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著力報道我省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質性成果,如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精神文明建設的項目以及人的精神風貌等等;對文明示範點的報道,可有選擇性地進行報道,突出某一點;要對十七年來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文化建設的曆程作出經驗總結,展示取得的成就及成果;可將窗口行業優質服務、文明進步與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結合起來宣傳;要注意在抗禦大的自然災害中體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高尚情操,將其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結合起來;對有關精神文明建設題材的報道,要以正麵宣傳為主,但不應缺乏對負麵現象的批判性、批評性、揭露性的報道;對某些兩個文明建設成就突出的鄉鎮,要著力發掘,大力宣傳,一定要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3.社會新聞報道
我們日常大量的新聞題材都屬於社會新聞一類,這類題材也是群眾最關心、可視性最強的題材,但是,對這類題材的把握也比較難,一是材料的來源難,特別是鏡頭的把握難度更大,對一些罪案的題材、事故的題材及大的自然災害的題材,電視采訪是所有媒體中風險最大的;二是報道尺度的把握難度大,題材比較敏感,有很多時候片子拍回來了因觸犯了一些地區或部門的利益或有損形象,連播出也成問題,特別是地方台,這方麵的困難更大一些;三是正麵題材的發掘、強化難,通常,正麵題材都不是突發的,題材的可視性相對較弱,而且我們在處理正麵題材時往往加入某種導演的成分,因而傳播的效應也較弱。
社會新聞通常有較強的時效性,而發生在廣州市以外的突發性新聞省電視台隻能通過市級電視台提供的素材實施報道,這是省電視台的弱點同時也是市級電視台的最大優勢。但如何將省電視台的采編專業技術優勢與市級電視台的機動能力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現在我們考慮的辦法有實施前期的策劃組織題材;或通過對市級電視台采編人員的業務培訓以求得到合乎省電視台要求的稿件及素材片,這兩個辦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未必能解決當務之急。而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建立一套采編規範,根據省電視台的采、編、播要求,由市級電視台自主作業,這樣,在時效性、實效性及規範化等方麵都有可操作性。
在內容上,要看重社會新聞性的社會事件,抓好重大事件的追蹤報道,對重大的、有主導性意義的新聞題材,對影響大的突發性事件,要在我們的新聞版麵上有與其他媒介既相對統一又獨立的反應。要從提高人民生活狀況,從人的觀念轉變、新的人際關係及道德倫理的確立等方麵著眼,報道的內容越細、越具體越好。對重大的自然災害的發生,要報道災害造成的巨大損失,也要報道幹部群眾救災複產的巨大決心,報道衣、食、住、醫等方麵救災措施,更要注意報道抗災救災中體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高尚情操,報道當地群眾為改善生活狀況而作出的巨大努力,反映社會各方支援災區的舉措;對救災重建的報道,要突出黨和政府對受災群眾的關懷,反映災區群眾樹立信心,重建家園的精神風貌;要堅持按照已形成的一套成熟的媒體報道機製去操作,更好地發揮市級電視台的能量。對健康、環保工作的宣傳,以正麵報道為主,突出一兩個反麵典型,報道時,要事實準確,可以先報道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題材,隻有貼近生活的題材,觀眾才會關注。要努力探索采用新的報道手法去處理社會新聞題材,力求有新意,用新的觀念、新的視角去把握。
4.會議新聞改革與新聞輿論監督
廣東電視台從1995年開始,就在新聞改革的要求中明確提出,首先以對會議新聞進行改革作為突破口,經過兩年的具體實踐,已初見成效。現在,省電視台常規的、單純的會議報道已大大減少,我們的記者開始習慣於從會議中找信息、找有價值的新聞,並力求避免過多的會場鏡頭,這種做法甚至也開始應用到全國和全省的人大、政協兩會的會議報道。但是,常規的、例行的會議報道在我台及一些市級電視台仍然存在,大篇幅的會議新聞,長長的領導人與會的鏡頭仍時時可以見到,這與我們的新聞改革的要求不相符合,同時也減弱了我們與其他新聞媒體的競爭力,也是對有限的頻道資源的一種浪費。因為會議新聞多必然減少了其他信息的播出量。當然,會議新聞的改革才剛剛開始,內容空洞的會議新聞仍然存在,有些有內容的會議新聞因為會場鏡頭多,依然令人覺得沉悶,我們的會議主人仍然未能習慣於在會場外輕鬆自如地接受采訪,這種情況大概仍然會延續較長一段時期,不過我們的責任就是通過我們的工作逐步使會議新聞報道進一步得到改善。
至於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們的工具執行輿論監督的功能,相信無論是省電視台還是市級電視台,都會碰到這樣的難題,不但對領導人、對普通的行業行政人員,乃至對一些與群眾密切相關的行業窗口,如醫療單位、郵電部門、國有企業的服務窗口等,行業的不正之風仍未銳減,極個別地方還有蔓延之勢,而我們總是在行使輿論監督這個武器時,還有點閃閃縮縮,不夠理直氣壯,在目前的形勢及體製下,這種狀況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為了舒緩群眾的不滿情緒,我們仍然要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去做這項工作。市級電視台要努力征得上級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並聯同省電視台來做這件事,特別是對一些屬於違法行為的不正之風,無論是對哪一級領導人,如果我們不及時行使監督的權利,將是一種失責。當然,在行使輿論監督的過程中,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會使我們的工作發揮得更有效,例如采用隱蔽拍攝、對當事人進行背影采訪及對采訪對象的商號、牌照、單位名稱等打上馬賽克等手法,避免媒體與執法取證上的角色混淆,將是保持我們的角色地位的明智做法。
5.我們與其他媒體競爭的策略
目前,由於各種媒體的數量不斷增多,競爭激烈,而受眾資訊需求及與之相關的市場規模增長滯緩,這使得同類媒體 (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及跨媒體(如電視與廣播,電視與報刊)之間的競爭態勢日趨白熱化,尤其是我們電視領域,由於境外節目引入有線電視網絡,使這個最重要的資訊媒體完全處於開放狀態,節目經營遇到全方位的嚴峻挑戰,電視新聞節目更是首當其衝。
今天,我們不談境外電視新聞對我們的影響,畢竟,我們在這方麵仍然有著頻道覆蓋地域的優勢、新聞資源的優勢以及受眾地緣地理文化的優勢,加上有省電視台與各市級電視台多年營運而建立起來的新聞資訊網絡,這些因素保證了我們作為地方新聞傳媒不可替代的主體地位。這裏,我想談談跨媒體的競爭問題,特別是在新聞領域,我認為,重視這個領域的跨媒體競爭的態勢,了解其他媒體的宣傳動態是有現實意義的。
當前,各大報在新聞資訊方麵的新舉措表現在幾個方麵,一是資訊來源的不斷擴大,省報在向省各資訊領域擴大的同時,將觸覺伸向中心城市及各地級大市,市報則將觸覺伸向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區中心城市;二是重視大板塊的方式進行報道,以主導的態勢掀起輿論熱潮、造成聲勢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三是將與重大新聞事件相關的知識介紹置於新聞傳播的範疇,有時甚至在主要的版麵刊登知識介紹內容;四是將經濟領域、普法宣傳等方麵納入主要的新聞版麵以配合中心工作。各大報的這些舉措是受到同行競爭的壓力而采取的因應措施。
我覺得,以上幾點也是我們在進行電視新聞改革所要麵對的。過去,各市級電視台都因主觀或客觀因素的製約而形成了專注於轄下地域所發生的新聞事件,而很少去了解報道轄下地域之外的事情,更少去將這些事情與本地的情況作某種相關的報道,而省電視台的新聞得力於各市級電視台的支持,報道麵較寬,似乎是全麵的,但由於這種全麵性,又偏於忽略具體的細節,特別是受到版麵篇幅的限製,一些本來是重大的新聞往往也隻是單條報道,有分量的板塊式的係列、連續的報道不多,現在某些所謂的係列報道,時效性也不強,而真正反映事件過程的、動態的、多角度的連續係列報道仍不多見,特別是一些突發性的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的相關報道顯得很單薄,這除了有一個策劃意識的問題,還有一個對具體地域資訊的動態把握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同省電視台與市級電視台的溝通不夠有關,也與當地政府對新聞事件的傳播效應的理解偏頗有關,但也與我們是否建立起一套規範、有效、及時的信息通聯及傳輸手段有關,顯然,這首先需要我們樹立大眾傳媒的職業責任感及使命感,有了這樣的共識,我們才有相互信任合作的基礎,才能保持一致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