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處方】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會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地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孤獨症,這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了。

以下是克服孤獨感的一些方法,隻要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⑴戰勝自卑。

因為自覺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不敢跟別人接觸,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種孤獨狀態。這就跟作繭自縛一樣,要衝出這層包圍著你的黑暗,你必須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織成的繭。其實,大可不必為了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憂思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樣又不一樣的。隻要你自信一點,鑽出自織的繭,你就會發現跟別人交往並不是一件難事。

⑵與外界交流。

獨自生活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一個常年在山上工作的氣象員說,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訴人家,可是他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所以他就用寫信滿足自己的這一要求。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翻一翻你的通訊錄,也許你可以給某位久未謀麵的朋友寫封信;或者給哪一位朋友掛一個電話,約他去看一場電影;或者請幾位朋友來吃一頓飯,你親自下廚,炒幾個香噴噴的菜,這都別有一番情趣。跟朋友們的聯係,不應該隻是在你感覺到孤獨的時候,要知道,別人也都跟你一樣,能夠體會到友誼的溫暖。

⑴為別人做點什麼。

跟人們相處時感到的孤獨,有時候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一樣,你無法跟周圍的人進行必要的交流,你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氣氛裏麵,你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很孤單,而他們之中那種熱烈的氣氛更能襯托出你的被冷落。要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麵,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夠為人家做點什麼,這很有好處。記住: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

⑵享受自然,走人社會。

一些習慣了孤獨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獨提供給他的閑暇時光。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活動,都是充滿了樂趣的,而孤獨使你能夠充分領略它們的美妙之處。這種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許多有過痛苦經驗的人都說,當他們遭到厄運的襲擊而又不能夠對人傾訴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江邊去,被清涼的江風吹拂著,心情就會漸漸地開朗。有一個感情豐富的女孩子說,她常常跑到最熱鬧的街道上去,她覺得隻要置身於不息的人流中,就會忘記自己的寂寞。

⑶確立人生目標。

也許因為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過慣了群居生活,所以現代社會才有了孤獨這樣一種世紀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被別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孤立無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總之是一種內心的恐慌,似乎人類的心靈越來越脆弱了。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內心的脆弱,最好莫過於給自己確立一些目標和培養某種愛好。一個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8、如何消除緊張心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加強,人們普遍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心理壓力加大,容易出現精神緊張,影響了工作和學習。因此,了解一下精神緊張產生的根源,學會合理調適精神緊張水平,這對於我們在競爭的社會中,盡快適應改革的環境,提高工作學習效率,還是大有益處的。

【專家診斷】

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的、適度的和強的三種。人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因為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例如高考時年年都有考生暈場,就是由於臨考前一段時間過多地考慮了考試成績好壞對自己終生的影響,過重的的精神負擔必然造成這樣的動機:我一定要考好,不然這一輩子就完了,這種強動機勢必造成過度精神緊張,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活動,結果反而考不出好成績,甚至暈場。

過度精神緊張還容易造成情緒消沉、悲觀厭世、自我封閉。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發展下去就會導致一係列心因性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可導致性格變態,少數人還會自殺。

有人曾說:在世界民族中,日本是一個喜歡自殺的民族,這與其社會競爭過烈,人們經常處於高度精神緊張之中是不無關係的。

美國有一項研究抽查了三個大學的962名學生,其中307名(31.9%)有過自殺的念頭,42名(4.3%)企圖自殺過,分析其原因是他們麵對競爭的巨大心理壓力,經常遭受挫折,長期精神緊張,因而萌生自殺念頭。

在我國據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調查,有16%以上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精神方麵的疾病占比重最大,這與大學生心理負荷過重,理想與現實反差大,因而常產生挫折感、孤獨感、自卑感有很大關係。

【心理處方】

過度精神緊張給人身心健康帶來的威脅是明顯的、嚴重的,那麼應怎樣做才能解除人的過度精神緊張而達到心理平衡呢?

提出合理的期望水平

俗語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每一個人都應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正確地分析自已的優勢與不足,據此提出適合自己的合理期望,不要事事想成,也不要每一件事都要求完美。你的一生可能不很偉大,但卻活得有價值。各行各業的能手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了自我的優勢,並根據優勢提出合理期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保持幽默感

我們每個人都應活得輕鬆些,尤其當自己身處逆境時,要學會超脫,所謂來日方長,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麵,無憂無慮,自得輕鬆。

對自己說我行

做任何事都不要怕失敗,因為隻有自信才會使你抓住成功的機會。要善於挖掘自身的潛能,改善原有的認識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自已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性和調節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因為生活中一個自我感覺強大的人要比一個自我感覺渺小的人精神負擔要少得多。因此,認準了的事就去做,大聲對自已說我行!,那麼你一定會獲得成功。這裏所說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為是,而要學會自我控製。如果隻指望他人把事情辦好,或坐等他人把事辦好,就可能使你處於被動地位,也可能成為環境的犧牲品。因此,辦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將希望寄托於別人,否則將坐失良機,產生懊喪心理,加重精神緊張。

當機立斷

死守著一個毫無希望的目標,不論對你自己,還是對你周圍的人,都會增加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一個聰明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項任務時,就應馬上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當他發現已做的決定是錯誤的,就應立即另謀辦法。優柔寡斷,會加劇精神負擔。

養成寬容的習慣

古人說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隻有心胸似海的人,才能有效地控製自已,特別是在挫折麵前表現出大度。我們不應一遇挫折就自怨自艾,或在別人身上泄忿。應學會寬容和寬恕,這樣你就能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消除產生精神緊張的根源。大事不應糊塗,但小事不妨糊塗些,做個難得糊塗的人,這樣,你會生活得比以前更輕鬆、愉快。

建立支持係統

人生之路並非全是坦途,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每個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因而這要求我們必須建立相互支持係統。它可為你在挫折時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令你減少孤獨或緊張。你的親友、同學、同事、鄰裏都可成為你的支持者。在這個人際圈當中,你要得到別人幫助就先要多去關心別人,而且關心別人還會使你有一種美好的感受。我們都是同樣的人,別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會碰上。生活的道路總不會是太平坦的。與周圍的人建立友誼,可以增加來自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減輕精神緊張。不要害怕擴大你的社會影響,這樣有助你尋找應付緊急事件的新渠道。據美國科研人員在對2700多人進行為期14年的跟蹤研究後指出,幫助別人有助於免除精神緊張,這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走出封閉的自我

自我封閉有兩種。一是以自已為圓心,多是自卑心重或曾受到大的挫折,這隻要加強自信正視現實就會逐步邁出自已編織的小圈子;二是以別人為圓心的自我封閉。我們中國人最能忍辱負重,有些人是為別人而活著,有的為父母,有的為兒女,有的為家庭,有的為事業,等等。雖然我們不崇尚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但也不能空來世上走一遭,隻為別人拉磨盤,而把自已封閉起來,這樣的活法哪能不累。走出去,做你喜歡的事,你將發現外麵的世界的確很精彩,你的緊張、煩惱也將隨風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