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高中畢業,在農村廣闊天地間整整摸爬滾打了五年後,便選擇進了學校,走進了校園,開始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旅程。這一選擇,便選擇了清貧,選擇了艱辛,選擇了責任,選擇了神聖的使命。
走進校園,跨上講台,麵對的是天真無邪燦爛逗人的笑臉,充耳不絕的是百靈鳥一樣歡快清脆的笑聲。師德使然,滿懷激烈,躊躇滿誌,一往情深地投入其中,很快地與孩子們融彙在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和諧裏,親密無隙的境界裏。二十多年的民教生涯也曾有幾多彷徨和煩憂,但當最終以自己的辛勤耕耘贏得社會、家長的讚語和孩子們親昵的目光時,更多的是幸福和欣慰的感覺。這種幸福和欣慰是常人難以得到的。
後來考入師範,繼而轉正,更以勤勉的態度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和生活中領悟到生命的價值,從容應對教學工作的繁忙與緊張,並尋得快樂,覓得幸福。
三十年的教學中,自己並不滿足於日複一日教與學的技巧研習上,而是用一顆充滿愛的心靈,全身心地在愛中去播撒知識的種子,又在播撒中獲取自己所需的養料,采百花之蕊,釀點滴之蜜,在看似平常、近乎苦澀的工作中,深思熟慮,從靈魂迸出火花;以昂揚向上的心態,凝視校園師生身上煥發出的閃光點。仰望星空,墜入沉思……漸漸地將滿腹的激惰化作詩章,讓生命更多彩。
在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在修煉自身,提高自己的素養,實踐使我認識到,一位上課得體的語文教師對教材熟悉,那是最起碼,最基礎的要求。這正如一個表演藝術家僅背會唱段台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有嫻熟的表演技能。教師也如此,在熟悉教材情況下語言表達上要有藝術魅力。《甘肅教育》曾發表我的論文《談語文教師的講課語言》專述其義。語文課的人文情愫較濃,教師如何進入課文,聲情並茂,娓娓動聽地直露胸臆,讓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出神入化,我的《語文教學的魅力在於以情感人》獲蘭州市教育教學論文二等獎,闡述其理。1989年我被評為蘭州市優秀教師、同年被永登縣評為優秀教師並在第三屆中青年教學新秀講課評比中獲獎。蘭州大學2002年9月出版發行了我的詩選《心雨集》,其中《教學悟》一章專述自己對教學的甘苦的領悟,獲蘭州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金城文藝三等獎,數家報紙報導書評。《甘肅日報》、《蘭州日報》、《蘭州晚報》等報紙發表我的《師愛與母愛》、《教師的歡樂》、《教師禮讚》等數十篇首詩文。永登電視台於2005年6月錄製我的詩歌《玫瑰苑》專題片,同年10月又將我的教學情況做了專訪並進行了專題報導,社會反響較好。2006年我的一首詩獲華夏詩協新國風詩人節金獎。我對書法也頗感興趣,今年八月我的一幅作品在蘭州博物館展出,也有好評,被甘肅民間文藝家協會、蘭州市作家協會、華夏詩詞研究會等協會吸收為會員,在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文明校園中發揮著自己應有的作用。