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來我並不是個愛哭的人,遇到煩心事鬱悶事,我總是習慣把它們壓在心底。即使有想哭的感覺,也拚命忍住不讓淚水流出來。偶然間,我看到美國一位學者的調查研究:人們情緒壓抑時,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人們在哭泣後,情緒強度一般降低40%,而那些不哭泣的,沒有利用眼淚把情緒壓力釋放出來的人,最後不僅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有時候甚至還會促使某些疾病的惡化。
可想而知,極力壓抑住的情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所以,我們應該盡情讓一些負麵的情緒通過眼淚的方式釋放出來,免得在過分壓抑的狀態下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生物化學家也告訴我們,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調查發現,長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因此,情感變化引起的哭是機體自然反應的過程,哭有益健康,我們不必克製。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哭是悲傷情緒的表達方式,哭是一種解脫,哭是開始痊愈的象征。人在“非正常時段”的“常態反應”中,哭泣是最直接、最外化的表現。在生活中,哭也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有人說哭也是延長壽命的一個因素。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統計數字均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壽命要長5―10年。有關專家分析稱,除職業、生理、心理等因素外,哭泣也是女性長壽的重要原因。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不哭不代表堅強。既然如此,那麼不論是男還是女,大可不必為了所謂的堅強而忍住眼淚了。從道理上講,“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我們應該在氣憤中找到向上的動力”……但從情感上講,哭能舒緩此刻氣憤的情緒和壓力,哭可以對自己的氣憤合理地進行疏導,這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
但是,用哭來宣泄情感也要講求適可而止。人的腸胃機能對情緒的反應極為敏感,憂愁悲傷和哭泣時間過長都會使胃運動減慢、胃液分泌減少、酸度下降,進而影響食欲,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生。所以,有人提出了“科學的哭”。 一般情況下,哭的“科學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哭的時間。 一個正處於心理失衡狀態的人,內心很脆弱,因此,不適合哭得太久,一般有3-8分鍾即可,這樣,既可以宣泄不良情緒,又不會因為過度傷心而導致神經係統出現紊亂。
二、哭的行為。 處於心理失衡狀態的人,一般內心是衝突的,因此,大多數人一邊哭泣,一邊用手掩麵,因為內心的情緒已經要爆發,但又覺得“這樣不好”、“太丟人了”等,這樣的一種矛盾狀態,會讓我們陷入內疚和自責中。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負擔,想哭就哭才是快意的人生。
三、哭的空間。 哭是個人最真實的自我表現,大多時候都是自己無法忍耐的,也是自己最脆弱的時候,若是不習慣在外人麵前哭,可躲在角落裏,或是到大海邊,高山上……有意識地用哭泣來發泄情感,在哪個地方其實並不重要。
總之,用哭來調節情緒是一種便捷有效的方式,哭是一種最為典型的“身心一體”的表現。哭可以釋放不良的情緒能量,如憤怒、煩惱等,使人從重壓下脫身,輕鬆快樂起來。
9.在無趣中挖到樂趣,無聊工作也有快樂
有三個砌牆工人在砌牆,有人看到了,問其中一個工人,說:“你在做什麼?”這個工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我在砌牆!”於是他轉身問第二個人:“你在做什麼呢?”第二個人說:“我正在修房子,這可真是件苦差事。如果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我可不願意幹這樣的粗活?”這個人又問第三個人,第三人嘴裏哼著小調,歡快地說,“我正參與興建這座宏偉華麗的大教堂。建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每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在此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感恩。”
若幹年後,心理學家在整理過去的調查記錄時,突然看到了這三個人的回答,三個不同的回答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想去看看這三個工人現在的生活怎麼樣。等他找到這三個工人的時候,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當年的第一個建築工人現在還是一個建築工人,仍然像從前一樣做著敲石頭砌牆的體力活;而在施工現場拿著圖紙的設計師竟然是當年的第二個工人;至於第三個工人,心理學家沒費多少工夫就找到了,因為他現在已經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老板,前兩個工人正在為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