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這時似乎明白了什麼。
心靈感悟:
“好人”與“壞人”的分別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好人,那麼錯誤都出在別人身上,所以大家都互相指責。反之,大家則互相道歉。這個看似淺顯的道理,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10.燈
他和她結婚時家徒四壁,除了一處棲身之所外,連床都是借來的,更不用說其他的家具了。然而她卻傾其所有買了一盞漂亮的燈掛在屋子正中。他問她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去買一盞奢侈的燈,她笑笑說:“明亮的燈可以照出明亮的前程。”他不以為然,笑她輕信一些無稽之談。
漸漸地,日子好過了。兩人搬到了新居,她卻不舍得扔掉那一盞燈,小心地用紙包好,收藏起來。
不久,他辭職下海,在商場中搏殺一番後贏得千萬財富。像所有有錢的男人一樣,他招聘了個漂亮的女秘書,很快女秘書就成了他的情人。他開始以各種借口外出,後來幹脆無須解釋就夜不歸宿了。她勸他,以各種方式挽留他,均無濟於事。
這一天是他的生日,妻子告訴他無論如何也要回家過生日。他答應著,卻想起漂亮情人的要求。最後他還是決定先去情人。
情人的生日禮物是一條精致的領帶。他隨手放到一邊,這東西他早已擁有太多。半夜時分他才想起妻子的叮囑,忙急匆匆趕回家。
遠遠看見寂靜黑暗的樓房裏有一處明亮如白晝,正是自己的家,一種遙遠而親切的感覺在心中升起。
推開門,妻子正淚流滿麵地坐在豐盛的餐桌旁,沒有絲毫倦意。見他歸來,她不喜不怒,隻說:“菜涼了,我去再熱一下。”
他沒有製止她,因為他知道她的一片苦心。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她拿出一個紙盒送給他,是生日禮物。他打開,是一盞精致的燈。她流著淚說:“那時候家裏窮,我買一盞好燈是為了照亮你回家的路;現在我送你一盞燈是想告訴你,我希望你仍然是我心中的明燈,可以一直明亮到我生命的結束。”
他終於動容,一個女人送一盞燈給自己的男人,應該包含著多少寄托與企盼!而他,愧對這盞燈的亮度。
他最終回到了她的身邊。因為他已明白這盞燈所發出的光,不管它能否照亮他的前程,但它一定能照亮一個男人回家的路。這盞燈所發出的光是一個女人從心底深處用一生的愛點燃的。
心靈感悟:
能夠送一盞燈給你的女人一定是真心愛你的女人。隻有她真心的給你祝福,希望你前途光明,照亮你回家的路。其實,女人就是男人心目中的一盞燈。
11.盲女
見過她的人,都說她長得美。可惜她與丈夫都是盲人。但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夫妻恩愛有加,心心相印,在無光的世界裏尋找著人生的亮點。溫馨的生活像一條透澈的小溪,在夫妻間靜靜地流淌。終於有一天,小溪泛起了微瀾。
這天傍晚,丈夫像喝多了酒,進門便高聲喊:“我快要擺脫黑暗了,醫生說我複明有望!”
盲女高興極了,她動情地分享著丈夫的喜悅。“到那時,我會帶你滿世界遊個夠。”
次日,她找到那位醫生,落實丈夫所言。醫生問:“你希望丈夫複明嗎?”盲女點點頭。醫生提醒說:“據我所知,在眾多盲人夫妻中,若一方複明,極可能會拋棄對方,你是否想過這一點?”
盲女說:“即使真的出現那種情況,我也無悔,隻要他能夠複明,我自己寧願獨守漆黑的世界。”
醫生感歎不已,但又不得不告訴盲女,她的丈夫無絲毫複明的希望。當時由於怕傷其心,才未講明實情。
盲女壓根兒不願接受這個現實。丈夫是個血性男兒,剛剛燃起的複明之火瞬間熄滅,他一定會絕望得發瘋。她懇求醫生永遠向丈夫隱瞞實情,以慰藉他那顆渴望複明的心。
醫生被盲女的誠心所動,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時,醫生突然發現盲女的瞳孔中有亮點閃動,這是複明的前兆。“啊,小姐的眼睛倒是複明有望。”醫生檢查後驚喜地告訴盲女,隻要認真接受治療,複明指日可待。
盲女喜出望外,興奮得兩手發抖,但她很快又冷靜下來:自己一旦複明,不就會像別的女人一樣,在大街上左顧右盼,用眼光親吻滿世界的俊男。自己能夠抵擋得住誘惑嗎?或許有一天,自己可能會背叛丈夫,成為他人之妻。把丈夫一個人留在無奈的漆黑世界裏,豈不是太殘酷、太無情了!
盲女回到家裏,沒有遵醫囑用藥水點眼,也沒有如約接受治療。她讓複明之火在時光的默默流逝中自行泯滅。
丈夫渴望複明,情緒一直處於亢畝狀態中。他常對妻子描繪想象中的未來。盲女總是很認真地聽,有時還與丈夫一起想象,一起描繪。他倆依戀如初,甜蜜依舊,在無光的意境中構築著獨特的兩人世界。
心靈感悟:
看不見是極端痛苦的,然而為了維護愛情,她居然放棄了複明的希望。這種情感,實際上已經遠遠超越了愛情。
12.離婚
今年是他們結婚的第12個年頭。12年前,他們還是兩個剛畢業的窮學生,幾乎一無所有,除了愛情。12年後,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當年缺少的現在幾乎都有了,而卻發現愛情丟了。終於,他們決定分手。
“你有什麼要求?”他問她。
有什麼要求?她看著他,想不起來還要什麼。於是,她說:“我們去一趟哈爾濱吧,我們是在那兒相識的,也在那兒結束。”
他先是一愣,隨即點點頭。他們買好了車票,簡單收拾好行裝,踏上了離婚之旅。
上了火車,他們找到臥鋪車廂。兩張臥鋪,一張是上鋪,一張是下鋪,如果是以前,他就會主動睡上鋪,把下鋪留給她。但是現在,他們即將不再是夫妻了,她主動提出拋硬幣來決定,他同意了。結果,她輸了。她拖著笨重的身子,十分艱難地爬上去。躺在狹窄、悶熱的上鋪,她才知道睡在下鋪是多麼舒適,可惜自己以前沒感覺到。
火車到達哈爾濱已經快中午了,他們找了一家酒店吃飯,侍者遞來菜單,她點了一個“紅燒茄子”。他這才想起來,這是她最愛吃的一道菜,可她已經3年沒吃了,因為他的胃3年前做過手術,不能吃甜食。那一刻,他心裏充滿了歉疚。
在一個多星期的離婚之旅中,他們雖然吃、住、玩都在一起,但是他們是兩個各自獨立的人,自己選取自己喜歡吃的,玩自己喜歡玩的,晚上睡在自己的床上,不必兼顧對方,不必為對方改變自己。開始,兩個人都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但是沒幾天,就開始感覺到被解放的空虛和孤單。
回去之後,他們又生活在一起,關於離婚的事,誰也沒有再提。
心靈感悟:
有時候,婚姻的著重點已經不在愛情上了,而是一種彼此依賴,彼此習慣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