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比賽開始了,麵對給定的食材,中國隊選擇了製作有中國特色的紅燒肉和炒冬菇。菜譜定下來後,大廚和助手們開始了準備工作,大廚讓助手把冬菇切成塊,助手們的動作很快,就在大廚一轉身的時間,他們把所有的冬菇都切完了.待大廚回過頭時,大為吃驚,助手們的冬菇塊也太大了,而且滿滿一盆的冬菇塊,這樣炒出來的效果也不美觀啊!助手們都低下了頭。看來大廚是個精益求精的人,他立刻讓助手們重新為冬菇改刀。隻有四個小時的做菜時間,當助手切出了大廚滿意的冬菇後,時間已經過了三分之一。接著,大廚開始燒紅燒肉,這次助手們對肉的改刀很小心,生怕再出錯。但紅燒肉出鍋後,助手品嚐後發現肉很鹹,大廚又開始為解掉些鹹味想了很多辦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離評委品菜隻有十五分鍾時,大廚才開始炒冬菇。
總算把兩種菜擺盤端上,大廚搖搖頭,似乎知道自己這一輪肯定會輸。果然,評委們對紅燒肉的鹹味減了分數。還有炒冬菇,其中一位代表媒體的女評委在采訪時說:“這炒冬菇太普通了,我也能燒出這味道,可能味道更好些。”這一輪中國隊被法國隊趕超。
在這一輪結束的采訪中,中國大廚說:“助手們切冬菇時,我沒有告訴明確,耽擱了時間,以致後邊的時間越來越緊。”
而在我看來,第二輪中國大廚之所以失利就是他太在意冬菇的形狀了,改刀浪費了時間,也給助手的心理施加了壓力。其實,在比賽剛剛開始,出現的形狀問題雖然有些影響效果,但從大局來講是不能浪費時間的,廚藝比拚要的是味道和創意,如果隻是單純的把冬菇塊切大了,那這個問題是不能直接影響到結果的。若是本想把冬菇切成花,卻切成了丁,那這個問題用大量的時間修補還算合理些。而若並非如此,那浪費時間就不可取了。所以,中國大廚麵對失敗並沒有總結出自己的缺點:對不太重要的細節過於苛刻,不能著眼於大局。而他之所以會這樣在“小”事上鑽牛角尖來自於他追求完美的想法。
人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正確的,從來不正視自己的煩惱和心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就比如一些過於追求完美主義的人,他們必須要求所做的事情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從來不忽視任何細枝末節,哪怕隻是一丁點,微不足道的問題,他們都要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後,再去完成其他的工作。而事實上,就在它解決那些不太重要的問題時,丟掉的卻是時間和被浪費的精力。
我們知道,追求完美的人是不能讓任何瑕疵影響整件事情的,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按照他事先定製好的計劃完成,差一丁點都不行。可是,時間是流動的,事物的發展也不是必然的,在他的行動過程中,一定會有些計劃之外,讓人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但追求完美的人不允許這些變化破壞他的完美計劃,所以,在臨時出現的某個問題上便會一直耗下去,直到把問題按照他的計劃解決掉,才可能繼續原來的工作。
這就是標題所揭示的內容——追求完美的人,會去做鑽牛角尖的傻事。當然,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在“犯傻”,相反,他們會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追求精益求精、高質量地完成工作的行為是高尚的,嚴肅的。隻有那些做事大大咧咧、稀裏糊塗的人才會馬馬虎虎了事。也許,在這裏提出做“傻事”,追求完美的人會非常鄙視的。
而正如那句詩告訴我們,“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追求完美的人就如身在廬山中的人,他們因為完美而過於挑剔,而挑剔的毛病也隻是他們個人的自我想法,那些想法並不是有百分之百的理論根據和道理。有些要求他們追求得過於細致,根本毫無根據和意義,甚至有些無厘頭,但在追求完美之人的概念裏,那就是破壞完美性的最大問題,不惜付出多少代價都要解決掉它。
追求完美的他們腦袋裏隻有一根筋,那就是事事講求完美,在那些毫無根據和意義的小事上下功夫,浪費時間,這難道不是在做“傻事”嗎?而世界上什麼樣的事情才算完美?我們不可能做到最好,隻能一步步不斷地完善事情,讓它越來越好。那麼,追求完美的人不能放眼於大局和將來,隻是把目光限製於眼前那點微乎其微的小毛病上,他們為此心煩意亂,身心疲憊,結果卻還耽誤了處理整個事情的全局發展,真是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