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用人宜全麵考察
朋友老魏5年前就已經下海辦起了公司,風火了1年以後,卻總是不見起色。老李常去他公司辦事,發現公司的老人一茬一茬地換,好不容易剛有了個熟臉,很快又走了。老李感到朋友用人的方式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就與老魏商量,勸他改掉這種用人隨意而長遠考慮的做法。老魏誠心接受建議,改變了用人策略,僅兩年公司便大有起色。
用人專家指出,用人需全麵考察而後慎用之,那種匆忙用人憑印象用人的做法,是提高效率的障礙,必須克服。為此,老李還向老魏建議,要改變下列5種不恰當的用人方法:
其一,永遠不要匆忙招聘。雇能為你服務20年的人,而不是20天的人。從長遠看來,耐心尋找合適人選比匆忙填補空缺要有價值得多。因此別在任何危機情況下匆忙招聘。特別是在時間緊迫時招聘人才:沒有查看個人有關材料;相信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承諾;沒有安排“試用期”或“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馬上對他委以重任。
其二,永不停止尋覓人才。在你沒有空缺時,經常會出現合格而且具備潛質的人選,無論如何要見見他們。要讓員工、供應商和其他人都知道:你總是敞開大門恭迎有識之士。對任何看起來不錯的人都要進行麵試並且保持聯係。
其三,不要不經查詢就雇用一個人。要看看應聘者最近都幹了些什麼,和多年前的工作比較一下,並且要通過電話而不是信件來查詢情況。問過幾個常規性問題後,再問問原來的雇主會不會再聘用此人。
其四,應聘者的業績是關鍵。“成敗記錄”比他的工作技巧更重要。要更注重取得進展,不要總抱怨工作進展不順利。
其五,不要誇大你所提供工作機會的好處。過多的承諾為日後的不滿埋下種子。實事求是地談這項工作有什麼條件和要求,以及提供了怎樣的機遇,讓這項工作聽起來比較棘手又條件苛刻,結果你就會篩選出經受得住考驗的可以勝任的人選。
162.用人宜用大才
建造宏偉的宮殿就要用參天的樹木,要成就世上的大事,就要使用大才而不用小才。在這一點上,用人高手們都妙眼識得棟梁之才,而用之不疑。三國時的諸葛亮就善用大才而不用私才。
在《三國演義》中講魏延有“反骨”,據相書上稱長此反骨者日後必反其主。諸葛亮雖然識得魏延的本質,但仍然珍惜他的才幹而用之不疑。這個魏延,最初以部曲隨劉備人蜀,作戰勇猛,累遷為征西大將軍,諸葛亮死後,。他與長史楊儀爭權,率兵打揚儀,兵敗被殺。而當時諸葛亮用他,用人不疑。這一方麵與諸葛亮善於用人有關,另一方麵也與魏延能征善戰,征西大將軍非其莫屬有關。
“反骨”,千百年來曾多少次地困擾過中國人。越是關鍵性人才,用起來越懷疑。因此,也就越難把這類人放到關鍵性崗位上。常能聽到一些人問接地談起:這人可靠不可靠?這人是不是一條線上的?這人用了以後會不會不好控製?諸如此類的疑問,都要細細分析。與反骨相比,什麼業績、能力、學識水平,心目中都成了次要的事,魏延那樣的人,運用之中又要防範,幹脆不用,如果是這樣。哪來蜀國的大好江山呢。
當然,有作為的人一向注重人才,但他所看重的是幹才,不是騙才和歪才。
例如後唐初年,晉陽的命相師周玄豹曾說:“明宗(李嗣源)前程尊貴無比。”後來李嗣源登上帝位後(公元926年),準備召請他進京入朝。
大臣趙風聞知此事,急忙出來勸諫道:“周玄豹的話已經應驗了,他勢必聲望很高,如果此時將他召進宮來,那些輕佻淺薄之徒就會聚集在他門下,這將是大唐的隱患。自古以來,算命人的胡言亂語導致滅族之災的事例可並不少見啊!”
李嗣源聽了這番話,就改變了初衷,隻將周玄豹委以一個專管膳食的官員,使他不可能對政事有任何影響。
這個周玄豹也許是個人才,但他已超越自己的本分,而大膽妄言非分之事,這說明此人的破壞性大於他的才氣,不能守本分的人才不能用,妄語壞事的人更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