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錯覺
一個夏季的黃昏,我坐在窗前看書。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一個陌生人驅趕到我家的屋簷下。他隔著窗子與我笑著打招呼,我微笑著應答。突然,我發現他脖子上有一處刀疤,就像一條蜈蚣伏在上麵,我心裏一驚。
陌生人40歲左右,穿著一件沾滿油汙的短袖汗衫,胳膊處的肌肉向外鼓著,身體很結實。他一定是個打架的好手,我暗想。這時,他小心翼翼地向我借傘,並請求我給他一杯水喝。我有點猶豫了,他會還我雨傘嗎?他是不是壞人呢?半晌我才給他找來那把已經多年沒用過的破傘,從窗口遞給他,說“家裏沒水了。”我抱歉地衝他一笑。陌生人什麼也沒說,接過雨傘走了。剛走兩步,一個趔趄,差點兒摔倒在地。這時候,我才發現他是殘疾人。我開始後悔為什麼不給他拿罐飲料,對自己缺乏同情與過度謹慎的行為不安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那個陌生人送傘來了。他自行車後座上挎著兩個帆布包,裏麵放著傘骨架,帆布料、打氣筒、自行車輪胎什麼的。我隨手接過傘時覺得有些異樣,撐開一看,傘的破漏處被縫補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連壞死的半自動彈簧也修好了。我不知道說什麼才好。趕緊把他讓進家裏,給他倒了杯牛奶。很快,我知道他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一年前因工傷下崗後幹起修理工。脖子上的刀疤是在汽車上見義勇為而留下的……頓時,我心裏湧出一股澀澀的愧疚。
心靈感悟:
人不可貌相,看人不能光看外表,最關鍵的是要看其內心。否則,就會產生類似的“錯覺”,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15.“好好挺著”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正在一家銀行貸款。那年,我才18歲,剛接到一所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那時,父親正患重病,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弟妹正在中學讀書。於是,我這個長子便在萬般無奈之下捏著村裏的證明到區裏的銀行借錢。
接待我的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伯。他接過我的證明,略微一看,便抬起頭細細地打量我。我心中不由惶惑起來,慌亂之中的我隻穿了一條舊短褲與一件紅背心,腳還赤著。良久,他才淡淡地說:“你就是那個才考上大學的?”我輕輕的“嗯”了一聲,便低頭裝著看自己的腳丫。老伯放下手裏的證明,摸著花白的頭發踱起步來。我慌了,心想,這回準借不到錢。先前曾聽人說過,現在向銀行借錢要先給紅包再給回扣還要找經濟擔保人。可是我哪來的錢給紅包給回扣找誰做擔保?我想伸手拿回證明,因為我先前已想好:萬一借不到錢,便不去上學而去廣東打工。我相信靠自己的雙手能夠養家。
“別動!”一聲輕喝驚了我一跳。老伯慢慢踱過來,輕按我的手。“借多少?”“起碼要3000。”我知道自己的學費要2000,弟妹倆至少要600。“3000元?!能要這麼多?”老伯驚疑地看著我。“是的,我三兄妹都讀書。”老伯不再說什麼,坐在桌邊寫了一張支票。
當我捏著支票正準備走時,老伯突然又走出來,目光定定地望著我,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用力搖了搖:“小夥子,千萬要好好挺著,以後的日子還很長。”那時,正是八月下旬,天氣很悶。我望著院外凹凸不平的公路,再看看那位老伯,淚水不知不覺滾了下來。
進了學校,辦理好一切手續後,我騎著一輛租來的單車吱吱呀呀地在城裏轉悠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兩份打工的差事:替人守書攤和當家庭教師。書攤的攤主是個很和善的老頭,他已經擺了近十年書攤準備不擺了,可是聽說了我的境遇後便雇了我,說還想再擺幾年。我照看書攤很是認真。時間久了,老頭便誇我這樣的人難得,準會有出息。可是令我傷心的是,我教的那個學生母親卻很刁蠻,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每次都要求我準時到達。而且不管自己女兒的底子如何,一定要求我將她的成績提高到某種程度。她還說,拿了錢就得辦事,就得辦好事。委屈的我在一個雨後的中午與書攤的老頭說起這事,老頭聽了,良久才挹起昏花的眼睛,說:“再忍一忍,挺一挺吧,以後的日子還很長呢!”沒想到在這異域他鄉,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又對我意味深長地說出這個“挺”字。我不禁泣然,也暗下決心要好好挺著。
大二時,父親的病情慢慢好轉。這時弟妹也相繼接到大學與中專的通知書。那天,又是盛夏,我再次赤著腳冒著火辣辣的太陽去那家銀行借錢。其時,我的貸款已達萬元,銀行的領導不想貸了,讓我往別處想辦法。我沒說什麼,但我知道我無法可想。我找到了那位曾給我簽過借據的老伯。他沒說什麼,隻將我帶到銀行主任那兒說:“借給他吧,我擔保。”我的鼻子一酸,淚再一次流了出來。我知道這萬元的巨款若用畢業後那二三百元的工資,就是到猴年馬月也還不清,我更知道屆時銀行將會對提供擔保的人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沒容我想下去,老伯便牽著我走了。他又一次搖搖我的肩:“小夥子,好好挺著,以後的日子還長呢。”
是的。以後的日子還長,我該好好挺著。當去年九月的某天我將穿戴一新的弟妹送到遠方的城市時,這個信念又一次堅定起來。
心靈感悟:
“好好挺著”,多公樸實,卻又多麼剛強的四個字。人生旅途中會有許多不如意,但隻要有堅定的信心,“挺”下去,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16.來自陌生人的愛
周末在酒店的“卡拉OK”裏聽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走上台去唱。也許心理準備不夠充分,旋律響起後,她才唱了開頭一句:
“雨瀟瀟……”
女孩跟不上旋律,非常尷尬,不知所措,再也唱不下去了。
這時,有一個大膽的男孩,從坐位上站起,快步走到台上,拿起另一隻麥克風,站在女孩的身旁,待樂曲重又過渡到開頭的時候,跟女孩齊聲唱:“雨瀟瀟,恩愛斷姻緣……”唱了這開頭的一句後,他放下麥克風,大方地回到自己的坐位上。那個女孩在他的“啟動”下,有了信心,拉開了嗓子,大聲唱到完。
當時我的心不覺湧出了一種感動。
那一年冬天,我獨自走在街上。經過公園前的馬路時,正想著心事。忽然聽到一聲響亮的“喂!”接著被一個小夥子拉了一把。一輛紅色“的士”飛快地從我麵前擦身而過。我被嚇了一大跳。當定下神來想說聲“謝謝你”的時候,那小夥子早已跨上自行車無影無蹤了。
後來獨自逛街過馬路,我總會想起這位連麵容都未曾記清的陌路人。
有一個不快活的老頭兒,他常來看我。他的老伴幾年前過世了,惟一的女兒也嫁到了美國。他不習慣那邊的日子,不願意去住。他說:“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還企望什麼呢?”
這位沒有任何企望的孤獨的老頭兒非常節儉,不喝酒也不抽煙,隻是喜歡喝咖啡。當我把一塊白色方糖投入他的杯盞中,用一隻小湯匙不斷地攪動的時候,他竟感動得流出眼淚來。
以後每每他來看我,我都細心地為他煮咖啡,並且把一塊白色方糖放進他的杯中,為他慢慢、慢慢地攪動。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在這淡淡的苦味的杯盞中,他是否能獲得一點甜意和安慰、一絲溫暖?
心靈感悟:
親人朋友的愛是一種真摯的愛,而陌路人的愛卻是一種博愛,一種比血緣親情更深刻的情感。它有一種無形的凝聚力,把人類團結在一起,讓親密和漫暖洋溢於你我他的心間。
17.信任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這麼一句話:“見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所以,長期以來人與人心靈之間往往隔著一道柵欄,特別是男女之間,更是“授受不親”。而在生活中,人們也總喜歡戴著麵罩,能真誠給人以信任、敞開心胸的人委實太少。
有位年輕的詩人朋友,一次相約一起旅遊。在武夷山,我們遇到一位妙齡小姐。大概因為武夷山秀美的景觀與這位小姐的容貌打扮天然和諧地融為一體,或許還因為按詩人所說的話是“脫出軌道的內心衝動”,他竟然在遊客如織的道路上,走向前去當麵讚歎:“你真美啊,小姐!簡直是一位從武夷山神女峰上飄下來的天使!”
同行的朋友們都為“詩人”的冒昧捏一把汗。在熙攘的人群中不小心碰到一個姑娘,還會輕則遭白眼,重則被當作流氓痛責,何況如此。
可是眼前這一幕卻出人意料,那姑娘停住腳步,麵含迷人的微笑,對他道了一聲“謝謝!”頷首示意。見姑娘正要轉身離去,詩人又上前一步:“小姐,我能知道您的地址與芳名嗎?”在我們看來,詩人簡直有點得寸進尺,大概是吃錯藥了。可那位姑娘還是那麼嫻靜平和,微笑地盯他看了一會兒,從提袋裏取出一張名片,說:“好吧,這是我的名片。請多關照!”
詩人歡天喜地拿著名片回到同伴隊伍中來,名片上赫然印著小姐的芳名與地址以及電話號碼,原來是省城某公司的公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