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源於真誠
1.寫在沙上的怨恨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心靈感悟:
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寬容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總是為一件小小的事而記恨別人,就會永遠找不到真正的朋友。
2.對朋友“留一手”
與朋友合作辦事,自然要竭盡全力,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虛情假意,但也要“留一手”,這決不是對朋友不信任,或是對朋友的能力有懷疑,而是有備無患,對一起所做之事的必要補充和有力保證。防止可能出現的失誤或意外,造成本應能辦成的事也辦不成,突來的損失無法彌補。
與朋友合作辦事,猶如作戰,既要有突擊隊正麵衝鋒陷陣,也要有側翼保護和戰略預備隊。如果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一線,那不要後方的戰役,危險可想而知了。破釜沉舟的氣概和悲壯,固然動人,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概率畢竟不高。自古以來,恐怕隻有項羽敢這樣做,而他在楚漢相爭中最後敗北也與此不無關係。
“留一手”是為自己,更為朋友。當與朋友的合作出現危機,遇到困難時,及時出手幫助,救朋友,也就等於救了自己。朋友感謝你,自己也顯示了細致、嚴密和對朋友的真誠,雙方皆大歡喜了。
日本“管理之父”鬆下幸之助,提出並實踐著著名的“水庫理論。”他認為,經營企業和管理水庫一樣,決不能把全部的水放完,而要適度利用,邊放邊蓄,才能保證水庫有足夠的水,以滿足需要。企業也一樣,隻用按2/3的資金安排產品開發的管理,另外1/3像水庫存水一樣存蓄著,一旦2/3的投入出現虧空或意外,那就及時用另外1/3“救急”,從而保證企業之船,永久不會沉沒或擱淺。“留一手”對於造成鬆下企業今日之輝煌不無關係。
同樣,“留一手”也是為保證與朋友的友情之船揚帆而備存水,備而防患,備力添力。
舞台演出的“角兒”都有預備的替補,也就是說,一個正式確定的角色,在排練和正式演出時,都有一個或兩個,甚至更多的替補在等候。這同樣不是對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不信任,或隨時準備“換人”,而是一種有效的保證機製。
在一些嚴肅的選舉中,同樣設有“候補”,即選舉委員若幹名,候補委員若幹名,目的不純粹在於隨時替補空缺,而在於保證完善一種機製。誰若把“候補”理解為等待填空,或可有可無,那就相當於把“留一手”當做沒有必要一樣可笑了。
對朋友“留一手”是對朋友負責和愛護,如果被朋友誤解為有意“藏著”、“不信任”,那就事與願違了。
有甲乙丙三位朋友合夥辦公司,按約定各出10萬,作為啟動資金。乙和丙兩位已傾其所有了。甲尚有“私房錢”5萬存款。甲有自己的想法,做生意不隻想著賺錢,賠了怎麼辦?因此,他“留一手”是為了公司救急。果然,他們的公司在賺了一些錢之後,開始虧損了。麵對困境,乙和丙兩位焦急萬分,束手無策。這時,甲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給公司救急,乙和丙在感激的同時,對甲竟瞞著他們“留一手”產生了疑問和不滿。在他們看來,自己已把身家性命都與公司共命運了,而甲竟“留一手”,並未全身心地投身公司,他們並由此認定甲還有“留一手”,甲深感朋友誤解自己了,又無法解釋清楚。他們之間的誠信關係,因“留一手”而蒙上了濃厚的陰影,不久,他們的公司解體了。
心靈感悟:
“留一手”實際上是一種戰略儲備,而不是盡心盡力。給予朋友的幫助,千萬不要把話說死,更不要大吹大擂。一旦你因為什麼突發事件,實現不了承諾,還有個回旋的餘地,如果順順利利地完成了,甚到超過了許下的諾言,朋友會更加感激。
3.狗交朋友
從前有隻狡猾的狐狸,不像其他同類那樣隻在森林裏尋食,而是專門到附近的村子裏偷東西吃。
有一天,這隻狐狸悄悄溜進村裏,遇見一隻看門狗,就引誘它說:“你要是跟我去玩,可以得到許多好吃的東西。”
狗聽了,歎了口氣說:“唉,我在這個主人家裏,飯也吃不飽,也沒啥樂趣。好吧,我跟你走。”
狗跟著狐狸離開了家,剛出村,狗問狐狸:“我們現在到哪兒去?”
狐狸回答說:“我帶你到前麵的村子裏去吃雞吃鴨。”
狗十分高興,流著涎水對狐狸說:“給我一隻雞吃吧,我有生以來還沒嚐過雞肉,隻啃過主人賞給的雞骨頭。”
狐狸聽了哈哈大笑說:“你想吃幾隻都行,隻要你幫著我逮雞。”
“到哪兒去逮?”
“前麵村裏。”
狐狸把狗帶到前麵的村子,對它說:“我們趁黑摸進去,別讓人發覺。”
“雞在哪兒?”
“在雞窩裏。”
“是農民養的雞嗎?”
“是。”
“怎麼能去偷呢?”
“為啥不能?”
“農民會把我們打死的。”
“不用怕,我偷他們10多隻雞,從來都沒挨過打。”
“怎樣才不會挨打?”
“必須趁農民發覺之前,當他還沒有跨出屋子,就得趕快逃跑。”
“抓著雞就跑嗎?”
“是的。你能行嗎?”
“抓雞倒不成問題,就怕別的時候不一定行……”
“為什麼?”
“不曉得往哪裏跑。我不熟悉這個村子的路。”
“往森林裏跑就成。何必這樣蠢,你跟在我後邊好了。”
這樣,狐狸帶著狗躡手躡腳來到雞舍跟前,狐狸打開門,低聲對狗說:“跟我進來。”
狐狸和狗剛邁進雞舍,腳就踩到農民事先布置好的捕獸器上,狐狸和狗嚇得大叫一聲,拚命來回掙紮。房主人聽到響聲,點起火把來看,見是狐狸和狗,便把它們都打死了。
心靈感悟:
人生在世,交友一定要慎重,一旦交上不好的朋友,就會被他引上邪路,從而受到應有的懲罰。
4.取長補短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於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少有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
後來,他們在一件小事上發生了衝突,吵完架後就各奔東西了。當他們各自行事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屢失敗。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深感惋惜。他哭著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裏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爭鬥,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饑餓的時候互相啄咬,其中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裏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咽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這是何苦呢!”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