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兩性相處的細節(1 / 3)

讓彼此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

常常聽結過婚的人談起自己婚後生活的不順心。“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許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句至理名言。為什麼兩個人都極為珍視的結合最後會成為感情的障礙?為什麼為了更好地擁有對方而結婚卻使兩人離得越來越遠?看完下麵的這篇文章,也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示。

阿華和丈夫三年前結婚,那時的丈夫還是一個小職員,每天在外奔波。他的腰間僅有一台尋呼機。每天一到下班阿華就打尋呼要他回來,生怕他在外麵學壞了。久而久之,丈夫的同事都笑稱他帶的是一台“尋夫機”,弄得他很尷尬,回到家就衝阿華發火:“整天Call阿華,你煩不煩啊?”

一聽這話,阿華的委屈如潮水一般湧上來:人家正是因為關心你、愛你、害怕失去你,才這樣頻頻保持與你的聯係,可你卻絲毫不領情……久而久之,他們的感情便日漸疏遠。

後來阿華偶然間讀到一篇文章《放開他,並不等於失去他》,文章裏描寫了一個阿華處境相同的女孩,生怕失去戀人,因此就無時無刻不監視著他,弄得他心煩意亂,提出要和她分手,這使她很傷心。她母親是一個很有哲學家氣質的人,聽女兒訴說了自己的煩惱後,帶她到了海邊,捧起一捧沙子對女兒說:“孩子,你看,我輕輕地捧著它們,它們會漏掉嗎?”女兒看了一會兒,一粒沙子也沒有從母親手中滑落,就搖了搖頭。接著,母親說:“再用力抓緊它們,你看會漏掉嗎?”說完,就用力去握沙子,奇怪的是,她握得越緊,沙子從指縫裏漏得越多、越快,不一會兒,所有的沙子就都從母親的手中漏光了。這時,女兒忽然明白了:愛情和沙子一樣,握得越緊,就越容易失去。

讀到這裏,阿華的心頭豁然一亮:是啊,為什麼一定要像握沙子一樣握緊他呢?作為男人,他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天空,為什麼不放開他,給他一定的自由呢?從此,阿華改變了很多,不再老是追根究底地查他的去向,他對阿華的態度也因此有了明顯改善,晚回家時總是記得打個電話說一聲。

結婚紀念日的時候,丈夫動情地對阿華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犯人一樣。我為了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在外麵打拚,回家卻還要接受你的拷問。那段時間我很苦悶。而突然你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總是對我很寬容,也給了一個男人足夠的自由讓我可以專心於事業。也奇怪了,之後我沒當超過八點還沒有回家就會格外惦記你,所以都會給你打電話。”

愛無須抓得太死,也不必給得太多,多了也會讓人窒息。越是想抓牢,越容易成為枷鎖。愛情和婚姻都需要自由呼吸,就像一門藝術,要用心、用浪漫去調和,才能琴瑟和鳴,水乳交融。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放手。放手不代表對生活的失職,它也是人生中的契機。然而學會放手要比學會堅持更難得,因為那需要更多的勇氣。

用包容的心去對待你的伴侶

為什麼情人眼裏出西施,你可以說是熱切的感情蒙蔽了理智的雙眼,所以對方的一切瑕疵都可以視而不見,一切錯誤都可以被包容。而反過來,如果你能始終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包容對方的缺點和紕漏,那麼你不是一樣擁有了這雙“情人的眼”,而夫妻雙方都用情人的眼睛互相看待,婚姻才能持久保鮮。

挑剔對方的瑕疵可能是婚姻最大的敵人之一。當夫妻雙方都失去了情人眼,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那麼就會產生厭惡感。久而久之,你會變得更加挑剔,而你們的婚姻也會岌岌可危。而明智的婚姻守護者懂得如何包容對方。

英國著名政治家狄斯瑞利是在35歲時才向一位有錢的、比他大15歲的寡婦恩瑪莉求婚的,恩瑪莉既不年輕也不美貌,更不聰明,她說話充滿了使人發笑的文字上的與曆史上的錯誤。例如,她“永不知道希臘人和羅馬人哪一個在先”,她對服裝的品味古怪,對屋舍裝飾的品味奇異,但狄斯瑞利也同樣地沒有過分挑剔這些。無論恩瑪莉在公眾場所顯出如何無意識,或沒有思想,狄斯瑞利永不批評她;他從未說過一句責備的話;如果有人譏笑她,他立即起來忠誠地護衛她。

狄斯瑞利也並不是毫無瑕疵的,但30年的婚姻生活中,恩瑪莉也從未厭倦談論她的丈夫,她總是在不斷地稱讚他。恩瑪莉也常常幸福地告訴他與她的朋友們:“謝謝他的恩愛,我的一生簡直是一幕很長的喜劇。”

正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士所說的:“與家人交往,第一件應學事,就是不要隻注意對方的瑕疵,如果那些東西並不是激烈得與我們相衝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