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1 / 3)

此刻,平日猥瑣卑微的賓三麻雀不見了!立在我們麵前的,是一顆清醒的靈魂,是一副傲岸的性格,是一股昂奮的情緒!這裏,有對昔日心靈上累累傷痕的吟哦,又有對新時期曙光的期冀;有懲惡揚善的原始報複心理,又有警醒告誡勿蹈覆轍的動因。賓三麻雀在這短暫的時空裏呈現的思想性格的複雜及其光彩,遠勝過他的大半生。

順便提一下,作者不久前才發表的一個短篇《病房紀事》,也寫了一個“一時品不出他的滋味來的‘酋長’式的人物”——公社書記賴子立,思想性格有一定的複雜性。但在寫法及人物性格創造上,似乎與《我們建國巷》及王大福的性格基調有某些相似之處。

葉之蓁的短篇小說裏,有不少篇是反映青年的愛情生活的。它在同類題材中,究竟提供了一些什麼樣的新東西?也值得我們來著重進行探討。

人類的存在及其運動,除了物質生活的維係外,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人的才能和價值的最充分的發展。愛情生活,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生活其他方麵的發展需要,如工作、事業、信仰等等。因之,愛情生活成為文學創作中一個永不枯竭的題材,這是生活邏輯本身所使然。打倒“四人幫”後,我國的文學創作中出現了一些有突破性的反映愛情生活的作品,但令人遺憾的是:這類題材中的精華之作仍然不是太多,而平庸、浮淺、虛假之作卻不少。幾個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糾葛,最後都在對待四化的分界線上受到了檢驗,找到了各自的歸宿,這似乎成了現在最時髦、最省事的一個愛情公式。其實,生活遠不是這樣簡單、平板的。更何況人的感情呢?最近一個時期,愛情題材的作品有所開拓。這就是作家越來越注意和重視人們對愛情生活的現實性的發展要求,以及極需重新確立的一些愛情道德觀和審美趣味。在藝術表現上,越來越趨於心理因素,趨於描寫的細膩和婉約。葉之蓁的愛情小說,主要的表現對象,是工廠的青年工人;涉及的內容,是青年工人愛情生活最初階段的感情的、性格的、心理的一些因素;藝術表現上,質樸而不修飾;初讀起來,不免感到有點“清淡”,但細細咀嚼,卻覺得似乎有些特別之處。它的代表作,就是《我們正年輕》。

小說中的青年女工閔星,她被生活欺騙過,感情受到淩辱。但她改變了工作環境之後,她的“開放型”性格(樂於與各種男性交往)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複活了,以至又引起了許多男青工的思慕。殊不料,悲劇的種子,正是借助於世俗的偏見作用於她的個性,而悄悄發芽、生長起來。她同時麵對三個男性的追求,雖有自己的選擇,但她背負的精神十字架畢竟過於沉重了,在可畏的人言麵前,她那“開放型”的個性不堪一擊,終於沒有作出勇敢的理智的追求,而接受了一場因“誤會”而帶來的婚姻結合。

小說中的第一個男性——小潘,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作風正派。當閔星出現在他的生活圈子裏的時候,他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恬靜而有節奏的生活”被打亂了。閔星出眾的美貌,對小潘有極強烈的魅力。自然,他也讚賞她的勞動精神。然而,他畢竟太缺乏生活的經驗和感情的經驗,當他風聞閔星過去的所謂“不光彩”的曆史時,世俗的偏見,便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以致不假思索,就堵住了自己追求的路。他失去了閔星,在感情作出第一次抉擇時,成為了失敗者。

小說中的第二個男性——張民主,是這場感情糾葛中的幸運者。閔星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一場純粹的“誤會”,卷到了張民主的身邊。張民主本人的品格是無可非議的,他憨厚、老實,認定了的事情三匹馬車也拉他不回。但是,他關於愛情及其價值的觀念、知識,卻可憐得很。作家斷言張民主與閔星的結合將是享福的,是否過於樂觀?從生活的現實看,前景有兩種:可能幸福,也可能釀成新的更大的痛苦。轉化的條件,在於雙方能否建立起共同的誌趣、感情、語言,提高修養,消融弱點。因為愛情,主要的不是對異性欲望的要求,也不隻是生兒育女,而是感情和誌趣的升華。

小說中的第三個男性——徐平,刻薄、狹隘,還有一種帶“原罪”的報複心理。連他客觀存在的外在美,看上去也有偽飾的成分。他追求閔星時,把她奉為天上的月亮;而遭到拒絕後,則汙損人家的名聲。他的報複方式是拙劣的,不能容忍的。他假冒閔星,給張民主寫了一封“求愛信”,這樣,他同時在兩個方麵犯下了罪過:促成閔星與張民主的“結合”,與現代精神文明關於愛的要求相抵牾;離異了閔星與小潘,更是違背了人性、感情和道義。

剛步入人生的青年,他(她)們在最初麵對異性的吸引和追求時,既無足夠的感情準備,亦無足夠的理智準備,而隻有對原始形態的美(外在和內在的)產生一種直觀的蒙矓的意識和追求,且自覺不自覺地受著某種陳腐的道德信條的約束,因之,他們的第一次感情衝動,第一次愛,第一次追求,甚至第一次結合,就注進了悲劇的因素,是非常不幸的。《我們正年輕》通過真實的人物關係展示的這個生活畫麵,對於涉世未深,又有著感情追求的年輕人,是會有啟迪的。

第一,擺脫世俗偏見的約束,將愛的基點真正放到雙方對人格、感情、價值的尊重上;

第二,愛並不一開始就是自覺的,有充分的“目的性”的,它是雙方感情互相吸引、滲透、啟蒙的漸進的複雜的過程。這裏,甚至充滿著偶然性。要善於捕捉愛的時機,作出決定性的追求,千萬不要重演“我曾在哪裏錯過”之類的悲劇;

第三,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愛,有各種各樣的結合,在現實中國社會的條件下,這種愛和結合,應該向更完美、更高級、更文明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