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獨木船下了水,年輕人們把老師請上船,一邊合力蕩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學生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的時候突然來到。”

心靈感悟:

快樂寓於追求奮鬥之中,隻有在收獲用自己汗水澆灌出的果實時,才是最快樂的。

4.有個好心情

有一天,魯賓斯剛走出辦公室,就攔了一輛出租車。一上車便感覺到司機是個很快活的人。他吹著口哨,一會兒是電影《窈窕淑女》中的插曲,一會兒是國歌。看他樂不可支的樣子,魯賓斯便搭腔說:“看來你今天心情不錯!”

“當然嘍!我最近悟出了一個道理,情緒暴躁和消沉都沒好處,因為事情隨時都會發生轉機。”接著,他便給魯賓斯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那天一早,他開車出門,想趁上班高峰期多賺點錢。那天天氣非常冷,而更不幸的是,他才開出去沒多久,車胎便爆了。他也快氣炸了!他拿出工具來,邊換輪胎,邊嘟囔著。可是天氣太冷,隻要工作一會兒,便得動動身子,暖暖手指頭。就在這時,一輛卡車停了下來,司機跳下車。使他更驚訝的是,卡車司機居然開始動手幫忙。輪胎修好之後,他一再道謝,但是卡車司機卻揮揮手,不以為然地跳上車走了。

那位司機接著說:“因為這件事,我整天情緒都很好。看來事情總是有好有壞,人不會永遠倒黴的。起初因為輪胎爆了我很生氣,後來因為卡車司機幫忙心情就變好了,連好運似乎也跟著來了。那天早上忙得不得了,客人一個接著一個,所以口袋裏進的錢也多了。先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因為事情不如意就心煩,事情隨時會有轉機的。”

心靈感悟:

生活當中很多小事會搞得我們焦頭爛額,因而心情也不會很好。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事情隨時會有轉機”,用積極的心態麵對它,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快樂法則

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少年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怎樣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孺子可教也。

“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兩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

少年沉默了許久,然後叩首告別。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心靈感悟: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四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也是一個人能夠快樂一生的法則。能夠理解這四句話的人,不僅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且是一個智慧的人。

6.放下就是快樂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仲仲,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這樣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心靈感悟:

“放下就是快樂”,隻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白雲在飄蕩,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7.溫和的力量

羅納先生在維也納當了很多年律師,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為他能說並能寫好幾國的語言文字,所以希望能夠在一家進出口公司裏找一份秘書工作。然而絕大多數的公司都回信告訴他,因為正在打仗,他們不需要這一類的人,不過他們會把他的名字存在檔案裏。這還算好的,甚至有一家公司在寫給羅納的信上說:“你對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錯誤。你既錯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我需要,也不會請你,因為你連瑞典文也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

當羅納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簡直氣得發瘋。於是羅納又寫了一封信,目的是想對那個人大發脾氣。但接著他就停下來對自己說,“等一等,我怎麼知道這個人說的是不是對的?我修過瑞典文,可是這並不是我家鄉的語言,也許我確實犯了很多我並不知道的錯誤。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須再努力的學習。這個人可能幫了我一個大忙,雖然他本意並非如此。他用這種難聽的話來表達他的意見,並不表示我就不虧欠他,所以應該寫封信給他,在信上感謝他一番”。

羅納撕掉了剛剛已經寫好的那封罵人的信,另外寫了一封信說:“你這樣不嫌麻煩地寫信給我實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並不需要一個替你寫信的秘書。對於我把貴公司的業務弄錯的事我覺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寫信給你,是因為我向別人打聽,而別人把你介紹給我,說你是這一行的領導人物。我並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語法上的錯誤,我覺得很慚愧,也很難過。我現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學習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錯誤,謝謝你幫助我走上改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