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時黃昏時拿把菜刀、棍子在家門口破口大罵;有時一大早就如此。剛開始,人們以為那是誰家的廣播劇,後來才知道,是這位婦人在發泄情緒。
她最常罵的是:“我不甘心。”“你這瘋人,總有一天要遭報應。”“你去給車撞死。”“你怎可以騙我!”
婦人曾被信任的朋友騙過,向她借錢,借了之後人家就跑了,婦人初期是不能接受,但也算平靜,十多年後就成了如今模樣。十多年來她不能原諒朋友,將怨氣積在心中,將自己積出病來。
有人給寬恕作了一個十分美的比喻,他說:“一隻腳采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我們常常自己的腦子裏預設了一些規定以為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恨。其實,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規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大多數人都一直以為,隻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隻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而實際上,不原諒別人,表麵上是那人不好,其實真正倒黴的人卻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不說,甚至連睡都睡不好。沒多久就積出病來。
下次覺得怨恨一個人時,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覺,感受一下你的身體,你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心靈感悟:
寬恕不但表現為一種胸懷,也表現為一種睿智;刻薄不但表現為一種狹隘,也表現為一種短視。原諒別人,就如一把傘,擋住傷害,留下溫情。
32.把朋友裝在心裏
阿明在他的朋友圈子裏算不上最出色的一個,無論從家境、職業、才氣、體魄各方麵講,都顯得平平。但所有的朋友都把他視為知己。他出國的時候,朋友到機場依依不舍地送他。當他同他們一一握別漸漸走遠直至身影消失後,朋友們都感到若有所失的悵惘。
阿明的朋友對他為何如此看重?用他一位朋友的話說:阿明平時話不多,也不常參加朋友的聚會,甚至不常到朋友家串門,但他心中始終裝著朋友。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他就會出現。俗語說,患難識知己。在困難和逆境中得到關心幫助的人是最易感動的。同樣,能及時地為別人送去幫助的人也最易贏得朋友的信任和忠誠。
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絕不可能空閑到日夜相隨相伴的地步,即使是經常的謀麵在一般友人間也是不易。因此,許許多多的人相交成友之後,便無法對友情加以進一步的深化發展,往往流於一般的交際而已。有一種常見情況,可稱之為“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由於忙碌地為生存而奔波,我們往往不能把朋友經常揣在心中,隻當我們有事需要幫助時,我們才會記起一個對此事有助的友人,然後去登門拜訪,重敘友情。真正的朋友當然不會計較而且樂於相助。但久而久之我們便會感到一種不安,因為求助於人同幫助別人畢竟是兩回事,隻收進不付出,不僅叫人於心不安,而且容易漸漸喪失別人的友情。
為了使友誼長青不老,使友情與日俱增,就該像阿明那樣心裏永遠想著朋友。不是在自己需要朋友而是在朋友需要自己的時候出現在他們麵前。特別對那些個性較強,不輕易求助於人的朋友來說,別人主動給予的關心和切實有效的幫助能使他們滿心感激、刻骨銘心。
心靈感悟:
一個真正把朋友裝在心裏的人,即使並沒有什麼兩肋插刀、生死與共,還是能夠收獲真正的友情。因為朋友明白,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你是不會袖手旁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