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苛求完美,等於自討苦吃(1)(1 / 3)

世界沒有完美,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小壞何妨?小壞可以使桔子更甜,小壞可以使男人更可愛,額頭的痣,使美人更嫵媚。苛求完美的人,最容易心累,因為完美是沒有止境的,達不到完美,就會痛苦,凡事不要陷入完美的圈套中不能自拔。有些缺陷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善待它們,你將會另有意外的收獲。

1.第一時間接納自己

來看一個關於圓的故事:有一個圓被切掉一小塊,它覺得自己不完美了,便到處尋找丟失的那一片。因為缺了一塊,所以它不能向原來那樣有風馳電掣的速度,它滾得很慢,於是便和沿途花花草草打打招呼,偶爾還和小蟲子聊上幾旬,有時累了它就在陽光下舒舒服服地曬曬太陽,盡情享受陽光。它找呀找,找到很多碎片,但都不合適,終於有一天,發現了絕對適合的一片,它為再次變得完整感到興奮。

然而,當它再次開始滾動時,因為是一個整圓,滾得非常快,盡管它能很快到達目的地,可是,它卻再也無法欣賞花兒的美麗,也顧不上和小蟲子說話了,它發現,原來完美並不一定就快樂。於是,它忍痛割愛,還是丟下那找到的一片,慢慢地滾下去……

從這個故事中讀出一個道理:在很多時候,追求完美反而會喪失生命的本真,會與快樂相悖。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一味地追求完美,隻會讓自己離生活越來越遠。”

就像這個圓一樣,因為被切掉一小塊,它覺得自己有了缺憾,不被人所喜歡。追求完美的人也一樣,表麵自負的他們,內心卻脆弱、自卑。他若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就不能在與人交際中贏得別人的喜愛,老是怕自己會“出醜”。 所以,他們情願不做事、不講話、不交際,以免在別人麵前暴露自己的弱點。

有這樣的想法,就在他們心有這樣的烙印——隻有完美,人們才會愛他們,才會看重他們。他們很少看到自己的優點,總是在關注自己的缺點,而且總是不知足,也很少肯定自己。他們的人際交往圈子很狹小,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行為會被他人取笑,他們很在意別人眼中、口中的自己。如聽到,某某又買了新房子,完美主義者們會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才不能像人家一樣有新房。所以,麵對新的交際圈,他們很想可又不敢融入到群體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他們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他們給自己製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以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帶給自己的卻隻有沉重的壓力和深深的自責。

於是,在燈光燦爛、樂曲悠揚的宴會廳裏,你永遠看不到他們的舞姿,他們總是怕別人笑話自己舞技拙劣,總想等到有一天自己成為舞林高手時再一顯風光,這樣的人總是在矛盾的心緒中做看客,失去了許多享受快樂的機會。

而其實,完美主義者們的想法都是多餘的。想想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人接納另一個人很難,但一個人接納自己更難。我們時常對自己不滿,為自己的缺點懊惱與煩悶,千方百計想掩飾。但是,自己又不像別的物件,不喜歡了就可以隨時扔掉;也不和別人一樣,合得來便相處,合不來便分手,用不著去委曲求全。那麼,對於自己的不滿意,不完美之處,若是時時想著這些不足,卻又脫離不了,隻能是時刻折磨著我們。醜陋使我們不敢大聲講話,不敢仰起頭走路,不敢麵對他人的注視,在美麗的人麵前,我們更本能地感到自卑。

因此,若想克服完美主義的病態心理,最重要的是先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正視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所有。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呆。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裏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既醜又笨的鄉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與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衝衝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從來就不屬於我。”亨利一臉悲戚。

“不,我剛剛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征,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