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被人稱為“最樂觀的人”。這一天山洪暴發,大水漫過村莊。貝爾坐在自家屋頂上,樂滋滋地唱歌。鄰人劃著船到他家,大聲說:“貝爾,你的鴨子都衝走了!”“沒關係,它們都會遊泳。” “你的麥子也淹光了。”“沒關係,今年反正是歉收年。”“哎呀,水淹到你家的窗戶了!”“太好了,我正準備擦洗窗戶,這下省事多了!”
這個貝爾先生的確夠樂觀的了,人需要擁有海闊之心,事事豁達,看到希望,這樣的人哪還有愁事,哪能不快樂呢?
心靈的狀態決定了一個人生命的基本狀態。疲憊、厭棄、麻木入住心靈,看到的世界必定混沌汙濁、一潭死水;希望、鮮活、敏銳、熱情住進心靈,感知的世界必是春色遍野、生機勃勃。心是自我起跳的杠杆,樂觀是支撐心的支點。
在情緒悲傷時,要自信並進行自我調節。我國古代人有很多排遣胸中不快的方法,比如“臨風而嘯”,就是說在比較鬱悶的時候,到曠野之中大喊幾聲,任憑寒風拂麵,我自依然不動,頓時胸中積慮就會隨風而散,還有人喜歡在難過的時候讀書,大聲讀上那麼幾段,心情自然就好了。
一位成功學專家說過,你不可以改變一件已經變糟的事情,但你可以選擇快樂地對待它,這樣,無論你遭遇什麼,你都能夠在其中發現樂趣。若是此刻的你,早已經不滿意自己的現狀,想力求改變它,那麼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有了積極的心態,能夠積極樂觀地改善自己的環境和命運,那麼你周圍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2.掙脫心的牢籠,跳出悲觀的世界
有一個年輕的畫家,他身無分文,卻走進一家豪華高檔的大餐廳,點菜吃了好幾打的生蠔,他希望在蠔殼中發現一粒珍珠來付賬。
或許你是把他當成了一個笑話來讀,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能有此等襟懷灑脫過日子的人,其生活必定更加快樂、更加充實,因為這種人不知道什麼叫“憂愁”。
有一位智者說過:“生性樂觀的人,懂得在逆境中找到光明;生性悲觀的人,卻常因愚蠢的歎氣,而把光明給吹熄了。當你懂得生活的樂趣,就能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
愛迪生在尋找燈絲材料的過程中,做了1200次試驗,失敗了1200次。別人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還要繼續嗎?”愛迪生說:“不,我沒有失敗,我已經發現有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從愛迪生的話語中,給我們的啟示是:人性的樂觀和悲觀,其實主要還是自己的心態問題。就好像兩種性格的人走進同一片森林,悲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蚊子太多,吵哄哄的,影響了他欣賞花草的雅興;而樂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除了美麗的花草,還有蚊子在唱歌,真是太美妙了。如果兩個人再走出這森林,悲觀的人可能又會說無聊、鬱悶和壓抑之類的話了;而樂觀的人就會覺得四周一片明亮,自己的內心世界豁然開朗。所以在同一環境下的兩種不同心態的人,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暫時解決不了的困難,隻是一味地悲傷歎氣,那隻會讓自己愁上加愁,這樣對問題的解決也沒有益處。那麼,不妨讓自己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麵對困難,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就換一種方式,換一個心情,到最後說不定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況且,快樂過是一天,優愁過也是一天,每個人每天都平等地擁有24個小時,為何不讓我們重拾微笑,快快樂樂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人擁有了樂觀心態,將使他的心理年齡永遠年輕。當他朝著奮鬥的目標邁進時,他會增加自信,會獲得最大的快樂。正如一位藝術家說:“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控製風向,但你可以改變帆向;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製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以,還等什麼,快從悲觀的世界中跳出來吧!試著改變一下心態,相信自己將成為一個樂觀豁達開朗之人!
可是,我們知道,積極的心態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個人性格、經曆與努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世界上最偉大的勵誌成功大師拿破侖·希爾指出:“積極的心態需要反複的學習與實踐。就像我們打高爾夫球那樣,你可能在某個時刻打了一兩杆好球,便以為自己懂了這項運動,但在下一個時刻,你可能連球都擊不中呢!我們需要每一天的學習,以克服自己的負麵習慣,將自己調整為正向的思維方式。”他在采訪了許多成功人士之後,為我們總結出了如下培養積極心態的作法,我們不妨好好加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