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留意並抓住每一個機會,一朝成就富翁夢(1 / 3)

1.抓住信息把握投資機會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做事馬虎的青年人是很難有所作為的。青年人應該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因為細節中往往蘊含著機會,細節往往決定著成敗。

——沃倫·巴菲特

投資大師巴魯克生於1870年,最初他在紐約的一家經紀行從事些打雜的活兒,之後通過他的不斷努力,被迅速提升為公司的合夥人。後來他傾其所有,購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個席位,結果不出30歲便成了百萬富翁。到1910年的時候,他已經和摩根等一道成為華爾街屈指可數的大亨了。

你或許會想,他為什麼可以在30歲前就能成功呢?其實就在於他把握信息投資的能力。

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股市崩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震撼是難以磨滅的,指數從2200點急挫到250點,這對於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是滅頂之災。然而,巴魯克卻順利地逃過了這一劫。巴魯克回憶道:股市崩塌的危機前夕,當時股價飛漲,人們的腦袋都炸開了鍋,所有的人都在買進,想大發一筆。然而巴魯克預感到或許是該脫手的時候了。

巴魯克拿著信息表仔細地對比著:一般本益比超過17就是不祥之兆。即使股市再熱,也應該脫手;相反,如果本益比低於10就是要買進的時候了。於是他果斷地拋出了他手頭的股票,躲開了股市崩塌的災難。

從這次股市崩塌事件中,巴魯克得到了很大的啟示:真正的投資者是靠思考和信息投資的,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大眾跑,或者跟著一些所謂的投資理論跑。人雲亦雲的現象是投資領域最切忌的現象。

巴魯克在總結自我優勢的時候說:“我並不聰明,但我喜歡思考,喜歡搜集信息。大家都看到過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隻有牛頓才去問為什麼。刮什麼方向的風我們不必去問氣象學家,從飄揚的紅旗便可以知道。”

如何獲得財富?是需要努力地工作,還是獲得財富的智慧?兩者皆有!未擁有財富的有誌者欲品嚐這些滋味,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開啟財富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用什麼打造?用信息!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蘊含著商機的信息。

從巴魯克的例子中,你或許已經明白我們這一課的精髓,那就是信息就是財富,根據信息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投資方向才是一名成功的理財者需要做到的。不要妄想通過一次理財行動就贏利,事實上科學理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密切關注政治決策、經濟動向、市場發展,才能掌握住準確的信息,從而為你的投資活動送上一股“東風”。

在致富的曆程中,信息發揮著強大的能量。改革開放最初,剛剛擺脫計劃經濟束縛的創業人士,把握住致富的信息,成為了中國的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90年代中後期,早已習慣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利用報紙、廣播等媒體可以從國內外日益暢通的渠道網羅到更多的信息,飽嚐信息爆炸的喜悅;進入新世紀,網絡功能日益強大,範圍幾乎覆蓋了全球各個角落。市場日新月異,信息千變萬化,令人眼花繚亂,人們已不習慣沒有信息的日子。

時間就是金錢,信息就是財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經濟狀態瞬息萬變,誰能掌控變化多端的信息,誰就能掌握這個時代的財富。如果你想通過投資獲得大收益,那麼你就必須掌握好如何巧妙地去利用那些信息。

投資大師索羅斯也認為陳舊的經濟理論是沒有什麼依賴價值的,必須通過對華爾街的考察,掌握及時的信息動態,才能抓住投資的關鍵。現在的經濟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那些固定的數學公式已經不能夠再描述那些變化多端的股市。正確的投資要立足於經濟的變化、政治的變化而統籌決定。

2.成功=99%的準備+1%的機會

好機會不常來。天上掉餡餅時,請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頂針。

——沃倫·巴菲特

俗話說,機會隻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想獲得財富,需要你用心的做些準備。如果你想獲得更多,同樣你也要比別人努力更多。在追求財富之前,努力改善自己,學習致富之道,研究財富之路,是你的必需。就像捕魚必須先結網一樣,網的好壞有時候就決定了你捕魚量的多少,在結網時偷懶的人,在收獲上也會大打折扣;細心結網的人,更有可能得到意外的收獲。這不是天意,也不是幸運,而是“天道酬勤”,是對勤奮努力的人的一種獎勵。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隻要少數人能從中看到機會,這就是為什麼有錢人隻是少數人的原因。所以,信息發揮作用之前,首先要做好財富的儲備工作。

儲備工作包括什麼呢?

首先,要有這方麵的知識和技能。

有人說,21世紀是一個由新的規則所定義的經濟時代——知本經濟時代,知識既是資源也是資產。因為知識不僅能產生社會效益,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在不斷地脫離土地和自然資源。所以,在現代社會中成功的唯一管道就是必須站在技術革命的最前列,同時,還必須把能夠創造財富的最先進技術的應用放在首位。

作為現代世界創富楷模的比爾·蓋茨,就是一個知識創造財富的例證。他掌握了使用知識的過程,因此鑄造了個人的命運;他創建了一個富裕的王國,秘密就在於他找到了如何將知識變成財富的方法。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不僅是創造財富的力量,而且已經成為財富的源頭。無論是個人財富還是社會財富的創造都必須依靠知識、使用知識。對知識的占有量越大,財富的積累也就越容易。

如何獲取知識?唯一方式就是學習。學如逆水行舟,在信息高速變化的社會中,隻有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被社會拋在後麵。學習本身也是一種競爭,比競爭對手學得快,這是最根本的競爭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把知識通過實踐提升為能力和智能,增進獲得知識與應用知識的能力,超越自己,方能獲得長遠發展。知識與學習的重要性不僅是對個人而言,對企業、組織乃至整個國家都是如此。

其次,要善於把握住機會。

1835年,摩根投資參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納火災”的小型保險公司。所謂投資,也不用現金,出資者的信用就是一種資本,隻要你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姓名即可。投資者在期票上署名後,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納的手續費。隻要不發生火災,這無本生意就穩賺不賠。

然而不久,紐約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投資者聚集在摩根的旅館裏,一個個麵色蒼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顯然,不少投資者沒有經曆過這樣的事件。他們驚慌失措,願意自動放棄自己的股份。

摩根便把他們的股份統統買下。他說:“為了付清保險費用,我願意把這旅館賣了。不過得有個條件,以後必須大幅度提高手續費。

摩根把寶押在了今後。這真是一場賭博,成敗與否,全在此一舉。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摩根一起冒這個險。於是,兩人湊了10萬美元,派代理人去紐約處理賠償事項。結果,從紐約回來的代理人帶回了大筆的現款,這些現款是新投保的客戶出的比原來高一倍的手續費。與此同時,“信用可靠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已經在紐約的名聲大振。這次火災後,摩根淨賺了15萬美元。

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通常可以把危機轉化為賺大錢的機會。這當然要善於分析市場行情,把握良機。機會如白駒過隙,如果猶豫不決,可能永遠也抓不住機會,隻有在別人成功時慨歎:“我的未來本也可以這樣的。”

3.成功機遇需要細心挖掘

能把在麵前行走的機會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會成功。

——佚名

享譽世界的經營奇才奧利萊以善於經營而聞名。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商人,可是,如果沒有機會的垂青,他的成就或許會大打折扣。

當年,奧利萊在波蘭街頭閑逛,忽然想要寫點東西,於是信步走進一家文具商店準備買一枝鋼筆,但是一問價格,卻令他大吃一驚,在英國隻要3美分的一枝鋼筆在這裏卻被賣到了25美分。之所以這麼昂貴,是因為這些鋼筆都是由德國進口的,而且數量有限。

這一個偶然的發現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很快,他就對波蘭的市場進行了一番詳細、周密的調查,結果更是令他興奮不已。導致鋼筆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不是別的,正是數量太少。在當時,全波蘭隻有一家鋼筆生產廠,而且由於戰爭的影響,生產能力十分有限。

奧利萊當即決定,在波蘭投資辦鋼筆廠。他直接找到當時的波蘭人民委員,誠懇地對他說:“您的政府已經製定了政策要求每個公民都得學會讀書和寫字,沒有鋼筆怎麼能行?我想獲得生產鋼筆的執照。”

奧利萊的要求很快得到批複。接下來,他想方設法,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工廠,在投產後的8個月生產數量就達到1億枝,創造的利潤在當年就達到了100萬美元。

果斷抓住這次機會的奧利萊,依靠著小小的鋼筆,在波蘭的土地上賺取了上百萬美元,在他享譽世界的經商奇跡史上添了濃重的一筆。

其實,有時候抓住機遇也是一種投機,隻不過這裏所說的投機並不是所謂的巧取豪奪或爾虞我詐,而是指善於觀察和利用時機來取得成功。可以說,世界上每一個在自己的領域裏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如果不是抓住了有利的時機,他們的成就就會大打折扣。所謂“時勢造英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是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石,如果深埋於沙礫之下,就永遠不會放射光芒;隻有在偶然的機會中被人掘出,才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