對於國文科決不感有興味,便是謬誤的目的,也絕對不能達到。

二、小學國文教授應當怎樣改革呢?

國文教授要有成功之望,先要教者將謬誤的觀念改正。第一須認定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在家庭教育尚被視為希世奇珍的時候,兒童大半是被損害的,要待他們自然地需求,實是難遇的事。國文教授常與失敗為緣,這也是多種原因之一。然而不足慮;教育所以可貴,乃在能為兒童特設境遇使他們發生需求,努力學習。所以國文教授也須為學童設備一種境遇,引起他們的需求。我常有一種空想,以為學科的分開獨立,不適宜於小學教育。因為分開獨立,易於忘卻何所需此科;全部所習,複難得有統貫的精神;徒使學童入於偏而不全、碎屑而遺大體之途。理想的辦法,最好不分學科,無所謂授課與下課的時間,唯令學童的全生活浸潤在發生需求、努力學習的境遇裏。這個境遇,範圍自然很廣,不僅為欲達某一學科的目的而設。可是分析地考查它的結果,則各科的目的無不達到。因為人才與勞力經濟的關係,這種理想的辦法尚不能實現於現時。不過教師應知道這是較善的一個理想,因而引起一種覺悟,就是教師當為學童設備一個普遍適應各科的境遇。國文是各科之一,教授上所需要的,正就是這種普遍適應的境遇。此說看似空泛,細思卻無以易。倘若沒有境遇,何需一切學科。一切學科所以有學習的必要,就因為吾人處於必要那些學科的境遇裏。擔任國文教授的教師呀,你們為兒童全生活著想,固當特設一種相當的境遇,即為國文教授的奏功著想,也當特設一種相當的境遇。兒童既處於特設的境遇裏,一切需要,都從內心發出。教師於這個當兒,從旁導引,或竟授與。這個在兒童何等地滿足,安慰,當然傾心領受,願意學習。單言國文教授,教師決不欲勉強教學童以國文,須待他們有記錄、發表、誦讀、參考的需要時,然後教他們以國文。果真如此,成功的把握已有十之六七。我前文言,優良家庭的兒童,國文成績恒屬於優良一麵,便足為此說之證。所謂優良家庭,便是比較完好的境遇,足以引起向上進取的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