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而論道不如起來求證
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培根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馬上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兩星期內,這位小夥子就賺了4萬塊。
有些人不是沒有成功立業的機遇,隻因不善抓機遇,所以最終錯失機遇。他們做人好像永遠不能自主,非有人在旁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點小事,也得東奔西走地去和親友鄰人商量,同時腦子裏更是胡思亂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寧。於是愈商量、愈打不定主意、愈東猜西想、愈是糊塗,就愈弄得毫無結果,不知所終。
沒有判斷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無法開場,即使開了場,也無法進行。他們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沒有主見的懷疑之中,即使給這種人成功的機遇,他們也永遠不會達到成功的目的。
一個成功者,應該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要自己把事情審查清楚,計劃周密,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隻要一到他們手裏,往往能夠隨心所欲,大獲成功。
在行動前,很多人提心吊膽,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你要問自己:“我害怕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在成功之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斷采取行動占有它,這樣,幸運之神就來到你的麵前了。
當機立斷,將它抓獲,以免轉瞬即逝,或是日久生變。看來,握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滿靈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一次機會都會輕輕地敲你的門。不要等待機會去為你開門,因為門栓在你自己這一麵。機會也不會跑過來說“你好”,它隻是告訴你“站起來,向前走”。知難而退,優柔寡斷,缺乏一往無前的勇氣,這便是人生最大的難題。
要善於發現機會。很多的機會好像蒙塵的珍珠,讓人無法一眼看清它華麗珍貴的本質。踏實的人並不是一味等待的人。要學會為機會拭去障眼的灰塵。
也要善於把握機會。沒有一種機會可以讓你看到未來的成敗,人生的妙處也在於此。不通過拚搏得到的成功就像一開始就知道真正凶手的懸案電影般索然無味。選擇一個機會,不可否認有失敗的可能。將機會和自己的能力對比,合適的緊緊抓住,不合適的學會放棄。用明智的態度對待機會,也使用明智的態度對待人生。
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了,諸如別人有關係、有錢,當然會成功;別人成功是因為抓住了機遇,而我沒有機遇,等等。
這些都是你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沒有什麼目標,沒有勇氣,你是膽小鬼,你根本不敢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你隻知道成功不會屬於你。
如果一生隻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高飛,那麼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成功的將軍總是拒絕人們畫出的分界線,他們向傳統的一切提出挑戰。他們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打破舊的模式,時常讓自己的信心得到升華。巴頓曾對自己的下屬說:“去做一件事,先經過估測再去冒險,那同莽撞蠻幹是兩碼事。”
這是一條生活準則,從你停止把握機會的那一刻起,你就開始死亡了。如果在商業活動中你總是毫無變化地做相同的事,那你就會破產。如果我們的行為同我們的祖先一樣,那麼進化過程就會停滯不前。世界會與你擦肩而過——它隻為那些不斷超越現狀的人打開通向生活的大門。
人對於改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麵臨代表進步的改變也會這樣,這就是害怕冒風險造成的。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其導師——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引導下,遊曆了慘烈的九層地獄後來到煉獄,一個魂靈呼喊他,他便轉過身去觀望。這時導師維吉爾這樣告訴他:“為什麼你的精神分散?為什麼你的腳步放慢?人家的竊竊私語與你何幹?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絕不因暴風雨而傾斜。”
克服猶豫不決的方法是,先“排演”一場比你要麵對的更複雜的戰鬥。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猶豫不決,不妨挑件更難的事先做。生活挑戰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來挑戰自己。這樣,你就可以自己開辟一條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諦是:對自己越苛刻,生活對你越寬容;對自己越寬容,生活對你越苛刻。
隻要你認準了路,確立好人生的目標,就永不回頭,“該出手時就出手”,向著目標,心無旁騖地前進,相信你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2.拋開懶惰積極行動
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麼事也不做空等,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業向前推動。
——屠格涅夫
一個叫莉蓮·卡茨的美國婦女十分清楚這一點。在她還沒有成為富人之前,就認識到,財富不會無緣無故從天而降,隻有采取行動才能捕捉到財富。卡茨利用結婚時親朋好友送的賀禮中攢下的2000美元,在一本流行雜誌上刊登了一則小廣告,開始走上了推銷自己個性化的漢堡和減肥食品的道路。一年後,訂單源源不斷,莉蓮·卡茨的業務不斷壯大,已經從當年的目錄直郵公司,發展成為現在的LVC國際集團,年銷售額高達數億美元,每周需要處理的訂單超過30000份。有上千名員工與莉蓮·卡茨為了公司的美好前景而努力。莉蓮·卡茨的成功正是因為她沒有守株待兔,而是以有目的的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切。
當年輕人製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做出具體的規劃後,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目標和規劃付諸行動,否則一切都是妄談,所有的目標和行動就會像一朵不結果實的花朵一樣,華而不實,毫無用處。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富人,需要從今天開始就采取行動,而不是拖到明天或者更晚的時間。作家瑪麗亞·埃奇沃斯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頗有見地。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如果不趁著這股新鮮勁兒,今天就執行自己的想法,那麼,明天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它們付諸實踐;它們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惡勞的泥沼之中。”
電子遊戲之父諾蘭·布歇爾被問及企業家的成功之道時,這樣回答:“關鍵便在於拋開自己的懶惰,去做點什麼。就這麼簡單。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隻有很少的人會即刻著手付諸實踐。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業家是一位行動者,而不是什麼空想家。”
馬克·吐溫曾經講過一個明天才行動的人的故事:
有一次,某地發大水,一個人家裏進了水。就在水馬上就要漫過他家的門坎時,一位好心的鄰居表示,他可以開車帶這個人去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這個友好的提議遭到了此人的斷然拒絕,理由是上帝絕不會袖手旁觀。隨著水麵不斷升高,他不得不爬到了屋頂上。
這時,一條小船駛過並表示可以把受難的老兄帶到安全的地方。提議再次遭到了斷然拒絕,理由仍然還是對上帝的信念。水麵還在不斷升高,已經漫過了屋頂,眼看這位老兄就要一命嗚呼。就在此時,一架直升飛機飛過,並拋下了一根繩子來營救幾乎已淹在水中的老兄。但是,他又一次斷然拒絕了營救,拒絕去抓住救命的繩索,理由同樣是對於上帝的忠誠信念。就在死亡即將來臨之際,這位老兄絕望地抬起頭,對著上天呼喊道:“上帝呀,我如此忠誠地相信你會來拯救我。可是,你為什麼沒有呢?”突然,一個來自天堂的聲音說道:“你究竟想讓我怎麼做?我派去了一輛卡車、一條船、甚至一架直升飛機!”
有一句名言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不妨將範圍再擴大一些:行動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也應當包括在行動的範圍之內,隻不過是失敗了的行動。實際行動是實現一切改變的必要前提。我們往往說得太多,思考得太多,夢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們甚至計劃著某種非凡的事業,最終卻以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而告終。如果我們希望取得某種現實而有目的的改變,那麼,我們便必須采取某種現實而有目的的行動。這對於我們是否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至關重要。
羅伯特曾經說過:“積極的人生構築於我們所做的一點一滴之上——而不是那些我們不曾接觸的事情。永遠不要忘記,構築人生唯一的原材料便是積極的行動。”
1968年,在投資美國運通公司過後沒幾年,巴菲特成為依阿華州格林內爾市的格林內爾學院理事,那時該學院流動的捐贈基金大約有1200萬美元。不久,巴菲特就向該學院提出了幾條很好的投資建議。第一條:盡快行動起來;第二條:如果其他什麼人擁有你想要的東西,那麼就買他們公司的一部分股票。
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就不會成就今天的巴菲特、比爾·蓋茨、李嘉誠,行動在人們之間區分了窮人和富人。艾德·佛曼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對那些不願采取實際行動的空想家進行了細致刻畫:
總有一天我會長大,我會從學校畢業並參加工作,那時,我將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總有一天,在償清所有貸款之後,我的財務狀況會走上正軌,孩子們也會長大,那時,我將開著新車,開始令人激動的全球旅行。總有一天我將買輛漂亮的汽車開回家,並開始周遊我們偉大的祖國,去看一看所有該看的東西。總有一天……
這些可悲的人最終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並在實際生活中扮演著窮人的角色。如果說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窘況,那就是毫不遲疑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