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3 / 3)

林間通幽徑;

峰頂放眼量,

爛漫山花情。

2001.11.10 於寒同山

寒同秋吟

寒同山上楓葉紅,賞遊品鑒激情高。遊賞之間詩興勃發,記之成詩。賞楓踏秋神峰高,

清麗浩爽寒同嬌;

綠退枝頭千枝染,

紫落葉叢萬朵飄。

嶺托彩裳層層豔,

樹戴秀冠株株巧;

滿山野火燃不盡,

映照浮雲紅霞燒。

2003.10.26 於寒同山

寒同秋色

寒同秋色美如畫,多少文墨讚不休。每次至山中,詩興勃然高。寫下自己對紅葉的情感,寫下寒同秋色的美麗。

寒同花木妝秀岩,

春風夏雨潤青山;

秋霜寒露生姣麗,

綠翠嵐嶺染金丹。

楓葉染滿山,

遊客賞精彩;

百重十裏紅,

千枝萬朵開。

凡人迷嬌容,

神仙醉情懷;

隻因秋色美,

無心駐洞台。

2003.10.26 於寒同山

踏莎美人·寒同秋韻

寒同是仙境,寒同是聖境;寒同是美景,寒同是勝景。詞一首讚之。

神境如畫,

寒同秋來;

滿山紅楓染嶺秀,

層層迭迭花似海,

林間幽徑盤繞通仙台。

身姿舒展,

枝葉輕擺;

嬌顏生羞情意柔,

麗容紛芳浪漫態,

春夏秋冬今日醉風采。

2003.10.26 於寒同山

寒同畫夢

寒同秋韻,引來無數遊客,其中不乏攝影愛好者、畫家、文人墨客。看到學生在寒山畫楓,怦然心動,寫詩記之。

學子作畫人入畫,

筆下楓紅畫中山。

天上雲白心裏夢,

係住情思伴嬌顏。

2003.10.26 於寒同山

臨寒同

陪同客人再登寒同,秋高氣爽,光照怡人,不僅陶醉在了滿山紅顏中。

秋高臨寒同,

登山拜神仙;

開懷醉楓葉,

陶情戀紅顏。

2003.10.26 於寒同山

寒同暮晚

寒同山的暮晚,別有一番情景。斜陽西照,晚霞初起,西天的霞輝映照紅楓,天地同色,彤丹連接,這時的山變成了紅色,在山裏的人也變成了紅色。燃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山野風光,美的圖畫。

藍天飛雲載霞輝,

青山染楓擎丹蕾。

神仙功法難為力,

人育生態自然美。

2003.10.26 於寒同山

西江月·寒同秋色

站在寒同山頂,極目遠眺,但見寒同秋色,秀美如錦,楓葉與青鬆綠樹相映益彰,形成“神洞仙境”特有的景觀,為神秘的氛圍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叢林花木爭姣,

峰高奇石兀岩;

青翠綠淺紅盡染,

楓葉熾如火焰。

霜露變幻秀色,

妙境遊人似仙,

寒同秋景美畫展,

巍巍東萊神山。

2003.10.26 於寒同山

寒同新句

是日,陪同社區診所王惠院長、孫國強主任登寒同山賞楓有感:

金秋如飴天降丹,

紅葉似火花競豔;

登嵐賞楓拜仙洞,

邀君又臨寒同山。

2007.11.12 於寒同山

寒同金秋美

萊州市2011“招商銀行杯”寒同山楓葉文化節,市文聯係統組織舉辦的“寒同秋韻·最美萊州”文化采風及優秀作品評選活動有感記之。

霜天秋韻染寒同,

故地楓葉呈嬌容;

洞府禪寺神仙聚,

古邑勝跡山行頌。

高峰聖水沃野綠,

低穀秀木嵐嶺紅;

眾生笑綻競豔麗,

萊州最美雲峰東。

2011.10.30 於寒同山

注:山行,乃唐朝大詩人杜牧在寒同山寫下的“山行”詩。

寒同抒懷

萊州市楓葉文化節,市文聯舉辦“寒同秋韻.最美萊州”文化采風活動。當日彩旗高展,華台高築,滿目紅韻秋歌,層林盡染,好一派美麗景色。攜作家協會近20餘人至寒同山參加活動,采風後又應邀至台頭村下疃毛家作客。但見小村莊,老屋新房錯落;大街兩側,石牆綠樹環繞;遠山為靠,近水農舍,山豔水秀,菜碧果香。好一處田園人家,風光迷人無限好。難得來此佳處,山前農家為客。感謝毛誌遠父母及家人款待,能有如此際遇。不僅領略葉情紅韻,又來分享豐盛午宴,生態果蔬。席間邀盞時,詩興隨境生,有感而抒懷,激情報盛情:

一楓葉文化節

寒同楓葉紅,聖水彙臨疃;

遊客覓知音,香火繚寺觀。

玉霜染坡穀,華台妝綿嵐;

和風舞彩旗,鼓樂戲曲弦。

故邑是勝地,秋韻冠群豔;

杜牧吟山行,美名華夏傳。

老徑踏古蹤,舊貌啟新顏;

揮筆證今昔,飛歌向明天。

二山村人家

金秋報農家,枝頭碩果獻;

沃野禾穀收,麥苗綠又染。

工貿促新業,旅遊興三產;

黨群思上進,民生富亦安。

老村風水地,麵水背依山;

楊柳繞院舍,古井汲清泉。

翠竹挺秀姿,菜蔬綻碧顏;

花蔭茗石桌,牆扉瓜果甜。

賓朋歡相聚,把盞享盛宴;

美酒激豪情,敘誼暢歡言。

書法聯名句,詩文會高賢;

報國話盡責,筆下古今演。

處世有緣逢,終生孝忠善。

一席生態肴,滿桌世界觀。

社會與時進,科學諧自然;

采風體驗行,吉祥在人間。

2011.10.30 於寒同山前台頭村下疃毛家

又登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