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班級管理策略(3 / 3)

3、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

後進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發育正常,但有品德不良行為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按類型劃分,小學後進生主要有四類:學習成績差的後進生;紀律差的後進生;學習成績和紀律都差的“雙差”後進生;學習或紀律時好時差的準後進生。後進生人數雖少,而對班級的消極影響大,如果不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班級正常教學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規就會受到影響。

轉化後進生,首先要了解後進生。後進生的形成原因十分複雜,從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有學校教育的失誤的問題。當前,許多農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教育不當,都有可能轉變成後進生。從內因看,與小學生社會閱曆淺,知識經驗少,是非能力差,意誌薄弱等有著直接的關係。針對這一點,班主任做好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點。

1、用愛與尊重作教育的基石

情感是轉化後進生的重要因素。無數成功的教育經驗表明,教師隻有用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去對待後進生,與其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才能感化後進生。後進生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受排斥、被諷刺、遭冷眼的體驗較多,他們內心更需要尊重、溫暖和愛。班主任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去關心和愛護,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感悟到教師的愛心和期待,從而點燃起希望之火,自覺將教師的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

大部分的後進生都存在家庭溫暖缺失,家庭教育不當等問題,給予後進生情感關懷與尊重,能夠使後進生從心靈深處接受教師的教育。小學階段教師愛的運用應該體現母愛的一麵又要體現理性之愛的一麵。

2、用閃光點去激勵

後進生除了具有一般學生的特點外,還有許多特殊之處,如自尊心特別強,思想、行為的情緒性色彩明顯,意誌和毅力薄弱,是非觀念模糊,學習態度不端正等。但每個人身上都有他閃光的一麵。問題學生由於有較強的自卑心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自我認識相對較弱,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班主任要善於觀察他們的表現,幫助他們找出“閃光點”,讓他們自我肯定,樹立自信心,戰勝“舊我”,追求“新我”。

3、用教育機智去啟迪

教育機智就是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處理問題要冷靜分析,努力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教育學生是以學生心靈的成長為目標而不是以應付為目的。

4、用優良班風去陶冶

良好的班風是一股無形的教育力量,製約著全班學生的思想行為,對於問題學生原有的思想、行為也是一種壓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性相對較弱,從眾心理較強,班風對其思想、行為的影響更大,問題學生自我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更差,更容易受班風的影響。因此,通過建設良好班風來影響問題學生,有時效果更好於苦口婆心的勸說。

(二)對中學各種類型學生的分析及教育

1、優秀生的教育

中學階段的優秀生往往整體基礎比較好,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形成較好素質基礎,在德、智、體、美諸方麵發展比較全麵。這類學生在班集體中是骨幹,是班主任和教師的得力助手,在同學中有威信、有影響。

中學階段培養優秀生應注意從如下角度進行教育:

(1)正確分析和評價優秀生

優秀生不是完人,班主任既要看到他們優秀的主流,肯定成績,創造條件揚其所長;又要清楚優秀生的缺點及不良傾向,班主任不能袒護、遷就學生,而且還要及時教育引導學生,使之獲得更全麵的發展。班主任不能因為優秀生優秀的一麵而看不到其他的缺點與問題。

(2)注重培養優秀生的良好個性

由於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的尊重,家長的疼愛,部分優秀生會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在個性方麵會出現一定驕嬌二氣的現象,甚至會出現人際溝通阻礙。班主任應該引導他們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與其他同學,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養成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

中學階段的優秀生教育還應該注意豐富他們的情感,鍛煉他們的意誌,提升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後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

(3)加強優秀生的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

優秀生一般都具有言行一致的健康人格,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但是,班主任仍應對他們進行學習目標的教育,要注意開闊他們的人生視野和社會視野,使他們認識到人生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了解自我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從而樹立遠大的誌向,不斷向他們提出新要求,引導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奮鬥。

大部分優秀生在成長過程受到讚譽的機會比較多,有成功的經驗而缺少失敗的經驗,所以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容易輸不起,經受不起挫折,班主任應該根據這一學生特點,要注意創設情景,給予他們抗挫折的體驗,引導他們從中思考,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2、中間生的教育

中間生是班裏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他們人數多,表現不突出,往往會淹沒在人群中。但由於常常不被注意,內心深處有強烈的被關懷的要求,是班主任不應忽視的人群。中間生是最易變化的群體,並影響整個班集體的質量,教育得當,中間生就容易轉化為優秀生;如果處理不當,中間生就會轉變成後進生。

對中間生的教育要針對其主要問題進行,可從如下角度切入:

(1)加強學習上的鼓勵和學習方法上的引導

中學階段的學習中間生主要存在三方麵問題:一是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差,學習成績起伏較大,往往一個鼓勵就會使其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而一句不恰當的評價又會使其萎靡不振,因此要加強對中間生的鼓勵;二是學習基礎不紮實,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針對這類學生,班主任要注意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注意培養行為的自我約束力,引導他們把玩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三是發生突發事件,如談戀愛、與老師產生矛盾,家庭變故等,使精神不能集中學習上,學習成績從優秀下滑到中等水平,班主任要善於客觀分析學生成績下滑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育時還應注意學生情緒的變化。

(2)注意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品德方麵的中間生主要問題在於兩方麵:一是沒能正確認識自身行為對社會以及自身的影響,總是比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感受,因此,班主任在對他們教育時,要多引導他們學會換位思考,了解自身行為與他人的關係,逐步認識到自身在未來社會的角色,了解和學會擔當有關的社會責任。二是缺乏明確的成長動力,有得過且過的心態,班主任應注意創設生活情景,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激發他們生命的激情。

(3)注意培養學生開朗的、自我肯定的個性

部分中間生性格比較內向,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他們一方麵想努力表現得更好,但由於種種原因,表現上並不理想。針對這部分學生,班主任要注意從三點入手:一是班主任要注意關懷和鼓勵,給更多的空間和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隻要有一點的成績和進步都應給予肯定。二是利用所有的機會表達教師的關心與尊重。由於中間生常常受忽視、被冷落,許多中間生在心理,特別是情感上會比較消極、封閉,有的甚至會將壓抑了的、強烈的表現欲望轉化為對教師和班幹部的埋怨和譏諷,形成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間、生生間的矛盾與衝突。班主任因此要利用一切接觸的機會,表達對中間生的關注和熱情,盡量減輕他們的被冷落感。三是充分肯定和發揮他們的優點,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成長的動力。

3、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

後進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發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為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按類型劃分,後進生主要有四類:學習成績差的後進生;紀律差的後進生;學習成績和紀律都差的“雙差”的後進生;學習或紀律時好時差的準後進生。後進生人數雖少,而對班級的消極影響大,如果不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班級正常教學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規就會受到影響。

轉化後進生,首先要了解後進生。後進生的形成原因十分複雜,從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有學校教育的失誤。從內因看,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學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情緒變化較大,控製能力較差。針對這一點,班主任做好後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要注意如下幾點:

(1)以愛與尊重建立教育的基石

情感是轉化後進生的重要因素。無數成功的教育經驗表明,教師隻有用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去對待後進生,與其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才能感化後進生。後進生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受排斥、被諷刺、遭冷眼的體驗較多,他們內心更需要尊重、溫暖和愛。班主任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去關心和愛護,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感悟到教師的愛心和期待,從而點燃起希望之火,自覺將教師的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

大部分的後進生都存在家庭溫暖缺失,家庭教育不當等問題,給予後進生情感關懷與尊重,能夠使後進生從心靈深處接受教師的教育。中學階段教師愛的運用既要體現母愛的一麵更要體現理性之愛的一麵。

(2)客觀分析與耐心引導並舉

後進生除了具有一般學生的特點外,還有許多特殊之處,如自尊心特別強,思想、行為的情緒性色彩明顯,意誌和毅力薄弱,是非觀念模糊,學習態度不端正等。作為中學階段的後進生,他們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但他們不一定都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性質和危害,更難獨自找到擺脫這種處境的方法。班主任在教育後進生的過程中,決不能一概地因事論事作簡單處理,要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問題根源,清楚問題性質,明白危害,從而從內心深處立下改變的決心。

後進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漸進的教育過程,其中難免會有反複和衝突。許多後進生沒有能夠徹底改變不良行為,也與意誌薄弱,自我控製能力差有關,因此,班主任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認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和監督學生形成自我約束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容易反複的過程,班主任的耐心和恒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3)善於捕捉教育時機

後進生的內心世界是一個由多種矛盾組成的統一體,內心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並存,班主任要注意在後進生偶發因素中及時捕捉積極因素,因勢利導促其轉化。要捕捉好教育時機,就要善於捕捉後進生的心理特點,例如,要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感受,讓他們獲得社會的肯定和關愛。例如,要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對過錯反複現象,要耐心教育,等等。要捕捉好教育時機,班主任還要善於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根據不同情況,隨機應變,采用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自我轉變。

後進生的轉變往往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一個稱職的班主任應當具有的重要品質之一就是對於後進生工作要有耐心與愛心。

思考與練習

1、班主任擔任著哪些角色?

2、班主任工作有哪些主要內容?

3、班集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請根據如下判斷,指出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意什麼?“中學生在閉鎖性心理的同時還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容易對同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

5、請根據如下判斷,指出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意什麼?“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在適應學校生活的過渡時期,繁重的課程和作業的壓力使他們焦慮、緊張,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6、請分析下列案例:校長對麥克勞德的教育特點是什麼?對麥克勞德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這是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的一個真實故事:英國有一個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是一個讓許多教師頭痛的頑皮孩子。有一天,他想親眼看看狗的內髒是怎樣的,竟偷偷邀幾個男孩子把一隻狗宰殺了,把內髒一件一件地割離觀察。這隻狗不是別人家的,是校長最寵愛的狗。當校長聽說這是麥克勞德領頭搞的惡作劇,火冒三丈,最後決定罰麥克勞德畫一幅狗的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圖。麥克勞德也知錯了,心甘情願地畫了兩幅畫。校長覺得他畫得很好,對錯誤的認識也比較誠懇,對殺狗的事件就這樣了結了。麥克勞德後來從醫學院畢業,23歲時就成了皇家醫院的解剖專家,後來他發現了以前認為無藥可救的糖尿病可以通過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方法。由於這項成就,麥克勞德於1923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生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