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神仙洞景區:規劃與對策
總體開發思路是:重點進行神仙洞原貌恢複及修繕,適當恢複部分道教遺址建築;挖掘典故和道教曆史人物素材(如披雲真人),新增真武殿、長生石、鬆風亭、仙人煉丹、神仙瀑、氣運泉、萬壽宮等景點,在景觀空間和內容上營造以道教文化為主、民俗文化為輔的內涵與氛圍;以梅、蘭、竹、菊、鬆等植物為主營造景區道教文化的環境氣息;景區遊步道西連筆架山,內部成環,以木棧道為主,亭台樓榭及其它建築小品風格追求自然樸實。結合景區入口地區環境與設施的綜合整治與改造,壓縮資聖寺的用地範圍,恢複原有的上山古徑,豎披雲真人塑像,使景區入口的功能突出,標識性與方向感強。同時,繼續通過三月三山會、雲峰之秋紅楓節等節事手段擴大神仙洞景區的知名度。
18、廟會街
開發思路:配合三月三山會節及三月二十六石頭節營造雲峰山地區朝山進香、祭祀神靈與趕集遊樂的熱鬧場麵,形成雲峰山重要的旅遊活動與觀光項目,並成為標誌性的景觀。開發用地控製在10公頃內,街道長度在500米左右,建築以仿古風格為主,體現道教文化元素,體量小巧風格樸素。設地方特色餐飲小店、地方土特產品小店。
19、中華武校
本區以高望山東南的低丘坡地為基礎,通過環境整治與設計創意,營造萊州特色曆史文化之一的中華武術文化景觀。校區建築以中國傳統風格為主,並以鬆、竹、梅三大主題植物為烘托,內設教學區、生活區、習武區、表演區、國際交流區等,提供武術表演觀摩、武藝交流研習、武術夏令營等活動項目。
20、無為道場
本項目位於神仙洞和廟會街這一道教文化景觀軸線的南端,也是雲峰書法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一個結合點,規劃建成為區以鄭道昭的“九仙”刻石和神仙洞的“北七真人”雲遊布道傳說為主題、植物和水景為輔的文化廣場,形成旅遊區標誌性景觀之一。
21、濕地垂釣樂園
在臨疃河自然水係脈絡的基礎上進一步營造自然生態環境,突出雲峰山山水、田園、野趣的特點,以複雜變幻的水體、水係和濕地水生動植物景觀構成雲峰山休閑度假旅遊的特色項目。其間穿插自然野趣型的垂釣場和燒烤場等餐飲休閑項目,成為濕地生態的專類主題公園。
22、石趣園
與萊州石材工貿城相互呼應,把旅遊與石頭經濟密切結合起來。一方麵收藏奇石異石,集世界名石之大成,展示世界各地石材及石雕藝術;另一方麵,以模擬手段展示萊州數百年石材開采的方式,萊州石材的種類與特色等。
23、天堂山茶社
作為雲峰山旅遊區內最主要的觀光與休閑度假設施,強化本地區東部遊覽項目的比重,以利整體均衡開發。規劃強調以生態環境為特色,以茶文化體驗為賣點,以盆景園藝為點綴,建築外表風格樸素自然,內部設施方便舒適。
24、九仙會館
以九仙刻石題字為素材,以道教飲食調養為特色,融會議接待、特色餐飲、保健等為一體的園林式星級旅遊飯店,規模控製在150張床位,配套建設完善的汙水處理設施。
25、鬆竹山房
項目地區的地勢較高,以森林環境為背景,用地較獨立、僻靜,觀景條件絕佳。現為一自然村,在市場條件具備時規劃將其遷出,開發為高檔商務型休閑度假別墅,用地規模控製在5公頃左右,床位約60張。建築設計風格以簡潔、樸素為主,強調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植物配置以鬆竹為主。
26、八大花園
為麵向萊州市及周邊地區遊客,大眾型、周末休閑度假為主的項目。配合雲峰山地區中華傳統文化的氛圍,加強原汁原味,以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群落形式,通過植物花卉素材的主題營造,形成鮮明個性景觀遊覽區域。可根據市場需求保持一定的開發彈性,以園林觀賞、地方特色餐飲、保健養生和度假住宿等為主要功能。八大花園各自開發範圍控製在5-15公頃內。
27、其它重要節點景觀示意(見圖)
28、風景保護與培育規劃
結合規劃區的整體定位與發展方向,本規劃將雲峰山旅遊區按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區的標準實施保護。一級絕對保護區包括雲峰山摩崖石刻核心遊覽區和神仙洞核心遊覽區,保護麵積約72公頃。該保護區範圍內應進行封閉式管理,除必要的景觀建築、步行遊賞道和配套服務設施外,不得設置住宿設施,嚴禁建設與風景無關的設施,嚴禁機動交通進入本區,禁止砍伐樹木和采摘花草等破壞性行為。二級景觀保護培育區為除一級保護區之外的雲峰山山體區域,保護麵積約927公頃。該級保護區內可安排少量如帳篷、宿營點等非永久性住宿設施,但應嚴格控製與風景遊賞無關的建設,限製機動交通進入本區;避免修建大型公共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三級風景恢複建設控製區指除一級、二級保護區之外的規劃區範圍以及雲峰山旅遊區的外圍區域。區內應禁止興建各類工業倉儲設施,嚴格按功能布局控製項目建設,基本保持原有的山水環境空間格局;嚴格控製農村基建用地。
29、風景遊賞規劃
在保護與利用現有傳統景點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和旅遊活動需求,規劃雲峰山“一碑、一洞、一書、一校、一館、一場、八景”的典型景觀工程:一碑——鄭道昭魏碑石刻;一洞——神仙洞窟;一書——雲峰書院;一校——中華武校;一館——九仙會館;一場——無為道場;八景——雲峰之山、東萊城闕、山壁爭輝、神山仙境、仙人煉丹、武林至尊、無為九仙、逍遙天堂。規劃建設山上以步行為主,山下以車行為主、車行和步行相結合的兩大遊覽係統。
30、植物景觀規劃
規劃區植物景觀劃分為五大類:一是以雲峰山山體部分為主的油鬆林保護培育區;二是園林景觀植物營造區,如雲峰書院銀杏、鬆柏專類栽植區、中華武校鬆、竹、梅歲寒三友植物景觀區、臨疃河水庫花灌草坪濱水植物景觀區等;三是特色主題植物景觀區,如寒同山南坡紅楓林景觀區、雲峰山石刻景區北坡紅楓林景觀區、垂釣樂園水生植物及動物專題景觀區等;四是雲峰山、寒同山和天堂山南部山坡花木果樹園藝景觀區;五是三城路東側烘托和突出雲峰山地區作為山地生態特征旅遊區與萊州城市隔離綠地環境效果的城市綠帶喬木景觀區;六是大台頭和朱旺兩片村鎮園林景觀區;七是沿主要道路兩側的重點綠化景觀培植帶。
31、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區對外交通以雲峰大道、三城路和小萊路為主,並相應設置三個主要進出口。內道交通以十字型幹道為骨架,形成主幹路、次幹路和遊覽步行路組成的路網係統。區內主要道路的斷麵設計應避免城市型化,要以綠色植物景觀為主,同時考慮遊賞與健身的功能。規劃區內的雲峰大道路段應突出雲峰山碑刻和書法曆史文化主題,由北向南按照時間序列設計係列主題空間,烘托雲峰山北坡中華書法聖山的特色;南北兩端各設一標誌性景觀建築;道路綠化以常綠喬木為主;道路兩側應設置港灣停泊車位,提供觀景和駐足的場所;道路一側設置一條6-8米寬的步行健身遊憩道,為本地居民及遊客提供健身、休閑、散步的綠色公共空間。橫貫東西的山南車行遊覽主路則突出道教文化主題,由西向東再細分為道教武術、道教全真派高道名人、道教養生等三個子係列,強化和烘托雲峰山南坡道教文化的氛圍與特色,讓遊人宛如置身於世外桃源的境界;采取不對稱斷麵設計,在單側設置供步行和騎車等健身活動的專用道,並與其它登山遊步道有機銜接;道路綠化以常綠和落葉喬木相結合為主,選擇最佳觀景路段設置港灣停泊或休憩小空間。區內規劃9個旅遊公交站點、8處社會公共停車場。
32、旅遊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區內旅遊服務設施按旅遊服務中心和旅遊服務點兩級配置,共規劃1個旅遊服務中心、5個旅遊服務點和1個綜合管理中心,設置相應的信息谘詢、導遊服務、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醫療應急等設施。其中,由星級賓館、度假花園別墅、農家小院、露營點組成的住宿床位控製在1000張左右。
33、居民點調控及經濟發展引導規劃
居民點調控:為了配合規劃區的整體開發,規劃區內現有農村居民應有計劃、分批分期、以遷入主城區、石材組團或周邊其它村鎮等方式向外疏散,至2020年農村居民總量控製在6500人以內。規劃區內的居民點發展以集中建設和控製規模為主,現狀18個自然村應逐步縮減為2片。經濟發展引導: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旅遊業為帶動,大力發展以觀光果園和果樹品種引進培育為主的觀光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發展以臨疃河水庫為基地的休閑漁業、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家庭旅遊服務業,形成以旅遊促生態改善、促就業機會增加、促經濟收入提高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34、給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的生活用水原則上就地、就近解決,水源以地下水為主,同時從石材城或主城區方向引入城市市政水源。預計至2020年總用水量為3670立方米/日。規劃區內新建給水廠或調壓泵站一座,日供水能力約3500立方米。
35、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的排水體製原則上采用不完全分流製,即雨水順地勢自然排到溝渠水體,汙水通過規劃建設的汙水管線排向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綜合利用或排放。預計至2020年汙水排放規模約為3300噸/日。規劃區內新建汙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約3500噸,采用生化二級處理工藝。
36、電力電信工程規劃
預計至2020年規劃區內總用電負荷約1.1萬千瓦。區內近期用電可從規劃區西北部、高速公路以北的35千伏變電站引入10千伏電力線解決;中遠期隨著區內用電需求的增加,應考慮對該35千伏變電站進行擴容或從萊州市電網(石材城方向)引入2~4回10KV電力線。在西朱旺村西側規劃新建兼具通訊、郵政功能的電信局一座,通訊光纜自主城區與之連接,電話交換設在市局,至2020年市話規模為3750門。
37、近中期建設規劃
規劃期限為2004-2010年。
1、重點建設六片區域——即雲峰山石刻景區、神仙洞景區、雲峰書院公園、中華武校、濕地垂釣樂園和臨疃河水庫東部觀光休閑區,同時規劃建設雲峰山山門、高望台、東萊城闕、武林至尊、鬆風亭、萬壽宮和九仙閣七大景觀建築。
2、基礎與服務設施配套——包括車行遊覽道路、遊覽步道、公共停車場、1座給水廠或調壓泵站及配套管線、一座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線、一座電信局及配套光纜、高壓輸電線等、景區管理機構辦公、醫療及緊急救護等。
3、近中期核心景區、道路、市政等公共及基礎設施投入約7000萬元,雲峰書院、九仙閣等半公共、半經營型項目投資約1億元,八大花園等純經營型項目投資約1億元,總投資額約2.7億元。若規劃期內遊客量能達到預計目標,則旅遊收入將累計達到3億元。
4、規劃實施的對策與措施——先行在28.1平方公裏的規劃範圍內建立高效、有職、有權、統一、綜合的行政管理機構,依法對規劃區內的土地、森林、水體、文物、礦產、旅遊等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重點行使規劃管理、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主要職能。對雲峰山主體山脈實行全封閉式管理,采取門票製,使旅遊活動和建設活動得到有效的控製和引導,山下則實行開放式管理,采取部分景點或活動門票製和免費開放相結合,營造舒適與公共的休閑空間。同時,增加景區建設投入,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管理條例與規範程序,保障雲峰山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