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3)

11.我的夢想

老師給小學生出了一道作文題:我的夢想。

一個小學生在他的本子上,飛快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座占地十餘公頃的莊園,在遼闊的土地上種滿茵茵綠草。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供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有住處供他們休憩。”

這位小學生的作文被老師要求重寫。他又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夢想,而不是要這些夢囈般的空想,你知道嗎?

小學生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堅持道:“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小學生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的夢想。”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會讓你及格。”小學生堅決不重寫,而那篇作文也隻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三十年後,這位老師帶著另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地旅行,盡情享受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以及香味四溢的烤肉。而這個地方,恰就是那位得“E”的學生的度假莊園。

心靈感悟:

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別人,覺得他應該怎麼樣、會怎麼樣、能怎麼樣……而對於別人自身的想法卻視而不見。然而,真正有夢想的人是不會為這些外在的東西所阻滯的,他最終會朝著自己的夢想飛揚。

12.“一”把椅子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羅蒂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做麵包師的父親便發現了兒子的歌唱才能,他就竭力要求兒子刻苦努力發展歌唱天才,並請了家鄉的一位職業男高音做老師。

帕瓦羅蒂刻苦認真地學啊練啊,有了長足的進步。後來,帕瓦羅蒂進入一所師範學院就讀。

以優異成績畢業的帕瓦羅蒂,在畢業時麵臨著重大的選擇。他問父親:“我是當教師呢,還是當歌唱家?”

“你如果想坐到兩個椅子上,必然要從兩者之間掉下去。在人生中,你隻能選擇一把椅子。”他的父親說。

帕瓦羅蒂選擇了其中的“一把椅子”,就是做個歌唱家,然後全身心地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經過十年的努力和挫折,他第一次獲得了登台演出的機會;又經過了七年,他獲選進入了大都會歌劇院。

“父親的話是正確的,”帕瓦羅蒂後來回憶說,“無論我們選擇什麼,我們都應有為之獻身的心理準備;而最重要的,是選擇一把椅子,全心投入。”

心靈感悟:

“術業有專攻”,這是中國人提煉出來的古訓,正像帕瓦羅蒂的“一把椅子”一樣。人的精力和生命都是有限的,做好一件事就已經足夠了。

13.魚缸裏的魚

單位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挺大的魚缸,缸裏放養著幾條熱帶魚。那種魚長約三寸,大頭紅背,長得特別漂亮,惹得許多人駐足觀看。

一轉眼兩年時間過去了,那些魚在這兩年時間裏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依舊三寸來長,大頭紅背,每天自得其樂地在魚缸裏時而遊玩,吸引著人們驚羨的目光。

一天,魚缸的缸底被過路的孩子砸了一個洞,待人們發現時,缸裏的水已經所剩無幾,幾條熱帶魚可憐巴巴地趴在那兒,奄奄一息,人們急忙把它們打撈出來。怎麼辦呢?四處張望了一下,發現隻有院子當中的噴泉池可以做它們的容身之所。於是,便把幾條魚放了進去。

兩個月後,一個新的魚缸被抬了回來。人們都跑到噴泉池邊來撈魚。撈出一條,人們大吃一驚,簡直有點手足無措了。兩個月,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那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一尺來長!

心靈感悟:

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也製約著一個人。如果生活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生活在一個惡劣的狹小環境中,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往往會自暴自棄。這就像魚缸裏的魚,隻有走出狄小的視野,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

14.對命運說“不”

他隨母親和哥哥到日本那年,已經11歲了,一句日語也不會說,先上了一年語言補習學校,然後又重新上學。12歲讀一年級,個頭比同班同學高出一頭。日語卻說得結結巴巴,同學們都看不起他,欺負他。他很孤獨,也很倔強,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他沒有父親,沒有錢,他什麼都沒有。他隻有讀好書,讓自己有一點可以驕傲的資本。他做到了,他一直是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從小學到中學。高中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異,日本最著名的三所大學同時錄取了他。

但是他去不了,入學要交100多萬日元學費,他沒有。年過半百的母親每天在工廠壓700條褲線,勉強維持他們的衣食住,哪有多餘的錢供他上大學?哥哥已經結婚了,在一家生產椅子的木工廠做椅背,勉強維持自己生活。沒有錢,交不起學費,就意味著要告別校園,和母親、哥哥一樣,進工廠做工,壓一輩子褲線,做一輩子椅背。

他把自己關在屋裏三天,想了三天。最後,他鼓起勇氣,拿出筆和紙,把自己的身世、現在的困境如實地寫下來,寄給日本很有名的報紙——《朝日新聞》,然後就到哥哥工作的那家木工廠打工。他的工作是最後一道程序,就是把做好的椅背、椅座、扶手、椅腿這些配件組裝在一起。看起來簡單,但是,因為流水作業,所有這些程序需要在一分鍾內完成。一天下來,胳膊酸痛得抬不起來,而他一天的薪水是兩千多日元,一個月不到十萬日元。

但是一個月後,他收到了500多萬日元。他的信郵出去後,一位好心的編輯看了,非常感動,也很同情他,把他的信全文在報上發表了。電話、信件和彙款像雪片似的郵來。一個月內,就郵來500多萬日元,交學費已綽綽有餘。這意外的驚喜,讓他說不出的感動。他選取了東京大學,交了學費,剩下的錢他捐給了和他一樣麵臨困境的學生。

從東京大學畢業後不久,他被派到日本駐沈陽領事館,負責處理中日文化經濟合作等事務。後來他又回到日本,現在是日本著名的伊藤株式會社高級負責人。而當年和他一起在那家木工廠做工的哥哥,現在依然還在那裏做椅背。做了半輩子椅背的哥哥自己從來沒在那椅背上靠一靠,他自己的背已像他做的椅背一樣彎了。

心靈感悟:

當你身處絕境的時候,悲觀失望、向命運妥協是最愚蠢的選擇。隻有不斷抗爭、敢於對命運說“不”,才能最終跳出牢籠,走向希望。

15.播種希望

小時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隨父母去內布拉斯加州看望爺爺。

記憶中,爺爺是佝僂著身子,瘸了腿的。聽爸爸說,爺爺年輕時很英俊,很能幹,做過教師,26歲時就當選為州議員了,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得了病——嚴重的中風。

寬闊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聲,清脆的鳥鳴,使我留連忘返。“爺爺,我長大了也要來農場,種莊稼!”一天早上,我興致勃勃地說出了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