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高為何成為“熱詞”
身高是當代人審美的主要內容。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孩身材高大魁梧、女孩身材高挑婀娜,受到許多人的羨慕和追求。人們已經把身高作為人體美的一個重要內容,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一點。
身高是某些職業的條件。有些青年想參軍,想當舞蹈演員、運動員,卻因為身高不達標而不能如願。
有些年輕人不恰當地把身高作為擇偶的重要條件,甚至作為第一要求,這便是身高逐漸成為熱詞的原因所在。
2.矮小兒童有哪些心理問題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們變得內向、自閉,甚至抑鬱。一項由國內多家醫院參與的“生長發育異常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矮小患兒不僅有生理上的問題(長不高),而且心理也有問題。近六成的矮小患兒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心理隱患,如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社交退縮等現象。
3.何為矮身材?何為矮小症?何為生長障礙
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同年齡平均身高者視為矮身材。醫學上視成年男生身高小於160厘米,女生小於150厘米為矮身材。
矮小症是指隻要身高低於同地區、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或低於該人群身高曲線的第三百分位(通俗地講就是一百個這樣的孩子按大小個子排隊的最後三個人),醫學上稱為矮小症。
如果3歲至青春期前每年長高小於4厘米,青春期每年長高小於5厘米稱為生長障礙。
很多身材矮小和生長障礙的患者,沒有其他任何不適症狀。由於生長發育慢,平常生病都很少,多數智力發育也正常,家長常常不認為孩子是病態的。其實二者都是病態的,即存在影響生長發育的疾病,需要看醫生,積極查找原因並給予治療。
4.矮小症和侏儒症有何區別
以前矮小症和侏儒症是混用的。現在我們對孩子的心理感受比較重視,就逐漸不用侏儒症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侏儒症帶有一些歧視色彩,所以我們現在一般在專業書籍和科普書籍裏麵都要求寫成矮小症,有時隻用生長障礙來表示。其實兩個詞意義是相當的。
5.怎樣發現孩子偏矮
判斷孩子是否偏矮有兩個方法:
一是與同齡孩子平均身高比較。對於一個2~10歲的兒童來說,他的平均身高為(年齡×7+70)厘米。若身高低於同齡兒童平均身高5~10厘米,即比同齡兒童矮半頭,就屬於偏矮。
二是看孩子每年長高多少。若孩子3歲之前每年增長小於7厘米,3歲之後每年增長小於5厘米,就屬於偏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至少應每半年測量一次孩子的身高,若發現孩子身材矮小,應盡早去醫院內分泌科或兒科檢查,及早確診及時治療。通常一個人的身高受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最大,但外在因素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6.莫把矮小當晚長
身材矮小雖然常見,但是除了矮小沒有不適的症狀,既不影響生活,又不影響學習,所以家長和(或)孩子常常不能及時察覺其生長緩慢,往往要等到其身高明顯落後時才引起重視。此外在臨床上還發現許多家長往往把“矮小”當作“晚長”,想象著孩子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青春期猛長時期,結果卻錯過了矮小最佳診斷治療時機。
醫生提醒家長,孩子矮小是一種病。父母要定期為孩子檢測身高,計算生長速度,並密切觀察患兒的生長曲線。發現矮小要及時就診,盡早明確病因,早期進行規範化治療,不要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特別是生長激素缺乏症發現越早,應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越好,還越省錢。
7.何為高身材,何為巨人症
身高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之上(或第97百分位以上)者稱為高身材。如果身高大於及等於平均身高加3個標準差者,多為巨人症。
高身材的原因可歸納為三種:①內分泌疾病,如垂體性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性早熟、男性化綜合征、性功能減退等。②非內分泌疾病,如腦性巨人症、馬凡綜合征、同型胱氨酸尿症等。③正常變異,如家族體質性(正常高身材)和特發性超長。體質性身材高大,是由遺傳和後天因素決定的,如歐美人比亞洲人身材高,我國北方人比南方人身材高一些,父母個子高的,子女個子也較高,生活水平高,營養條件好,使得年輕一代比父母長得高大,都是正常現象。我們在籃球場上、排球場上看到的身高超過2米的運動員就屬於這種情況,他們是健康的。
巨人症是病,大多是因為腦內長有垂體瘤,過度分泌生長激素,導致身材快速、持續增長,其體格勻稱,可高達2.4米;易患其他代謝性疾病,故其壽命短於正常人。所以身高超常的人不都是巨人症患者。隻有身材高大並伴有血液中生長激素水平升高者才是巨人症患者。
如果預測身高超過均數2個標準差,有可能成為高身材,需要看醫生,以防引起高身材的疾病。
8.不要盲目“崇”高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正在逐步升高。毋庸置疑,近30年,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6厘米,好像人類的身高是越來越高了。家長和社會對孩子身高的期望值更是“節節高”,我們好像進入了一個“恐矮時代”,很多男孩希望自己人高馬大、玉樹臨風,而女孩們同樣渴望能像模特那樣身材高挑,亭亭玉立。
醫生在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高”迷心竅、盲目“崇”高的家長和孩子。然而,一個人的身材長多高是有客觀規律的。如父母親本身不高,卻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到一米八,或者骨骺已經閉合了,已經無法再長高了,仍不甘心。更有甚者采用一些極端的增高手段,如斷骨增高術,或者為生長發育正常的孩子濫用生長激素,其結果往往是可悲的。斷骨增高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引發骨髓炎,造成殘疾者屢見不鮮。濫用生長激素導致肢端肥大或繼發糖尿病者並非個例。如此這般悔之晚矣。切記:健康、健全的身體遠遠比擺脫稍許不盡如人意的身高重要得多。
9.誰最關注孩子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