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是悲觀還是樂觀?你的心態很重要(1)(1 / 3)

悲觀和樂觀是一對性格迥然不同的兄弟,他們的不同在於,樂觀者遇到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如何去做;而悲觀的人遇到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事有多困難。可是,既然我們要去麵對一件不得不做的事,那麼是樂觀地對待它,還是悲觀地麵對呢?我想,誰都希望充滿動力地去做一件事,所以,答案是樂觀地對待。

可見,兩種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心態,樂觀可在困難中看到希望,而悲觀者則在順逆裏看到的都災難。不要覺得悲觀主義與生俱來,其實,人生態度是可以改變的,隻要我們相信自己。

1.悲觀主義,心累身累

有一位母親是個悲觀的人,她在做事之前,所想的都是關於這件事不好的那一麵。有天大半夜,她的孩子發燒了,急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一個勁地說:“這大半夜的發燒可怎麼辦啊?唉呀,小家夥臉這麼紅,閉著眼,是不是燒糊塗了。”家人在一旁安慰她說:“你別急,先給孩子量量體溫。”在等孩子量體溫的過程中,母親仍舊是一臉愁容,說:“醫院能有醫生嗎?值班大夫能給看好嗎?一會去醫院不知道好不好打車?……”這位母親一連串的問題沒有一個是對女兒有利的。結果孩子發燒37.9度,這位母親才放心。

有孩子的家長經常會遇到上邊所講的事情,若是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保護人——母親自己都不知如何是好,腦袋裏想的全是悲觀的,不利己的方麵,恐怕孩子的病不嚴重,也被母親的樣子嚇著了。

還有的人早上起來偶爾頭有些痛,便立刻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嚴重的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瘤?通常會越想頭越疼,隻有醫生說沒病才能放心。這也是悲觀主義的想法在作祟。

悲觀的人常常會把一個很小的麻煩、挫折放大,從而阻礙自己前進的腳步。正如那句話說:“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可見,生活並沒有那麼可怕,挫折和麻煩也不是生活的常態。挫折並不能摧折人的生命力,人的心態才是最為關鍵的武器,隻要我們心態樂觀,挫折遲早會在陽光的照射下如白雪般融化。

因此,究其本質,悲觀者隻是沒有全麵地看待事物。倘若他們能看到事物陽光積極的一麵,那麼必定不會害怕紮人的荊棘叢,也必定不會為眼前的挫折哭泣。

悲觀的人對未來持否定的看法,他們總是把人別人想得很壞,他們眼中的別人也總是呈現出一副自私的嘴臉。對於悲觀的人來時候,他們很難去信賴別人,常常躲在自己的軀殼裏,不願意和外界接觸,更不願聽取他人中肯的意見。其實,心轉就能逢春,快樂和痛苦不過就是一念之差的結果。

來看一個關於應聘的故事:兩個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職,經理把第一位求職者叫到辦公室,問道:“你覺得你原來的公司怎麼樣?”

求職者麵色陰鬱地答道:“唉,那裏糟透了。同事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部門經理粗野蠻橫,以勢壓人,整個公司暮氣沉沉,生活在那裏令人感到十分壓抑,所以我想換個理想的地方。”

“我們這裏恐怕不是你理想的樂土。”經理說,於是這個年輕人滿麵愁容地走了出去。

第二個求職者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答道:“我們那兒挺好,同事們待人熱情,樂於互助,經理們平易近人,關心下屬,整個公司氣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發揮我的特長,我真不想離開那兒。”

“你被錄取了。”經理笑吟吟地說。

第二個求職者之所以被錄用,是因為經理不喜歡聘用一個隻會抱怨的人。一味抱怨的悲觀者,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麵,即便到春天的花園裏,他看到的也隻是折斷的殘枝,牆角的垃圾;而樂觀者看到的卻是姹紫嫣紅的鮮花,飛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裏到處都是春天。樂觀者也比較容易克服困難。因為他會積極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不利的條件轉變成有利的條件。

那麼,有著悲觀情緒的人,是不是得改變自己的心態了呢?誰的人生都是充滿著挑戰和刺激,哪能沒有麻煩?本是一件小事,若是人人都把小事變大事,小麻煩變成大麻煩,心裏自然產生了畏懼情緒,哪還有勇氣去解決麻煩?那樣的世界怎還能進步?所有的研究者都是通過一次次失敗的實驗總結,繼而找到真理,他們所具有的就是樂觀,自信自己能成功,因此才有勇敢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