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1 / 3)

顧書霞

時值萊州楓葉節,又恰逢休息日,於是,我們一幫誌趣相投的文友,帶著一路的歡笑,踏上一條曲折而又險峻的山路,同登霜染的寒同山,舒目賞楓。霜露過後的楓葉自晚唐以來,一直是文人雅士所稱道的美景之一。稱道的多了,稱道的久了,一般人也都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楓紅時,都會背誦出幾句佳句來。特別是沒見過真正的霜染楓葉而念過那些唐詩的我,在心裏認為,紅楓就真的像海市蜃樓那樣美麗而少見。

當陽光透過楓葉,點點斑駁灑在寒同山上,隨風揮舞的形狀各異,色彩豔麗的楓葉,當真與詩中所讀美景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美景立時點燃起人們登山的欲望和要與紅葉同醉的情愫。那片片經霜染過的楓葉,就著金黃的陽光,在寫意般色彩裏透露出圈圈光暈使層林盡染,粗獷而熱烈。

在幽靜的蜿蜒而上的小徑中,聽著婆娑的楓葉所奏的純美音韻,似乎凡間所有煩事隨之消失。偌大的楓林中那些裸露在陡坡外的蒼勁有力的條條樹根,顯現著楓樹堅韌的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我,被眼前的景致折服,那一刻對生命的渴望是如此強烈。

在蕭瑟的秋天,當其他樹葉在枯黃寥落的離愁之際,她卻突然用鮮豔的色調來彩繪寒同山,使秋天的寒同山激情燃燒。也正是她不畏風霜摧殘,在即將落葉飄飛的季節裏,給人金秋的遐想;在風霜磨礪中盎然地怒放生命,使山巒燦爛生輝,霜重色濃。

正是如此,這楓樹植根於神仙出沒的寒同山上,美景與傳說相映生輝。而楓樹堅韌不拔,不畏險阻地怒放,從而造就了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千古傳唱。寒同山從何時有的這片紅楓已無從考證,但那些關於紅楓的美麗傳說卻代代相傳。相傳,明代大學士毛紀在解甲歸田時,皇帝問他有什麼要求,毛紀說:讓我把香山楓葉的種子帶回去吧,我要把浩蕩皇恩撒遍東萊大地。

也有這樣的傳說:不知是哪個朝代的公主,聽聞到東萊神山可修道成仙,便拋棄了榮華富貴來到了寒同山。思女心切的皇帝、皇後多次派人勸她回宮,聰明的公主讓來人把這裏的楓樹帶回了京城,說等皇城長滿楓樹的時候,就是她返回宮裏的日子,這就有了今天聞名於世的香山紅葉!

想到這些傳說,我有些驕傲了。為故鄉萊州驕傲,也為自己是萊州人,能擁有這片紅楓、美麗傳說、傳世名句而驕傲。

看,遠道而來的遊客早就聞楓而動了,他們厚重的行囊似乎成為他們登山的一份累贅,但當他們把自己融入那流丹溢彩的楓海,已然忘了旅途的勞頓;聽,他們在議論著什麼?哦,他們在說火紅的楓葉象征著萊州人的熱情似火,爽朗好客。因為他們自‘山行’開始就無時無刻的享受著萊州人的地主之誼。

遠離故土的遊子們回來了,他們亦是扶老攜幼,一遍又一遍的傳誦故鄉的人文曆史,把一份份相思寄予滿山的紅葉中。

我也愛上了這秋天的楓樹,醉在了透過陽光閃著靚麗色彩的楓葉中。那一刻心兒隨著閃爍在楓林裏的陽光歡快跳躍,亦如聽好友們觸景生情引發的文學討論那般酣暢愜意。

我在想,即使馬良的神筆亦畫不出眼下楓林的壯觀和美麗。我不再有所顧忌,全身心地融入楓樹葉紅色豔的海洋裏。

一起來體驗“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壯觀和美麗吧,你也會醉心於“層林盡染”的詩意裏,共同表達對楓的讚頌!讓心靈與楓的品格同譜大美的樂章!

注:顧書霞,現為萊州市企業職工,煙台市作協會員。

楓葉傳情

徐立平

家鄉的楓葉節,在漫山遍野紅遍的神仙洞下召開。我的家鄉不負眾望,那漫山的紅葉都舞動出最美的身姿,呈現出最溫暖的笑臉,迎接登山賞楓的遊人。似火的楓葉在我的眼前閃爍,好像在召喚遠方的遊子歸來。我猶如一隻離家多年的大雁,在外鄉的土地上歸心似箭。

身邊,有熟悉的麵孔湧入眼簾,看著我將信將疑,旁邊穿深紅色外套的婆婆也皺著眉頭瞅著我,說:哎?真的是你呀?都認不出來了……我笑著說是呀。喉頭卻隻是發熱,我事無巨細地告訴她們想知道的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親愛的鄉親們,她們以最大的包容原諒我的疏落,這麼多年不回家,回家便是最樸素的鄉音,給我幹涸的心以清泉般的滋潤。多少次午夜夢回裏,心心念念的就是這生我養我的地方。曾經是她們眼中的小姑娘,如今遠離家鄉,半生漂泊,半生已過,而思鄉的心,從來沒有平息過。那份情,早已經深蘊於心,落地生根並枝繁葉茂了。

神仙洞的神仙們也知道楓葉節是個好日子,天公做美,群山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似給神仙洞披上了錦繡的外衣。此刻,她更似一個待嫁的新娘,端莊中藏不住內心的喜悅。天氣稍有微霧,朦朦朧朧如仙氣繚繞,更似一層薄紗圍在她的臉上,空氣中滿是草木泥土的芳香。太陽從雲層裏露出笑臉,輕輕給她抹上亮麗的胭脂,當大自然這個神秘的美容師塗罷這一層金色的腮紅,我美麗的家鄉便羞紅了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