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苛求完美,等於自討苦吃(4)(1 / 2)

小溪借助外界的力量變得強大,卻驕傲自大起來,盲目地想將自己升為更為寬闊的大河。而它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當外力不複存在時,就會吞下自釀的苦果。我們必須盡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要盲目,急速地向著高要求,高標準努力,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地做事。

那麼,在你從放下完美主義思想,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之後,就要心甘情願地從低目標開始做起,踏踏實實地向高處行走。

香港某財團的繼承人在進入家族企業工作時,並沒有直接就任父親為他安排好的職位——總經理,而是詢問公司哪一個部門的工作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公司的所有員工和公司的財務情況,得到的答案是——財務部門。於是,他力排眾議到財務部做了一個小職員。他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在財務部門“沉默”,於是利用工作之便,在3個月內便弄清了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和公司員工的細節情況。半年後,他回到了自己原來的位置,開始利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對公司運營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裁減了一批人,提拔了一批人,並對公司賬目進行整頓,在短短一年內,公司的利潤有了大幅度提高。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傑出人物,光是心高氣盛,有一顆追求完美的人是遠遠不夠的,從低處開始並不是降低身份,自敗下風。在例子中的年輕人,若是他當初“心安理得”地坐到總經理的位子上,而沒有深入到下麵看似低級的崗位上親身體驗,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全麵了解整個公司的人事與財務狀況?怎麼可能一針見血地看破公司的弊端所在?又怎麼可能如此迅速地對症下藥,給公司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些成績都源於他能夠認清自己的角色與能力,了解自己缺什麼,肯從小事情做起,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總而言之,我要告訴追求完美主義,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人,不要覺得“一口就能吃出個胖子”,也要看你的胃能不能消化了那麼多的食物。完美的事情的確讓我們向往,但不切實際的想象隻是空談的理想主義。認清自己的能力,不在乎做事的起點是否在哪,隻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拚搏,必定會闖出一翻別樣天空,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存有遺憾和不足,但它們卻能實實在在地被我們抓在手中,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8.還有下一次,很多事情並不都是一次完成

完美主義者通常非常害怕失敗,在他們的人生字典裏所有的事情要圓滿完成,不需要修改,不需要完善,隻想體會一步到位的成就感。

而因有這樣的心理,在做事情時希望自己一次做到完美和經典,卻因此耽誤了很多的時間。我雖然不是個完美主義者,但在寫一個書稿的過程中,卻體會到了尋求完美帶來的痛苦。

那是我第一次獨立完成一部書稿,從策劃的完成到尋找合適的出版社,繼而簽合約,談價錢……初次嚐試獨立完成的我什麼都感覺很新鮮。當一切都辦理完成,開始寫書稿時,我卻遲遲不敢動筆寫。因為,我很喜歡這個選題,我想把這部書稿完成得最好。每天我都在查資料,看相關的書籍,總覺得自己還欠缺很多,需要完善之後,才可以動筆去寫。結果,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一個月了,編輯打來電話詢問我書稿完成得如何時,我才恍然大悟:在這一個月中,我竟然一個字都沒動。我突然感覺很恐慌,這樣下去,時間來不及了。我在博客中寫道:我想做得更好,所以我不開始,害怕不完善的準備從開始就要失敗。

但是,時間告訴我必須得開始動筆了,於是,我強迫自己去寫。就在這樣的狀態中,我完成了14萬字的書。可我再次通讀完成後的內容,發現有很多章節寫得很好,而有的章節寫得很膚淺。然後,我又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修改。

終於在編輯要求交稿的前一天,我給編輯上傳了文件。之後,稿子順利進入二審、三審,其中編輯沒有提出任何大的改動。

經過這件事我總結出:越是想做得最好,卻越是不敢開始。我想這種心理與追求完美的心理是相似的吧!害怕一次沒有完成得最好,遲遲不肯開始,卻錯過了大量的時間,浪費了很多精力。在我沒有動筆寫書稿的那一個月裏,我雖然每天照常吃飯,睡覺,可心裏,腦裏想的都是書稿的事,我一點也不感覺到輕鬆,整天很煩惱,時時惦記著書稿的事,貌似在做寫前準備,實際卻是在逃避失敗。而在之後趕稿子的過程中,雖然寫作時間常常到晚上11點多,但仍然不感覺累,看著自己完成的內容,心裏有滿滿的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