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大勢(2 / 3)

智樂沉思片刻說道:“少主說的很對,可是眾人辛苦所得的爵位,一旦有世襲改為因功受爵,恐怕很多人會想不明白。”於是我向眾人施禮說道:“在這裏的都是我智氏的支柱大臣,智氏的興衰榮辱不僅是我家的事,也是與大家休戚相關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日因功受爵事關千秋萬代的大事,望大家慎重思之。對於我智氏有功的人我家是不吝賜爵封邑的。”眾人聽了都沉思不語。回到新城智氏府邸後,父親又接見了智氏族人,沒過幾天就頒布了因功受爵的法令,智氏封邑內,人人聽聞後都勤習武事,都希望有一天能夠因功受爵。

這日,新城集市中。從鄉下前來趕集的章榮見到了前不久一起跟隨智將軍出征中行氏、範氏的傅雲。傅雲看見章榮後很開心,高興地問道:“章兄弟,最近可好?”章榮見到傅雲也很開心,但是他還有要事要辦。章榮是楚國人,但是從十餘歲開始就跟隨父親來到了晉國。當年楚國被吳國攻破,不得已舉家逃到晉國,其實章榮本姓熊,乃是楚國的宗室,楚成王的後代。他父親念念不忘就是要回到楚國,輔佐楚王重振楚國的霸業,故臨死之前反複交代章榮要設法回到楚國。他們一家已經在晉國居住了十餘年。麵對熱情的傅雲,章榮說道:“某還好,傅兄還好啊。”傅雲憨憨地笑了:“前次隨智將軍出征,得蒙其賞識,我已經成為了智氏的侍衛了,現在智大夫又分了田給我,現在比以前生活好多了。”章榮聞言說道:“傅兄因功獲升,可喜可賀。”傅雲拉著章榮說道:“現在智大夫頒布新令,因功賜爵,兄身手了得,何愁不一戰成名。”章榮慎重地說道:“當今大爭之世,諸侯廝殺不斷,有些諸侯國內卿大夫亦廝殺不斷,良禽擇木而棲,當慎重選擇明主而仕,中行氏、範氏風雲一時,方今何在。”傅雲聽聞說道:“兄言善也,然我等居智大夫封邑百餘年,得其庇佑已數代矣,智大夫曆代仁德,我等亦先報效於其,方不辜負大丈夫立身之本也。”

好不容易辭別了傅雲,章榮小心翼翼地來到了一座府邸之前,悄悄地敲響了後門,一位開門的侍衛見了來人後就先謹慎地觀望了下四周,見沒有什麼異常才引他入內。這座府邸赫然是智樂的府邸。府內,智樂的議事廳內,二娘正和她的妹妹也就是二嬸正在議事。二娘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君上剛剛來了密信,君上對現在晉國的局勢很擔憂。”說著將密信遞給了二嬸。二嬸並不接,說道:“君上的信沒有什麼好看的,形勢就是那樣,關鍵是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才能扭轉不利的局麵。”緊接著,二嬸又說道:“現在六卿變成了四卿,平衡的局麵已然被打破,趙鞅憑著平滅中行氏、範氏的功勞,實力大增,再加上魏氏與韓氏曆來與趙氏親善,就憑著智氏,很難與趙鞅抗衡。”正在二人一籌莫展之時,家老來複章榮來了。二嬸聽聞是章榮,定定地對二娘說道:“或許有轉機。”的確章榮為二人帶來了一條消息,那就是韓林、趙凡、魏元三人之間的關係。當然章榮身為楚國王室後裔,當然不是為了智氏的利益,更不是為了晉國的利益,他是為了攪動晉國卿大夫之間的不斷爭鬥,不斷地削弱晉國的實力,最後為楚國複霸奠定基礎。當得知韓林、趙凡、魏元三人關係之後,二嬸笑道:“正愁沒有辦法瓦解趙、韓、魏三家之間的聯盟關係,此事正好可以做為瓦解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