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感覺甜蜜、溫馨,是我們所有人向往和追求的。幸福是一種體驗,是一種感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但是,能得到幸福並不是事事順意,一帆風順,完美無缺的。若是你刻意地去追尋一種因為完美而有的幸福感,那麼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幸福,你所感觸到的永遠會是遺憾,失望,無奈。因為,幸福的感覺與是否完美無本質聯係,你用世間不可能實現的完美去體驗幸福,那是本末倒置、南轅北轍。
當我們同事坐在一起提起關於幸福的感覺時,一位新調轉來的大姐語重心長地說:“其實人哪會沒有不如意的事呢?就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那些事了,我婆婆身體不好,大病沒有,小毛病不斷,為了減輕她的病痛,我買醫學方麵的書看,也讓我學了不少的醫學常識,快成半個醫生了。老公連著幾年得腎結石,雖然不會要命,但是很折磨人,這讓我學會了足底按摩,徹底讓老公遠離結石。老公又得了抑鬱症,在那幾年的醫治過程中,我懂得了如何學會保護自己的心靈,知道了怎麼讓自己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這麼多年來,我看到家人們越來越健康,我感覺莫大的幸福。我把所有的經曆看作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最珍貴的回憶,這些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所以幸福不是事事順心,我愛我的家人,並不把家人當作是負擔,所以我照顧他們很幸福。”
大姐家庭的故事讓我們大為吃驚,一直以來,我們從未在她臉上、言語中獲得任何關於不幸福的信息。我們羨慕地看著大姐,大姐不好意思地繼續說:“幸福不是事事如意,不要一味地挑剔生活的不足,而是你的目光能夠超越眼前的煩惱。”
這話說得太經典了,我們為大姐鼓掌。
是啊,我們有時候甘願冒著背負終身之憾的危險,刻意去剔除生活中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瑕疵。其實,那帶著瑕疵的珍珠就是一顆完美的珍珠,但非要固執的要去掉瑕疵,最後什麼也沒得到。而隻要我們把握好自己手裏的那一顆實實在在的珍珠,學會包容與珍惜那麼就能從彼此心靈的合弦裏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莫要覺得幸福存在於完美的事情之中,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的不完美之中。完美其實隻是自己對某一個事情認同,那隻代表著你個人。就像那個尋找幸福藤的青年那樣,最終得到完美和幸福,需要的僅僅是放下心中對完美的執著,需要對自己和對世界保持一點寬容的態度就夠了。
4.斷臂的維納斯為何最美?
斷臂的維納斯是“缺陷美”的代表,它的美來自於維納斯斷臂的“殘缺之美”。任何一個人麵對維納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殘缺的雙臂。麵對這殘缺的雙臂人們扼腕,人們歎息,甚至流淚。
幾百年來,不少藝術家對這雙殘臂做出種種的猜測和估計,他們提出許多修複方案,為她補上各種姿勢,但沒有一個複原方案能令人滿意,於是人們隻好讓其保持原狀。維納斯的斷臂的美,讓讀者產生無窮無盡的想象,讓人盡情感受她的整體美,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留下空間讓審美者用自己的心靈和感受去填補空白,這恐怕就是斷臂所帶來的殘缺之美的妙處。
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期待實現完形的美。在美學上,經常把缺陷當作一種美。有了缺陷才更真實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覺到人類追求完美和進步的最深層的呼喚和力量,所以缺陷美在美學上的實質是:它能喚起人某種特殊的感受,能激發人其他聯想,在與完美的對比中,缺陷使人感覺到追求進步、追求美的需要,從而具有了積極的意義。
因此,缺陷美實際上是具有哲學上的意義的。有了缺陷,才不斷去努力追求完美,努力完善自己,完善周圍的環境,於是整個世界才有源源不斷的進步的動力。正是唯物辯證法的不斷解決矛盾,從而不斷取得發展的道路。
月兒無法永圓不缺是缺陷,花開無法永開不敗是缺陷,天空不能永保湛藍亦是遺憾。但缺陷並不僅僅表示凋零、隕落,有時它是一種懾人心魄的美。
比薩塔的傾斜是缺陷,圓明園的淒涼是缺陷,維納斯的斷臂亦是缺陷。但這種種缺陷不會給人以悲的感覺,因為它們是曆史的見證,是精神的化身。它們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美,美就美在它的不完整。
當然,我知道幾乎每個人在內心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衝動,當一個人對於現實世界的殘缺體會越深時,他對完美的追求就會越強烈。但是,盡管我們不願承認,但事實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們或多或少都有些瑕疵。而過於追求完美就變成了一件可怕的事。試想,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完美無缺,便會因心理負擔的增加而不快樂,使人陷入一種生活的困境,追求完美所帶來的焦慮、沮喪和壓抑。而越是想達到完美境界的人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因為,事情剛開始,追求完美的目標就擔心著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輾轉不安,這就妨礙了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失敗,就會異常灰心,想盡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避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