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裴矩(1 / 2)

平南將軍辛雷立下大功,楊廣也沒有忘記給他獎賞,一頂六品的征南將軍官帽子給了辛雷。不僅如此,為了擴大辛雷在江南的實力,楊廣此次給辛雷派來了幾千軍隊以及大批的物資裝備。大隋皇帝送來給養和軍隊,辛雷當然高興。辛雷對楊廣沒有太多的偏見,隻是這個皇帝不走運而已,一生的功績全都便宜了李唐父子,換回來的是臭不可聞的千古名聲。

如果沒有大隋皇帝楊廣一生四處征戰開疆擴土,萬邦諸國怎能來朝稱臣朝貢從而奠定大唐基業的盛世地位?如果沒有他北修長城北伐突厥,唐初北疆怎能比較安定?如果沒有他三征高麗,唐初東北怎能相安無事?如果沒有他開通運河,後來的宋朝繁榮怎麼來的?如果沒有他開創科舉,庶族子弟怎麼有機會位列人臣?如果……

大隋朝皇帝楊廣雄心壯誌,走得太急躁了,他是被大業給壓垮的皇帝,是與士族鬥爭失敗的皇帝。即使是亡了國,也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的遺產。

需要一百年完成的大業楊廣十年就完成了,他為後世留下了財富,留下了文化,留下了真正的大隋精神!結果卻被大業給累垮了,成就了千古荒淫無道的典型。

過了一千五百年,隋煬帝足足臭了一千五百年。民間的力量是可怕的,無數的文人騷客根據唐朝流傳下來的正史、野史、傳聞杜撰出不堪入目的故事。隋煬帝荒淫無道,甚至弑父……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是捕風捉影,跟著瞎起哄的是一些愚民!在他們眼裏隋煬帝幾乎沒有任何功績可言,幾乎全是敗績,一文不值。有時候辛雷都有些為楊廣感到不值。

楊廣正打算派裴矩到江都來丹陽宮敦促監工,借此機會順便讓裴矩過來為辛雷宣讀聖旨。同時,裴矩也是想見一見這個創造奇跡的年輕將領,最主要的是探查一下辛雷的虛實,觀察他對朝廷的忠心。

裴矩,隋和唐初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他出身世家,原名世矩,後為避唐太宗諱而改名去世字。他精通朝典禮儀規矩,幹練,擅謀劃。史載其:“為政勤奮,日夜操勞,研度經史記略,取其所長,從中問究良策”。為曆任主子所倚重。

隋文帝時,他因受命平定南陳和廣洲叛亂,頗具武功,才幹突顯受文帝賞識而得以重用,遷吏部侍郎,後受命經略西域十餘年之久,至隋煬帝時繼續被倚重,加官至右光祿大夫。

在經略西域時,他幾乎遍曆西域,不辭勞苦,往返奔波,殫精竭慮,充分發揮了一個外交家和戰略家的才智,用計使突厥內部互相攻殺分裂,從中籠絡、分化,嚴重削弱了突厥實力,消除了對隋王朝的最大威脅。

聖旨宣讀完畢,辛雷迎接裴矩在將軍府就坐。

“大人一路辛苦,屬下因軍務在身未能遠迎,多有不敬,還望大人海涵。”

辛雷將裴矩迎到上座,禮數周全,裴矩還是蠻高興的。

“將軍年紀輕輕戰功赫赫,今又再立一功,斬殺林士弘消滅南越叛匪,保江南平安。聖上多有盛讚,不愧為大隋朝棟梁支柱。”

“慚愧,保國安民本是我等軍人的職責。屬下做的還很不夠,定不負聖上和大人的期望。”

“此次本官受聖上委托一是來犒賞有功將士,再一個看看經過此次剿滅林士弘以後,長江以南的形勢。如果此地平靜了,聖上還是希望將軍回撤軍隊,畢竟江都形勢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