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一個故事: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隻有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居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家夥,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讓我有一顆平靜的心,叫我在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這位軍人,失去的已經夠多了,但他坦然地接納這個事實。他向上帝祈求的同時,就已經得到了平靜的心。
大多時候,人們更多的是希望獲得,擔心失去。但如果能夠從失去中吸取到足夠的經驗與教訓,避免之後失去更多,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倘若我們能看得更遠、更淡、更超然一些,我們就會更加勇敢,無畏,自信,有了這些,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在失去時,我們心中免不了會有失落,否定自己的一切,但這個時候我們不可一味地意誌消沉下去,要學會看看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忘掉失去的,重新開始,一定會有些收獲。
有人把得與失比作一把刀刃的兩麵。試想,刀是相同的刀,僅有一邊刃是不能切東西的,那麼得與失相同,永遠並存。若你隻看到得的一麵,並不代表失的那一麵不存在;若你僅看到失的一麵,翻過刀把,得那一麵便會展現於你的眼前。所以,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看待。
而如果我們能夠控製住自己無限的欲望,在認真權衡利弊下進行取舍,也就不會對得失擁有過多的執念。世間的許多事情,看起來完了,實則沒完;看起來沒完,實則完了,正如一句詩句所說的那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俗語講得好,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不得不失,不失不得。智者從不在意人生中的得與失,淡然麵對,隨喜生活。
8.停止毫無意義的自責,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英國一句古代的諺語,意思就是覆水難收。關於它有一個故事:
在紐約的一所中學任教的老師給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
這位老師發現,許多學生總是在交完考卷後內心充滿焦慮,考試完後積極地“對答案”,查看自己哪道題做錯了,並常常為自己的做錯了的題目感到不安,從而影響接下來其他科目的考試,甚至是影響了接下來的學習。
一天,老師在實驗室裏為同學們講化學試驗。他把一瓶牛奶放在試驗台的邊緣,很容易碰掉。所有的學生都沒有注意到這瓶牛奶。在試驗過程中,一位學生碰了牛奶瓶,瓶子落在地上,碎了。
正當學生為打碎瓶子而不知所措的時候,老師對著全體學生大聲說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然後他把全體學生都叫到周圍,讓他們看著地上破碎的瓶子和淌了一地的牛奶,並一字一句地說:“你們仔細看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瓶子已經碎了,不論你怎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再讓瓶子複原。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把瓶子放到安全的地方,這瓶牛奶還可以保存下來,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夠做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老師的這番話,使學生們學到了課本上從未有過的知識。許多年後,這些學生還對這一課留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為你的自責對事實起不到任何可以換回的作用。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在人生中隨時可有,而有些錯誤可以改正,可以挽回,但有些過錯卻無法挽回,已無回天之力時,若是一直沉浸在自責與悔恨之中,那麼無論有多少悔過之意,在事實麵前也顯得蒼白無用,所承受的痛苦折磨也是無一點價值可言,甚至可以說這種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長久下去,還會得心理疾病。
幾天前看新聞,說是有位企業家將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給手下自己認為信得過的心腹,結果心腹把事情搞砸了,讓他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這以後,他對錯誤耿耿於懷,大發雷霆。結果,他失眠了好幾夜,痛苦不堪,並且與手下那人的關係弄得很僵,但問題一點兒也沒解決。更嚴重的是,這件事還讓他想起了很多以前細小的挫敗,他在灰心失望中折磨著自己。這種自虐的情形竟然持續了一年,直到他向一位心理專家求救後,才徹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