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 / 3)

雲峰山旅遊區是萊州市旅遊業“一山一海,一文一武”發展總體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製一個高起點、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總體規劃,是開發和建設好雲峰山旅遊區的重要前提。受萊州市旅遊局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了這項工作。規劃組於2003年11月中旬對規劃地域進行了實地踏勘,2004年1月形成規劃方案,4月底通過了山東省和煙台市等方麵專家組織的規劃成果評審。本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在《煙台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萊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戰略指導下,為雲峰山地區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開發建設引導與控製的總體框架。規劃期限為2004至2020年。

2、規劃區概況

雲峰山山地生態風景旅遊區在山東省膠東半島西北部的萊州市境內,東北距煙台市135公裏,東南距青島市125公裏,西南距濟南市260公裏。規劃區位於萊州市主城區南部約7公裏,雲峰山脈橫亙其中。具體規劃範圍為:東至小萊路,南至店柞公路,西至三城路,北以雲峰山北坡130-140米以上等高線範圍為界。總麵積28.1平方公裏。現有17個行政村,共2708戶、8769人。

3、雲峰山旅遊發展的有利條件——資源優勢

雲峰山摩崖石刻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被譽為“隸楷之極”的“鄭文公碑”在國內外書法界知名度極高;寒同山石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2個石窟內的洞頂蟠龍浮雕在為數不多的道教石窟中尤顯珍貴,這兩項資源無論在山東還是在全國都占據壟斷性地位。

4、(續上)

雲峰山山脈以花崗岩為主,東西走向,長約7公裏,寬1-2公裏。從西向東分為雲峰山、寒同山和天堂山三部分,點綴姿態各異的峰岩。海拔300米以上山峰9座,最高峰在天堂山,海拔364米。經過數年的封山育林,林木蔥鬱如海。

其南麓坡地地勢平緩開闊,臨疃河水庫鑲嵌其中。整個區域總體上呈“飛龍抱月”之勢。近看果園、村莊、農舍錯落有致,純樸自然又不失人文色彩,遠看大澤山脈,層巒疊嶂,水天一色。有道是:雲峰山臥道昭碑,寒同仙洞隱蟠龍。四顧蒼茫山連海,絕岩古徑碧映鬆。雲峰山作為山嶽-湖濱型風景旅遊區,在以海濱風光資源為主的煙台市域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和比較優勢。

5、雲峰山旅遊發展的有利條件——區位與市場優勢

山東省政府於2003年正式啟動建設以青島、煙台和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工程,半島城市群的崛起和一體發展,將使萊州市的區域經濟地位得到加強與提高。規劃建設的環半島高速公路也將促使萊州市與煙台、青島和濰坊三大中心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相連,改變萊州市“交通邊緣”的狀況,融入區域快速交通網絡。規劃區周邊分布著眾多的國內外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和旅遊景區/景點,如青島、煙台、威海以及蓬萊閣、長島、劉公島、嶗山等。隨著環膠東半島旅遊線路的不斷建設完善,位於環線節點上的雲峰山旅遊區在區域旅遊目的地網絡的區位優勢將得到較好的體現。隨著煙台-濰坊高速公路及濰坊至東營高等級公路的建設與使用,作為全國核心客源地之一的京津地區與經濟發達、城鎮密集的膠東半島地區的聯係將更為便捷,雲峰山位於兩者之間,其過境遊客將為雲峰山旅遊提供基本的客源市場。而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城鎮建設的興起,更將為雲峰山旅遊提供客源的基礎與保障。

隨著中國改革與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經濟實力的增強,悠久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海外人士的關注,熱愛書法藝術和熱衷於中華武術的海外旅遊者在不斷增加,這從雲峰山過去數十年較為穩定的海外遊客數量可以得到印證,預計雲峰山旅遊區的海外客源市場將會不斷鞏固和加強。□從國內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看,文化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將呈上升勢態。雲峰山旅遊區擁有的高品位文化旅遊資源外及山林、水域和田園風光等休閑度假旅遊資源與市場需求有較好的吻合,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6、不利條件

客源市場總體規模小,範圍與層麵窄——雖然雲峰山脈山體秀美,魏碑刻石和道家石窟在海內外有一定知名度,但由於品位太專,旅遊層麵較窄,不能吸引大量遊客。

與周邊地區旅遊市場的關聯度低——煙台是膠東半島及山東省重要的旅遊熱點地區之一,但與煙台轄區內的其它縣市相比,萊州市的旅遊業發展在規模上居落後位置,與煙台的旅遊市場沒有形成密切的關聯。□旅遊綜合接待環境建設滯後——作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的雲峰山旅遊區目前尚無基本的接待設施,現有遊覽項目存在著規模小、內容單一、直達性不夠、配套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

7、旅遊發展總體戰略——資源整合與形象塑造

以打造區域型精品旅遊項目為目標,以優質資源品質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萊州曆史文化為雲峰山旅遊資源整合的主線脈絡、風景名勝為資源-產品轉化的主要方向、休閑內容策劃與度假環境營造為重點,塑造“風景勝地和山地生態休閑度假勝地”的雲峰山旅遊新形象。近期以雲峰山山體部分即雲峰摩崖石刻和神仙洞兩大景區的整體建設為重點,形成和完善雲峰山以文化觀光為主體的旅遊產品形象,顯著提高遊客數量和景區門票收入。中期以雲峰山的山下地區為建設重點,全麵進行規劃區內旅遊項目開發與旅遊基礎設施、接待設施建設,至2010年基本形成規模接待能力,形成文化觀光與休閑度假相結合的旅遊產品結構。遠期以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對現有設施進行挖潛與改造,提高檔次,同時對已有旅遊產品進行換代和創新,對景觀環境不斷培育與提升,實現規劃區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8、發展目標

至2020年,將雲峰山旅遊區建成景致優美、生態多樣、山地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的國家4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量達到145萬人次,其中本地居民出遊93萬人次;旅遊業直接總收入達到3億元。

9、發展定位與功能分區

旅遊發展定位為:中國書法觀光與研習基地之一;煙台山地生態旅遊區的核心組成部分;萊州市山海旅遊中著名的風景攬勝與休閑度假區;萊州市重要的民節慶活動基地與旅遊接待基地;城市組團隔離綠地與開放空間。結合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構建三大功能片區:1、特色曆史文化景觀區——位於規劃區西部與城市主幹交通連接區域,以中華書法文化和道教武術文化為核心,規劃成為傳承和演繹“一文一武”萊州曆史文化傳統的展示空間和舞台。2、雲峰山風景名勝區——以山體為核心區域,以鄭道昭魏碑石刻、神仙洞石窟造像等曆史文化遺存和山地森林為主要景觀特色,突出觀光以及文物與生態環境保護內容。3、山水田園休閑度假區——以臨疃河水庫為主體的山南田園區,通過規劃調控農村居民點,改變種植結構,布置休閑度假項目,整體上將整個區域經濟轉型為旅遊度假休閑產業,突出果樹、經濟林田園景觀特色,以生態主題園觀光、野趣垂釣、養生保健、古典園林周末休閑度假別墅和農家樂為主要旅遊項目。

10、市場定位與旅遊形象宣傳口號策劃

雲峰山旅遊區的目標市場總體上仍以國內客源市場為主體,海外客源市場為輔,在拓展文化旅遊市場的同時,大力開發以本地及周邊區域為主的休閑度假市場,遠期向高消費、個性化的高端市場延伸。國際旅遊客源市場以日本、韓國和港澳台地區為主,其次是東南亞及西歐和北美漢文化圈客源市場。國內旅遊客源市場以本地及周邊城鎮、膠東半島旅遊環線過境遊客、山東省內其它大中城市為主體;其次是華北、華東和東北等鄰近省區,近期重點是京津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中西部大中城市等中遠程市場在遠期進行重點開發。旅遊形象口號之一:“書法聖地,道仙淨土,生態樂園”。表達雲峰山保護較好的人文與地文環境特色。旅遊形象口號之二:“雲峰千仞尋一代文宗,寒同仙洞探石上蟠龍,天堂鬆覆灑情閑逸濃,中華武校練太極武功”。表達雲峰山旅遊資源的價值與特色。

11、旅遊產品開發規劃

總體開發思路是:在市場導向原則基礎上,實施品牌戰略,突出雲峰山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將雲峰山旅遊產品納入區域開發網絡中考慮,通過橫向聯合共同開拓旅遊市場,形成以文化旅遊產品為特色、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為重點、其它專項旅遊產品為補充的旅遊產品結構;同時針對目標市場及遊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趨勢,實施階段性、層次化產品開發策略,使景區旅遊向目的地旅遊方向轉化。

文化旅遊產品以書法文化、道教文化、武術文化和萊州石文化為重點,主要麵向膠東半島旅遊環線的過境遊客、省內大中城市以及京津地區的遊客;休閑度假旅遊產品則以大眾型為主,高端型為輔,突出山地森林和綠色田園兩大主題,重點開發田園生態化休閑與保健度假項目,滿足萊州本地及周邊地區周末和節假日以家庭、個人散客形式的短時休閑度假需求和部分商務型度假需求。其它專項旅遊產品包括修學旅遊和農業觀光旅遊。線路設計重點考慮將雲峰山旅遊區與萊州市域及市外的景區、景點進行空間和專題性組合。

12、總體布局

重點打造兩大核心景區,形成三片連線、山上山下成環的旅遊精品線路,形成兩區六點一街兩館八園的整體格局。

●三大功能片區——指特色曆史文化景觀區、雲峰山風景名勝區和山水田園休閑度假區。

●兩個核心景區——即雲峰摩崖石刻景區、神仙洞景區

●六個特色主題園——雲峰書院公園、中華武校、無為道場、濕地垂釣樂園、石趣園、天堂山茶社

●一條街——廟會街

●兩個休閑度假會館——九仙會館、鬆竹山房

●八個休閑遊憩花園——梅園、月季園、吉祥園、石榴園、迎春園、桂花棗園、柿子園、海棠菊園

13、雲峰摩崖石刻景區:現狀與問題

本區以筆架山為中心,西至高望山,東至鏟頭山,北至高速公路邊緣,以曆代刻石尤其是鄭道昭書法刻石、雄峰奇岩、森林以及傳說故事為主要景觀特色,以觀光、登高遠眺、書法研習等為主要遊賞內容。現狀主要問題是:文物保護性設施建設不足,刻石的翻譯及說明太少,名木古樹缺乏,入口標誌及方向性不明顯,觀景設施、遊步道及旅遊配套服務設施不足。

14、雲峰摩崖石刻景區:規劃與對策

山上景區的核心部分為文物保護重點範圍,重在強調保持景點的原生性和曆史感,建設環形遊覽步道,擴大遊覽空間;除必要的文物和遊覽保護設施外,不得新建任何其它重大景觀建築物或構築物。山上景區的外圍地區規劃新建東萊城闕和高望台兩處觀景建築,但其風格、體量、高度和色彩必須與所處環境相協調。山下景區部分重點規劃建設占地40-50公頃的雲峰書院公園,通過現代展示手段,係統展示雲峰山摩崖石刻以及古老傳統的中華書法文化,拓展雲峰山石刻景區的主題與內容。通過舉辦“老年書法節”、“書法大賽”等節事活動,擴大遊客參與的層麵。此外,在雲峰書院東側規劃營造大片的紅楓林,並在高速公路與雲峰大道交叉口以南適當位置,規劃建設雲峰山旅遊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雲峰山山門。

15、雲峰書院

作為雲峰山摩崖石刻遊覽區的擴容項目和萊州市民休閑遊憩場所,以傳統園林和現代園林相結合的手法設計,主要內容包括:雲峰山摩崖石刻拓片係統陳列,將天柱山和大基山的石刻納入進來;中國書法發展史陳列;中外書法名家名作陳列;現代書法碑刻廣場;現場拓片製作與模擬演示的雲峰碑刻坊;雲峰山魏碑書法研究中心,開設青少年書法夏令營及老年書法研習班等。

16、神仙洞景區:現狀與問題

本區以神仙洞為核心,寒同山和天堂山為主體,以道教石窟及道教諸仙石雕造像、山嶽森林、寒同紅楓等為主要景觀特色,以古跡探訪、祭祀朝拜、登高遠眺、內丹研習、植物景觀欣賞等為主要遊賞內容。現狀主要問題是:神仙洞的文物保護情況令人擔憂,急需采取搶救性措施;近年新建的資聖寺對神仙洞文物保護的負麵影響嚴重;景區入口標誌及方向性極為不明顯,現登山入口地區已修建較多的墓穴,有礙觀瞻;觀景設施及遊步道尚未建設,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基本處在空白階段;登山朝聖者尤其是三月三山會期間無停留或活動的空間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