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事情也有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細節固然重要,但也要辯證地識別這一細節和全局的關係。若是細小問題與事情的大局無本質聯係,我們便不必非要追求完美而去抓住那個牛角尖不放;如若是細小問題卻起到影響大局的關鍵性作用,那鑽個牛角尖是正確的行為。
所以,我們對人或對事,還是要用長遠目光去考慮。對人多看優點,對事要照顧全局。莫要鑽進完美的胡同裏走不出來,做些世界上不可能出現的完美之事。
有句話這樣說:如果你因為相信了人生而相信了完美,你也就相信了人生的完美;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完美而錯過了人生,你也就錯過了完美的人生。生命是否完美,隻在內心的追求,而追求的能夠獲得,並已經獲得,則便是完美。人生本無所適,隻在自身的看待。若閑雲清風,柳絮飛舞,霧花蒙蒙,秋雨紛紛,感受頗深。
7.低處流水積深潭:學會從低處做起,才能飛得更高
在我們明白了,世界上無十全十美的人,沒有完美無缺的事情,懂得了隻有存在缺憾的生活才能有強烈的幸福感,那麼我們就要把自己的要求降低,學會從低處做起。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一味地選擇“攀高奔高”,隻會讓自己摔得更疼。因為,追求完美之人想達到他們心中所想的要求,那其實是緣木求魚、水中撈月。這一過程,除了給自己帶來煩惱和身心俱憊外,別無它益。
雖然我們常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但低處流水積深潭,海納百川,成汪洋之勢,不也正是因為海所處的位置最低嗎?那,人生何嚐不是這樣?人有時置身於低處,也未必就是一種悲哀。“人往高處走”,其前提就是起步於低處。
歌德告訴我們:感到自己渺小的時候,才是巨大收獲的開頭。
這個世界紛繁複雜,外界環境日新月異,社會萬象豐富多彩。人們可以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顆明淨的心靈去認識外麵的世界,審視世間萬事萬物。然而,在審視世間萬事萬物的過程中,人們最難認清的不是那些看似複雜的事物,也不是身邊的其他人,而正是他自己。完美主義者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控製所有的環境,指揮其他人,完成超乎想象完美無缺的任務,但他卻永遠不考慮自己真正的能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辯證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正是知己的過程,放下對自己能力完美的想象,在自我反省中了解自己的內在自我,虛心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中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誠懇地請求這些給你提意見的人隨時監督自己。人無完人,喜歡事事完美的你同樣如此,你的身上也存在著不同的優、缺點,隻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準備給自己訂立目標。
另外,在前邊也提到過,追求完美的人都有些自負心理。從而導致他盲目自大,並企圖掩飾自己的缺點,而誇大自己的優點。看下麵的一則寓言便是這個道理。
有一條涓細的小溪,細小的流水是由山上淌出來的泉水和天上所下的絲絲雨水彙聚而成的。
一場大雨過後,溪水暴漲,細小的溪流一下子就變成了滔滔的洪水。小溪高興得忘乎所以,心中滋長了驕傲的情緒,很想把自己升格為一條滔滔的大河。
於是,小溪借助雨水的威力,使勁地衝刷兩邊的堤岸。它卷走泥土,衝塌石塊,盡力拓寬自己的河床。
令小溪感到遺憾的是,那可惡的風很快就驅散了帶雨的烏雲,明亮的太陽又高懸在藍天中了。雨過天晴,溪水驟減,不僅無力再拓寬河床了,而且那小小的溪流也被自己所衝積的泥石擋住了。
可憐的小溪不甘心成為一汪臭水,也不情願讓太陽把自己吮吸於淨,它拚出了一身汗珠,在亂石叢中曲折蛇行,艱難地尋找出路。最後,它躍進深穀,它把自己的每一滴水花,都奉獻給了它的合法主人——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