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吳國4(1 / 3)

感覺到身後的輕拍,又聞聽韓不信的話語,我收回了遠眺的思緒,回過身,躬身說道:“謝謝韓叔叔的賜教,小子有勞叔叔了。”說著跟著韓不信進了館內。

次日一早,由於接見在明天,所以沒有什麼事情,一切接見的事宜韓不信已經準備好了,國書在昨天已經呈遞衛君了。於是我獨自一人出了濮陽館,信步走上了雲起大街。街上人流不息,酒肆林立,不像晉國剛剛經曆了八年的內亂,百業待興。在這雲起大街上,最有名的當屬見齊酒肆了。為何喚作見齊酒肆,那是因為當年狄人攻破衛都,當時的霸主齊桓公號召諸侯援救衛國,擊敗狄人,又幫助衛國遷都濮陽,建立新都,新都建好了,齊桓公率軍要回國,衛戴公親自出宮相送,戴公本意想要一直送齊桓公到齊衛邊界,以示感謝救國的誠意,管仲對齊桓公說齊是侯國,衛是公國,沒有以公送侯之禮,再說齊國以道義率諸侯救衛,如果這樣做不好,於是齊桓公婉拒衛戴公的好意,就這樣衛戴公就在雲起大街今日見齊酒肆這裏惜送齊桓公,衛戴公感激地拉著齊桓公的手說道:“齊侯見義救衛,今日一別不知何日能夠相見。”衛國、齊國大臣聞者都非常地感慨。齊桓公回複道:“衛公有心,齊、衛一體,必能相見。”齊桓公回國後不久,衛戴公就薨逝了,齊桓公立戴公弟毀為衛君,是為文公,文公感念齊國援救及擁立自己的情誼,在今日見齊酒肆建閣紀念,取名見齊,意謂感念齊國,想再見齊桓公之意。百餘年過去了,昔日的見齊閣早已變成了見齊酒肆,但是齊、衛的情誼卻是流傳了下來,結盟齊國一直以來是衛國的傳統。

腳步不自覺地就來到了見齊酒肆,大爭之世,百家學術爭鳴,這見齊酒肆裏也是如此。見齊酒肆共分兩層,各國士子滿朋高坐。進入見齊酒肆,隻見大堂之上各桌正環形相連,各國士子團團而坐,正在進行著辯論。一名身穿紫服的吳國士子率先而言:“諸位,某乃吳國人士,某想說的是方今天下局勢,晉、楚、秦、齊俱衰,秦國困於關中無所作為,晉、齊內卿相爭,國力自損,無暇他顧,楚國受製於我吳國,我吳國自先王夢壽以來,富國強兵,西破強楚,南滅越國,敗齊國而齊國不敢爭鋒,諸侯畏服,吳國稱霸已成定局。更兼我吳國乃太王長子太伯之後,獎尊王室,討伐違逆,舍我吳國其誰。”

話音剛落,另一邊一名穿青衣的士子起身拱手說道:“諸位,某是衛國人士,某想說的是如今時代再也不是齊桓公晉文公的時代了,再談會盟爭霸實在是不明天下之局勢。諸侯征伐何以自強,唯有變法以圖富國強兵,數百年以來周天子行的諸法皆已不通,諸位看看這天下,井田製在諸侯國早已不行,各國的地方大多行了郡縣製,獎勵軍功,以功封爵更比世卿世祿來的有動力,遠的不說,晉國正卿趙大夫平定範氏、中行氏時以功封爵正是激勵士氣,平定叛亂的關鍵。各種不同於以前數百年的製度正在逐漸取代舊的製度,變革在各個諸侯國展開。如果哪國諸侯用某執政,必依法而行,使全國令行禁止,依法而行,全國一致,這樣才能使得變革得以進行,實現富國強兵之策,不會因人而變。爭霸之戰已經過時,此時富國強兵之後當行兼並之戰,實現天下一統才能結束這個亂世,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此時另一位士子拱手說道:“敢問何國可以結束紛爭代周而興,一統天下。”話音未落,一位穿華衣的士子轟然而起,斥責道:“何出此大逆不道,無君父之言。諸位,某乃周室國都洛邑人士,周室為天下共主,周王為天子,諸侯皆為周室臣子,怎麼可以以下克上,以臣代君,周公旦定周法,天下宴然,而今諸侯以力相爭,藐視天子權威,有識之士應當扶衛天子,討伐叛逆,恢複天子權威,這樣天下自然安定,百姓自然安居,何來代周之言!”

話音剛落,一位來自魯國的士子拱手說道:“上古以來,賢君如堯、舜、禹,後世如商湯,我文王、武王、昭王、康王之世,莫不以仁治天下,當今之世,以力相爭,百姓困苦,天下動蕩,如果諸侯人人以仁治理天下,以仁愛愛護百姓,彼此和睦,恭順天子,天下何愁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